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五問中國汽車晶片:直道、換道還是彎道超車?

五問中國汽車晶片:直道、換道還是彎道超車?

“搶晶片就像搶廁紙。”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曾在社交媒體如此說道。

近兩年,一場“晶片荒”席捲全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要屬汽車行業。晶片短缺對特斯拉的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馬斯克認為,部分公司大筆囤積超出公司需求晶片的行為,和疫情初期囤積衛生紙的消費者相差無幾。

不僅僅是特斯拉,中國汽車企業也面臨焦灼的“缺芯”難題。“雖然缺芯是全球性的普遍問題,但由於中國是世界上最快從疫情中恢復生產和生活的國家,旺盛的市場需求讓國內汽車行業所面臨的缺芯問題變得更加突出。”黑芝麻智慧 CMO 楊宇欣表示。今年 3 月,蔚來汽車決定將合肥江淮汽車工廠的生產暫停五天,東風本田和奇瑞旗下部分車型的高配版也面臨停產。

面對短期內無法解決的供應鏈難題,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必須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危機中尋先機,更應對汽車半導體供應鏈的長期安全穩定,推出更加妥善的中國方案。

「甲子光年」採訪了北極光創投合夥人楊磊、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祥峰投資執行合夥人夏志進、雲岫資本合夥人兼 CTO 趙佔祥、耀途資本投資總監於光五位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投資人,向他們丟擲了行業內關注的五大問題,並從他們的回答中得出一些共同的結論:

在“國產替代”的機遇下,中國汽車晶片正面臨“直道超車”或“換道超車”的機遇;

大多數投資人在“術業有專攻”的考量下,並不看好整車廠自建晶片的趨勢;

中國汽車晶片與世界水平的主要差距,主要在工藝製造和人才層面。不過由於智慧汽車領域全球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中國在這方面與世界水平的差距比較小;

中國汽車晶片一定程度上面臨著投資過熱的情況,但不必過度擔憂,熱總比冷強;

未來在晶片半導體領域,更看重投資具有技術護城河、人才等維度的企業。

1. 問題一:“缺芯”倒逼,

中國汽車晶片開始“彎道超車”?

「甲子光年」:在全球汽車行業“缺芯”的背景下,國內半導體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政策角度,智慧汽車、汽車晶片等成為政策制定的高頻熱詞。行業角度,國內的汽車晶片企業具有天然的渠道優勢和較高的價效比,更能契合本土車廠的需求。比如域馳智慧方面就認為,這次晶片短缺對於國產晶片企業是一次很好的大練兵。國產晶片為什麼一直沒發展起來?因為無人敢用,沒有應用場景,就沒辦法去發現問題、去改進。

從某些技術領域來看,國產晶片廠商也已經足夠與國外晶片巨頭抗衡。比如對於地平線推出的車規級晶片征程 5,開源證券就認為,這標誌著地平線成為業界唯一能實現 L2-L4 的全場景整車智慧晶片方案提供商。黑芝麻智慧的算力和功耗也已經可與英偉達匹敵,楊宇欣曾表示,英偉達目前在市場上能拿到的 Xavier 晶片算力是 30TOPS,我們的算力是 40TOPS。

這是否意味著在“國產替代”加速的背景下,中國汽車晶片領域出現了“彎道超車”的機遇?

楊磊:從技術層面看來,我們已經不止於“國產替代”的層面了。如今大家都在擔心供應鏈體系的問題,所以都不會完全依賴進口產品。但是從整個產業落地的層面來講,比如整車搭載角度,現在的市場份額還是比較少,可能要到 2022、2023 年才會看到搭載車型大規模落地,從那個時間點的市場開始,中國汽車晶片的實力會逐漸顯現。

熊偉銘:不僅僅是“彎道超車”,國產汽車晶片已經來到了“直道超車”的局面 —— 全球一起摸著石頭過河,一不小心中國先上岸了。一方面,近些年的國際形勢對中國科技是個加速,此前中國科技企業不太願意幹底層相關的佈局,但是隨著需求量的上升,側面加速了中國晶片廠商的發展。另一方面,國家政策的支援之下,也導致國外晶片廠商完全沒有中國跑得快。

夏志進:“替代”是說別人已經有了產品。“彎道”“換道”隱含的邏輯,則是說市場上一定要有一些變化,整個行業有了一個新的產品、新的品類,電動車、無人駕駛等就是存在新的技術方向、商業模式等。在這些機會面前,創業公司是和傳統公司在同一起跑線,甚至說創業公司更快、更靈活、更敏銳,對我們來說也更具有投資的價值。

