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通證經濟的新生態,網際網路計算機如何引領DeFi大變革? | Sodium線上釋出會

通證經濟的新生態,網際網路計算機如何引領DeFi大變革? | Sodium線上釋出會

整理|秦曉峰

出品|Odaily星球日報(ID:o-daily)

10 月 10 日,「重構網際網路,鈉可不一樣 —— DFINITY Sodium 中國線上釋出會」正式舉行。本次活動由 Odaily星球日報聯合 DFINITY 舉辦,果殼宇宙獨家社群支援。

第一個圓桌論壇,由 Odaily星球日報創始人兼 CEO Mandy王夢蝶主持,邀請到四位嘉賓:分散式資本合夥人 Remington Ong、Polychain Capital 創始人兼 CEO Olaf Carlson-Wee、幣安投資副總裁 Zhang Ling 以及 DFINITY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Dominic Williams,共同探討「通證經濟的新生態,網際網路計算機如何引領DeFi大變革」。

Olaf Carlson-Wee 表示 DeFi 需要走出小圈子,被更多人瞭解。“對於那些想要在平臺上啟動各種型別的金融應用程式的人來說,DeFi 平臺基礎存在擴充套件性不足的問題;對於開發者來說,藉助平臺建立新應用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吸引人,想要與那些應用程式進行互動的使用者不得不支付較高的費用。阻礙DeFi發展的的第二件事是,現在面臨的市場挑戰是讓更多人瞭解DeFi,我們曾使用過DApp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這個詞,但在如今的加密世界裡,我們已經開始討論DeFi了。”

Zhang Ling 認為,目前 DeFi 進展緩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缺乏對 DeFi 的正確認識和教育;二是 DeFi 門檻較高,過程複雜,使用者,尤其是適應了Cefi 體驗的使用者較難輕易掌握 DeFi 入門;三是去中心化自治是把雙刃劍,高度的去中心化也導致了很多專案的管理和發展可持續性不足,因此需要加強控專案質量的把控。“DeFi 在去往真正的去中心化世界的道路上,要構建一個更健康、更良性的生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Dominic 表示 DFINITY「網際網路計算機」會是 DeFi 的絕佳選擇。“1. 把自主選擇的權利留給創業者和開發者,去決定他們想要在哪裡做 DeFi 開發,並且網際網路計算機可以簡化使用者端體驗,不需要使用者自己來管理錢包、代幣等等,因此使用者體驗是非常好;2. 設計了穩定幣 cycles,大大減少了加密貨幣的波動性;3. 網際網路計算機可以讓人們建立的系統很好地擴容、成本很低,同時非常可靠,具有高效能,這一切讓網際網路計算機成為DeFi的絕佳選擇。”

目前除了 DFINITY 之外,包括幣安智慧鏈在內的不少公鏈,都在主打高效能、可擴充套件性的概念。但我們也看到,開發者以及參與者似乎並沒有完全從「老舊」的以太坊上遷走,這是為什麼?

Remington Ong 認為,開發者社群是影響區塊鏈網路發展的關鍵,而且網路效應很強,因為開發者在現有平臺上已經累計了一定數量的開發工具、API、節點設施等資源。要想說服應用開發者摒棄目前已有的開發環境而去基於新的底層開發應用的話,新底層的效能必須有十倍以上,甚至百倍的提高,或者類似於從桌面電腦轉移到手機這種級別的顛覆性的變化。

以下為圓桌論壇發言,由Odaily星球日報整理

Mandy:首先,請各位嘉賓簡單進行自我介紹。

Dominic Williams:大家好,我是 DFINITY 創始人 Dominic Williams。DFINITY 是一個誕生於 2015 年的去中心化計算平臺,致力於建立世界“網際網路計算機”。近期,我們也釋出了網路神經系統(NNS),這是一個開放的、控制 DFINITY 網路並充當其大腦的演算法治理系統,也歡迎大家多多支援。

Olaf:大家好,我是 Polychain Capital 創始人兼執行長 Olaf Carlson-Wee,我們是一家專注於加密貨幣行業的投資機構。

Zhang Ling:大家好,我是 Zhang Ling,目前負責幣安的投資,很高興參與此次論壇。

Remington Ong:大家好,我是分散式資本合夥人 Remington Ong。分散式資本是中國首家專注於投資區塊鏈技術相關企業的風險投資企業,成立於2015年,過去5年在全球佈局了超過120 個區塊鏈專案,包括很幸運的有機會很早期就開始支援 Dominic 和 DFINITY這個專案。