趙佔祥:可以說是換道超車。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中美是站在同一起跑線,而中國電動車市場是最大的,在中國汽車晶片廠商遇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下,有可能會跑得更快一點。另一方面,國內相關創業者的資金投入力度、工作強度方面也很大,中國廠商比較拼命,所以跑得也會比國外更快。

於光:首先我們得承認國內的晶片產業還和國外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汽車晶片領域。過去的汽車工業強國培育了較強且完整的晶片供應鏈,所以對安全等級要求較高的汽車晶片領域,一直被歐美日的晶片大廠壟斷。但是隨著汽車電氣化,智慧化,網聯化的變革,也給到國內的主機廠追趕的機會,同樣也給到國內的晶片設計公司有機會切入新的領域。

在智慧座艙 SoC、自動駕駛 AI 晶片、車載 MCU、汽車功率半導體等較難的領域陸續有國內團隊開始嘗試。在這波國產替代的過程中,汽車主機廠也逐漸開始開放和國內晶片公司的合作。在今年國外晶片廠商整體產能緊缺的情況下,如果國產晶片公司能推出相應產品並且獲得產能,與主機廠合作、優先測試等機會就會更大,將給國產晶片廠商帶來一個很好的匯入主機廠的視窗期。但是這輪晶片產業面臨的是全球性的晶片產能緊缺,國內的汽車晶片設計公司比較依賴於具備車規級能力的 fab 廠,例如臺積電等。所以缺產能的情況對國內設計公司同樣充滿巨大挑戰。

2. 問題二:車企自研晶片有戲嗎?

「甲子光年」:隨著汽車晶片市場的發展,除了國外的英偉達、英飛凌,國內的地平線、黑芝麻等第三方公司,主機廠自研晶片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例如北汽和吉利,前者與 Imagination 集團、翠微股份共同成立了北京核芯達科技有限公司,後者由控股的億咖通科技與 Arm 中國達成合作,同時吉利自身也在佈局自研晶片。造車新勢力方面,零跑汽車在 2020 年還發布了首款全國產化、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車規級 AI 智慧駕駛晶片 —— 凌芯 01 晶片。小鵬、蔚來也準備進行自動駕駛計算晶片的自主研發。

隨著整車廠自研晶片的趨勢愈發明顯,車載 AI 晶片將來有望形成多強爭霸局面?

楊磊:術業有專攻。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在同時發生,造車本身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有大量的工作軟體構架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硬體構架也在發生變化,在這麼複雜的環境下,能夠把系統做好其實非常不容易,個人覺得最後還是專注自動駕駛晶片的公司會勝出。

熊偉銘:不太看好傳統廠商去自研晶片。傳統車商大的思維慣性和知識結構已經相對老化,隨著技術的迭代,傳統擅長做市場利益分配的人已經不是市場的主角,擅長做技術創新的人才是。比如在智慧汽車時代,網際網路入局造車對汽車市場就有很大的影響,他們會將汽車市場運營效率壓到極致。最後哪些企業會勝出?我傾向於還是認為這些先跑的人。

夏志進:傳統廠家很多東西都是靠供應商,所以自己從頭去研發創新完全不是它的基因。

一方面,他們此前只做傳統的設計,沒有研發晶片的相關基礎。另外一方面,新的創業 AI 晶片公司,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人的研發團隊,要持續的做五年以上去做產品,投入好幾億美金的研發投入,傳統廠商在這方面的投入也有可能沒法繼續。

新勢力如果有自己研發晶片的計劃,也可能是把團隊分下去。百度等網際網路公司也同理,很難定義它在產業鏈裡面是什麼樣的位置,有可能是它把上下游都做了,最後做出來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但我覺得這裡面難度也是非常大,最終也許會退一步去專注做晶片、提供解決方案。

趙佔祥:要看晶片對企業的核心價值有多大。如果說非常關鍵,屬於戰略性級別,那即使花再多錢也得做。雖然按照單價來看,自研晶片不一定划算,但是不做的話,核心的東西就要依賴於別人,這個風險很大。

另外,不做的話,又如何凸顯出自己的核心優勢?人無你有,你的產品就可以賣得更貴。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講,通過自研晶片可以把整車的自動駕駛體驗做得比別人好,一段時間以後,也可以從整車上把晶片的成本賺回來。

於光:自研晶片有它的好處,因為整車廠對自己車的定義是最瞭解的,車企自己的晶片團隊能夠在最早期獲得具體車型的需求規格,並基於此設計出最匹配的晶片。另外在車企自己設計晶片的過程中,能夠儘早考慮軟硬體協同。如果軟硬體協同做到極致,就像手機行業的蘋果,使用者體驗才是最好的。特斯拉在美國人才較多的環境下,搭建一支比較強的晶片團隊。但是在國內,特別是在如今晶片行業搶人大戰的情況下,如何搭建一個成熟的且和車企基因匹配的國內團隊是一項巨大挑戰。

3. 問題三:國產晶片還有哪些差距?