Mandy:DeFi 在這個夏天點燃了整個加密市場,鏈上鎖倉量、DEX 交易量以及 DeFi 代幣市值等多個維度,都呈數量級增長。不過,參與者以及開發者們也反映存在 DeFi 很多的問題,例如鏈上手續費高昂、網路擁堵等。各位嘉賓覺得,DeFi 目前發展有哪些方面的困境?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

Olaf:我認為如今 DeFi 已經涉及到加密貨幣行業的許多方面。

對於那些想要在平臺上啟動各種型別的金融應用程式的人來說,DeFi 平臺基礎存在擴充套件性不足的問題;對於開發者來說,藉助平臺建立新應用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吸引人;想要與那些應用程式進行互動的使用者,也不得不支付較高的費用。

另外,現在的面臨的市場挑戰是讓更多人瞭解 DeFi。我們曾使用過 DApp 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這個詞,但在如今的加密世界裡,我們已經開始討論 DeFi 了。

我認為,市場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當今這些基礎平臺可以為終端使用者提供影象、文字和視訊內容,因此不會讓人感覺像是一個 Web 應用程式,人們可以獲得正確的使用者體驗,而不是僅僅是一個使用金融產品的人。

所以,我認為這將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也將催化、推動 DeFi 發展。同時,我也認為開發者們會擴充套件構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型別的範圍,未來肯定會做到這一點。

Dominic Williams:網際網路計算機的一個優勢是,它的容量沒有限制,在上面進行交易的成本非常低,每筆交易只要一美分,然而在以太坊上每筆交易會高達 50 美金。

因此,區塊鏈 DeFi 可以借鑑網際網路的使用者體驗以及傳統金融的底層金融邏輯,從而獲得發展。

我認為,接下來十年,DeFi 將漸漸取代傳統金融。DeFi 的規模會追趕上傳統金融的規模,甚至更大。

Remington Ong:我同意前面兩位嘉賓的發言,同時也想多補充兩點。

第一,當我們說到費用高昂的時候,其實不僅僅是指實際交易費用,也包括某種複雜程式碼的執行成本。用當前的區塊鏈,即便是執行簡單的邏輯,執行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我認為,像「網際網路計算機」這樣的東西,將能夠使更多複雜的應用程式成為可能。

其次是使用者體驗。雖然 DeFi 今年獲得很高的關注,但一些研究資料也表明,其影響人群依然有限,還沒有真正達到大規模的的使用者群體,其中一個原因也是使用者體驗過度複雜。如果擁有一套完善的開發工具,允許任何開發者去構建使用者熟悉且易於使用的優秀的使用者介面,這樣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沒有過高的門檻,即便是我爸爸媽媽這樣的群體也可以用。

Zhang Ling:關於 DeFi 的長遠發展,我有一點不同的觀點,我認為,DeFi 和 CeFi 會長期共存,至少在不久的將來,DeFi 並不會取代 CeFi。但與Cefi 一起,DeFi 和Cefi會共同塑造一種金融新形態,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金融的認知和應用。

目前 DeFi 進展緩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缺乏對 DeFi 的正確認識和教育。很多新手進入 DeFi,都是被流動性挖礦這類高收益誘使進入,對於 DeFi 的認知仍較為片面。

二是 DeFi 門檻較高。入門過程太複雜,許多已經習慣了 CeFi 體驗的使用者很難適應 DeFi。可幸的是,目前我們也看到的很多專案,都在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三是 DeFi 需要加強質量把控。去中心化自治是一把雙刃劍,特別是去中心化的特性,給專案的管理和監督也帶來了很多困難。這導致了很多專案的可持續發展不足,不少專案快速吸流,也快速死亡。

我認為總體而言,DeFi 要構建一個更健康、更良性的生態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Mandy:下面這個問題想問一下 Dominic 和 DFINITY 的投資人 Olaf。DeFi 專案目前多仍集中在以太坊上,而其擴充套件性和速度對 DeFi 形成制肘。DFINITY 主攻的就是高效能技術方向,也推出了自己王牌產品「網際網路計算機」。網際網路計算機能做什麼?在 DeFi 領域有怎樣的應用前景?能解決哪些問題?