「甲子光年」:在 2021 世界半導體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指出我國晶片的現狀 —— 中國想要完成晶片的國產化替代,還缺 8 箇中芯國際。簡而言之,如今我國需要 8 箇中芯國際的產能,才能夠滿足當下半導體市場日益增長的晶片需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祕書長葉盛基也表示,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旺盛,但供給不足。晶片需求中國市場佔全球三分之一,但自給率只佔 15%,特別是汽車晶片自給率不足 5%。

產能不足是綜合性問題,這表明從先進製程產能到部分材料甚至是封裝基板,都出現了短缺。這也是中國汽車晶片廠商面臨的技術難題。整體而言,國內汽車行業依賴國際大型零部件集團的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半導體領域的核心零部件技術、電氣架構、供應體系。對於產業鏈的長期安全而言,潛存巨大的風險。

隨著國產替代處於進行時,但面臨自給率依然低的現狀,我國汽車晶片到底還差在哪?

熊偉銘:中國的汽車晶片在 Fabless 模式上是沒問題的,只是在工藝上卡脖子;同時,對晶片製造工藝的成本控制還不夠成熟,比如同樣是 100 塊錢,國內企業只能做出一顆晶片,國外能做出 100 塊晶片;還有一個是軟的底層,中國沒有 IP(底層作業系統)。我們沒有安卓、Linux、 Windows 這類的系統,中國的作業系統不那麼成熟,不過在市場的支援下,我們底層作業系統的突破只是時間問題。

夏志進:高層次的人才是缺乏的。以前很多的國際的半導體公司的核心研發都是在美國,只有少量的公司在中國有完整的團隊,但我們也看到很多人才從國外回國,在國內創業,我覺得這也是彌補了國內的人才的不足。從數字晶片設計來看,中國比國外差距並不大,但在模擬晶片的設計方面,中國的落後的差距就會稍微大一點,在半導體的生產製造方面差距更大,比如國際上今年已經可以量產 5nm 的晶片,國內領先的中芯國際可能還是 14nm,差距可能有 2 倍。光刻機等裝置上,中國落後的可能要更多。

趙佔祥:並沒有很大的差距。在智慧汽車領域,大家都是新的玩家,比如英偉達只是做晶片比較早,但做汽車晶片的時間和我們並沒有差很多。總體來看,在其它晶片領域大概有十年的差距,但是在汽車晶片領域的時間差距僅兩三年。

4. 問題四:汽車晶片產業迎來投資泡沫?

「甲子光年」:沒有最火爆,只有更火爆。這是汽車晶片投資領域的現狀。

隨著晶片國產替代的大勢愈發明顯,資本也在源源不斷地湧入半導體領域。據云岫資本的統計資料,在 2020 年 7 月到 2021 年 6 月的近一年時間內,市場有 534 個半導體公司獲得融資,總金額達到 1526 億元人民幣。

比如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地平線,在今年不到半年時間就融了三輪。目前,地平線已完成高達 15 億美元大 C 輪融資,投後估值高達 50 億美元。

在一筆筆融資密集出爐下,大家在爭搶最後的門票。但不可避免的,就是市場亂象的出現。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曾表示,國內投資積體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積體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積體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專案,低水平重複建設風險顯現。

資本爭先下注,帶來的是群雄逐鹿,還是過熱的泡沫?

楊磊:熱比冷好,沒人投這個產業,發展不是更難嗎?但熱的時候,往往也是一把雙刃劍,壞處是容易造成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好處是可能會有更多的資本引入這個行業,強者能夠活下來 —— 能夠聚集資源,成為更強的玩家。

熊偉銘:前兩年太冷了,兩權相害取其輕,現在汽車晶片領域的情況是寧願通脹也不要滯脹。因為全球的需求還有增長,就不會有問題,比如經濟大衰退到最後會影響政治穩定,各方面都有問題。

夏志進:可能市場上有一些泡沫,估值也虛高,但從個人判斷來看,至少從今年開始,很多投資人其實是相對來說比去年還要冷靜一點。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的階段。其實第一波能做起來、能上市的半導體公司,他們高的估值也是有一定的道理。這些第一波抓住機會上市的公司,它會有更多的資源、資金去整合整個行業,形成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體系。

趙佔祥:有些晶片公司估值確實是偏高的,但是晶片的熱度還遠遠不夠。因為現在整個產業才剛剛開始,這裡面需要的資金量還很大,對於中國來說,目前需要更高階的晶片,比如半導體制造、裝置、材料、CPU、GPU 等晶片,這其實很燒錢,目前這些領域的資金量還比較少。

於光:整個晶片行業的投資目前就是處於很狂熱的狀態,汽車隨著智慧駕駛的興起,也成為投資機構重點關注的領域,兩相疊加,導致汽車晶片投資在近期也大受追捧。不過因為車規級晶片的門檻非常高,所以市面上真正具備車規級晶片能力的團隊其實也相對有限。導致資金不斷向那些具備先發優勢的細分領域頭部公司聚集,相應估值也不斷提升。

不過隨著汽車智慧化,電氣化,網聯化的變革,汽車晶片的需求將獲得巨大的增長。如果這些國產晶片企業能夠成功設計並量產晶片產品,落地汽車應用,填補國內車載高階晶片的空白,這些公司還是具備巨大的投資價值。

5. 問題五:汽車晶片未來怎麼投?投什麼?

「甲子光年」:潮水之下,未來一定是智慧化汽車的天下。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以及人才的培養下,未來入局汽車晶片的企業只會多,不會少。

聯想創投團隊表示,目前半導體領域的投資確實有一些過熱的情況,一方面,社會資本的流入吸引了一批頂尖人才回國創業,極大幫助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專案數量的暴增也加大了投資的難度,這也要求投資機構要有非常強的專業性去做深入的研究,認真篩選潛力專案。

如何去偽存精,選擇出哪些具有真實力的汽車晶片廠商?投資人們怎麼想?

楊磊:汽車晶片投資的邏輯,第一看勢能,對於某一個領域要有結構性的變化,比如黑芝麻智慧自研的高效能自動駕駛晶片,從汽車智慧化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大的趨勢。中國的客戶現在都在選擇中國的晶片公司合作。第二,要看我們的人才是否也到位了,汽車晶片非常複雜,對人才質和量的要求都高。第三是做時間的朋友,這和公司的運營方式有關,比如如何去打好基礎,過去的經驗、資源等等積累,如何在今天還可以不斷地複用。

熊偉銘:現在主要看工藝半導體,因為它跟材料相關,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投資方向。如同 iPhone 帶動手機行業發展出來不同的供應鏈系統,電動車也一樣,這是新時代 luxury car,在裡面看從油車到電車的過程中,哪些是變與不變的,帶來哪些元器件的變化。團隊方面,希望是一個 balance 的團隊,比如說兩人或者三個人過去合作過,也尤其關注他們的商業能力。

夏志進:我們希望去做一些前瞻性的科技方面的投資,這個領域裡,大公司也沒有特別強,小公司也有機會。半導體這領域也是遵循同樣的邏輯,我們可能會看半導體領域的一些更長期的投資機會,比如曦智科技,是用光子計算的方法去做深度學習的加速,可能最近兩三年不會有商業化,但在 5 年以後可能產生一個很大的收益。隨著半導體產業鏈往上游去走,我們也會投一些材料公司,例如下一代半導體材料的氧化物。

趙佔祥:總體來看,建議投護城河比較深,市場比較大、又比較難的晶片,因為一旦做成之後,別人也很難跟。首先,這要有一個成熟經驗的完整團隊去做,不是說靠一兩個人能搞定的。其次,選擇的晶片領域准入門檻一定要比較高,比如像汽車晶片,它需要很長的一個車規級認證;資料中心晶片,要在資料中心裡面要做長期大量的測試,這也需要客戶給予非常長時間的支援和測試,但是一旦你進去之後,市場就會比較穩。

於光:研究與場景驅動,圍繞產業鏈深度佈局,充分挖掘水面下專案是耀途資本差異化投資策略。第一步是看賽道,賽道規模決定了公司業務的天花板;在進行長期深度研究並 buy-in 賽道後,我們會挖掘核心關鍵技術,長期追蹤技術發展趨勢;同時會採用諸多方式減少技術路線判斷的風險,通過調研汽車大廠獲取真實需求。再比如對比海外標杆企業,瞭解以色列、矽谷等技術高地的技術趨勢,和全球科技巨頭的收購動向。

其次,我們會綜合考量團隊的完整性、技術路線、商業化、管理等能力等。汽車晶片創業的團隊很重要,如果團隊本身有在外資企業做過晶片的經歷,那肯定是最好的。一個完全沒有做過汽車晶片的團隊和一個有完整經驗的團隊,對造芯的理解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同時,有經驗的團隊在客戶資源積累等方面也有優勢,將能更好地與整車廠展開合作與交流。

注:晶片企業經營大體分為三種模式,分別是 IDM 模式、Fabless 模式和 Foundry 模式。

IDM 模式是晶片的設計、生產、封裝和檢測都是自己做;Fabless 模式只負責晶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將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外包;Foundry 模式是代工廠模式,只負責製造、封裝或測試的其中一個環節,不負責晶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