Olaf:DeFi 肯定會吸引大量使用者,對於我個人而言,DFINITY 的目標讓我覺得並不是要侷限於狹隘的競爭。

實際上,我們需要儘可能地擴充套件業務範圍,以便開發人員可以構建應用程式,而 DFINITY 所構建的“網際網路計算機”概念可以前所未有地實現這個目標。

現在很大程度上像是回到 2015 年,當時也出現了許多加密貨幣專案,但這些加密貨幣並未真正嘗試過與比特幣競爭,而是擴大了加密貨幣的勢力範圍。

在我看來,DFINITY 有助於擴充套件區塊鏈領域中的一切可能。許多新的應用程式,就可以在更大的貨幣環境中實現前所未有的發展。

但是今天,你會遇到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這種鏈上治理結構模式,它們擁有實質上更復雜的應用程式邏輯。

因此,我認為未來不僅擁有貸款金融服務或去中心化交易所,還可以擁有類似 DAO 這樣的結構,最終實現類似於 Web 應用程式的體驗。這些東西就像社交媒體網路一樣,託管在終端平臺上,而背後則是基於區塊鏈的所有權結構。正是 DFINITY「網際網路計算機」的出現,讓新業務和技術套件成為可能。

Dominic Williams:網際網路計算機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第一,我們把自主選擇的權利留給創業者和開發者,去決定他們想要在哪裡做 DeFi 開發。並且,網際網路計算機可以簡化使用者端體驗,不需要使用者自己來管理錢包、代幣等等,因此使用者體驗是非常好。第二,我們設計了穩定幣 cycles,大大減少了加密貨幣的波動性;第三,網際網路計算機可以讓人們建立的系統很好地擴容、成本很低,同時非常可靠,具有高效能,這一切讓網際網路計算機成為 DeFi 的絕佳選擇。

另外,我們花了很大精力設計我們的代幣經濟。

簡單來說,當網際網路計算機啟動時,將通過 ICP 代幣(之前稱為 DFN)來治理網路。ICP 代幣將以兩種方式使用:ICP token 和 cycles。

首先,ICP 代幣將用於建立新的“cycles”,這是在網際網路計算機上執行軟體的燃料,這些 cycles 在被用於運算後將會消失。ICP 代幣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購買,以建立 cycles 並被消耗,進而導致其供應量的減少。由於已消耗的 ICP 代幣消失了,並且當用戶使用 cycles 為軟體提供燃料時,cycles 也被消耗,因此整個過程得以以此種方式維繫通貨緊縮與平衡。

其次,ICP 代幣可以用於參與治理。網際網路計算機網路由稱為網路神經系統(NNS)的演算法控制系統控制,ICP 代幣持有者可以將其代幣鎖定在網路神經系統內以建立“神經元”,這樣可以允許他們對影響網路運營的提案進行投票,並獲得額外的的 ICP 代幣作為投票獎勵——我們希望專案的支持者能夠在長期持有的情況下獲益。

總體而言,這個機制還是很複雜的,三言兩語難以講清。之後幾個月,我們將展開更多活動和大家進行交流。

Mandy:下面一個問題想問一下 Zhang Ling 和 Remington。目前除了 DFINITY 之外,包括幣安智慧鏈在內的不少公鏈,都在主打高效能、可擴充套件性的概念。但我們也看到,開發者以及參與者似乎並沒有完全從「老舊」的以太坊上遷走,這是為什麼?除了強勁的技術,你們都投資過不少公鏈,其它公鏈還應該採取哪些行動,去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

Zhang Ling:我稍微有一點不認同(開發者念舊的趨勢)。就拿幣安智慧鏈來說,幣安在 9 月初上線了幣安智慧鏈(BSC ),上線的第一個月就獲得了顯著增長。目前有超過 30 個 DeFi 專案在上面開發,超過108k 的地址被建立,資產超過6.5億美金,BSC 上交易量大致相當於以太坊的 20%,這還只是我們第一個月所取得的成績。

以太坊的網路效應對於開發者來說有較強的吸引力,也因此,對於推動開發者在新的或處於早期發展的公鏈上開發而言,生態的支援尤為關鍵。比如以太坊基金會對於以太坊開發者的獎助(Grants)。基於此,幣安也為早期選擇在幣安智慧鏈上開發的開發者提供相應的生態支援,比如BSC 的種子基金,Binance Labs 的投資等等。

Remington Ong:開發者社群是影響區塊鏈網路發展的關鍵,而且網路效應很強,因為開發者在現有平臺上已經累計了一定數量的開發工具、API、節點設施等資源。

要想說服應用開發者摒棄目前已有的開發環境而去基於新的底層開發應用的話,新底層的效能必須有十倍以上,甚至百倍的提高,或者類似於從桌面電腦轉移到手機這種級別的顛覆性的變化。

因此,當我們在尋找新的底層協議專案時,我們希望看到的不僅僅是在某些維度比目前的底層稍微好一點的公鏈,而是一種有改革性的公鏈。就像 DFINITY,它的王牌產品「網際網路計算機」,可以在去中心化生態環境下執行類似抖音這樣的應用,這樣的平臺就能遠遠擴充套件區塊鏈能實現的功能。

Mandy:過去幾年,通證經濟的概念反覆被提及,但包括 STO 在內的相關實踐,都沒有激起多大的浪花,各位嘉賓認為,在後 DeFi 時代,通證經濟的價值是什麼,通證經濟如何在專案的生態治理中真正長期發揮價值?

Zhang Ling:我認為通證經濟對於構建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生態是一個很偉大的創新,它極大得推動了價值的自由流動。從專案方的角度而言,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專案方在專案發展早期尋求資金支援和獲取早期支援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地域界限,可以使專案在早期的階段就能獲取來自全球不太地域的支持者的關注與支援。而從使用者的角度而言,它改變了使用者在專案早期階段的對於專案所有權和管理監督的參與方式。從簡單的資金支援到深度的治理參與。然而,目前的通證經濟還處在不斷進化的階段,要進入下一個階段,有的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是更加科學的通證經濟設計。從目前的許多專案看,對於通證經濟的設計還是比較短期,一般以二到四年作為起始週期,缺乏對通證經濟的長期設計和堅持。

第二是通證的使用場景非常受限,大部分的通證最常見的應用常見還是交易本身,沒有在現實世界的進一步落地,也沒有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場景。

第三,為了保持通證經濟持續發展,需要有更良性和合理的治理模式。而治理的方式和理念應隨著專案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逐步迭代,MakerDAO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Remington Ong:通證經濟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代幣來激勵某種行為。其實最簡單的通證經濟的形式就是比特幣挖礦,過去 10 年裡,已經激勵了很多人一天 24 小時不停地執行礦機來維護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所以已經證明了通證經濟是可行的。除此之外,有些專案也已經成功得激勵一些短期行為,比如說透過流動性挖礦來激勵使用者把資金鎖定起來為了在某些平臺上提供流動性,但是因為通證經濟的設計,一但激勵結束了,流動性也就馬上消失了。

目前,也有很多有趣的通證經濟趨勢。第一是關於如何設計通證經濟來激勵一些更長期對平臺有利的行為。第二是關於如何通過通證經濟來激勵一些其他種類的行為,比如說激勵使用者使用某個 APP 或者在社交媒體上創造高質量的內容。

而關於治理的一個關鍵是,激勵人們參與投票和參與。正如 Dominic 前面所說,讓代幣能夠自動參與投票,即人們可以不費力得參與網路治理。

Olaf:我認為目前通證經濟在有了兩個突破。

第一個突破是,賦予了代幣真實所有權。以前,我們一直很困惑,為什麼大家都會買比特幣,為什麼加密經濟會變得那麼有價值?這很難回答,通常解釋是共識,但聽起來很虛。

現在,我們看到 Compound 治理代幣 COMP、MakerDAO 的代幣 MKR,這種型別的代幣讓你成為鏈上應用程式或金融服務的部分所有者,代表了其所有權和治理權。

因此,你持有這些代幣感覺上像是成為了一家營利性公司的股東,但實際上業務本身都在鏈上,經濟結構、資本形式和管理也都在鏈上。

因此,我認為這是第一層突破,在可以產生實際收入的基礎之上,在業務流程或業務邏輯中賦予了代幣真實所有權。

第二個突破是,提升基礎代幣價值,讓利給使用者。

如果你關注某些 DeFi 平臺時就會發現,代幣和智慧合約最終會具有一定的抽取性或寄生性,因此它們其實不會推動原生資產的需求。在短期內,代幣和智慧合約會要求 DeFi 使用者支付大量 gas 費用,結果資金會直接流向了礦工,所以這些礦工才是 DeFi 系統中的最大受益者。最終,你可能會讓一些以太幣投機者收穫了系統價值。

但我們也看到了諸如 DFINITY 這樣的平臺,設計出更復雜的加密經濟,該系統上的活動越多——比如每次開發人員推出智慧合約或啟動新的代幣的時候——基礎代幣持有者就會越受益。

實際上,DFINITY 平臺正在以一種非純粹投機的方式(這是理論上被禁止的方式)更直接地提升基礎代幣價值。

這就是目前我腦海中基於加密經濟設計所想到的兩個關鍵突破點。

點選“閱讀原文”,可檢視專題《DFINITY Sodium中國線上釋出會》。

創文章,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道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