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蘋果造車天團

蘋果造車天團

7 月 16 日,據外媒 Business Insider 報道,蘋果技術副總裁 Kevin Lynch 將加入蘋果造車戰隊。

面對網際網路造車熱,定義了智慧手機、TWS 耳機的蘋果,能否重新定義汽車?

這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但至少蘋果造車戰隊屢屢換血、擴編,今年也有多位業界知名汽車專家加盟,在戰隊編制上,蘋果已經手握一副好牌

AI 大神:John Giannandrea

John Giannandrea,蘋果機器學習和 AI 戰略高階副總裁,蘋果造車團隊實際負責人,直接向蘋果 CEO Tim Cook 彙報工作。

在加入蘋果之前,John Giannandrea 從工程師做起,先後在 Silicon Graphics、General Magic 擔任工程師,之後創辦過 Tellme Networks、Metaweb Technologies 兩家公司,並在這兩家公司中任職 CTO。2010 年,在 Metaweb Technologies 被谷歌收購後,作為這家公司 CTO 的 John Giannandrea 也一併加入谷歌,並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谷歌生涯。

2016 年 2 月,John Giannandrea 被谷歌任命為搜尋部門負責人;

2018 年 4 月,時任谷歌搜尋和人工智慧主管的 John Giannandrea 被蘋果招致麾下,負責蘋果的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戰略,以及 Core ML、Siri 技術開發。

硬體專家:Doug Field

Doug Field 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硬體專家,曾在 DEKA 任職總工程師,後在 Segway 擔任 CTO,進入蘋果後,在 Mac 硬體工程部門主導相關產品研發工作,值得注意的是,Doug Field 此前曾在美國老牌汽車廠商福特汽車做過 6 年研發工程師。

1987-1993 年,Doug Field 在福特汽車做了 6 年的研發工程師。此後,Doug Field 加入 DEKA,並在 Segway 任職 CTO 長達 9 年,Segway 在隨後也成功引起了一波平衡車創業熱潮。

Doug Field 最早是在 2008 年加入蘋果公司,最初負責產品設計,2011 年開始主導蘋果 Mac 系列硬體研發工作,在隨後兩年裡,Doug Field 領導了包括 MacBook Air、MacBook Pro、iMac 在內的多個 Mac 產品系列的研發工作。

2013 年 10 月,特斯拉釋出公告稱,“蘋果 Mac 硬體工程副總裁 DougField 現已加入特斯拉。”

隨後,DougField 在特斯拉被任命為高階工程副總裁,協助特斯拉開發新款電動車,2017 年被委任負責 Model 3 生產和製造部門,但之後由於出現產量滯後問題,次年 4 月,馬斯克開始親自介入汽車生產相關工作。

2018 年 7 月,DougField 辭去在特斯拉的相應職務。一個月後,DougField 被曝迴歸蘋果,與 Bob Mansfield 一起管理自動駕駛專案 Project Titan。

底盤專家:Manfred Harrer

2021 年 2 月 3 日,據外媒報道,Manfred Harrer 已經加入蘋果造車團隊,在此之前,Manfred Harrer 在奧迪、寶馬、保時捷等傳統巨頭車企品牌方有超過 10 年的工作經驗,被認為是“大眾汽車集團中最好的工程師之一”。

相對而言,科班出身的 Manfred Harrer 擁有豐富的汽車行業工作經驗:

1997-1999 年,在奧迪研發總部從事底盤開發工作;

1999-2007 年,在寶馬總部擔任試驗工程師、專案負責人和轉向預開發經理;

2007 年開始,在保時捷從事底盤開發,負責轉向系統、車輪、彈簧減振器系統以及能量供給系統的開發工作,離開保時捷之前,Manfred Harrer 已經是保時捷行駛動力學及效能研發部門負責人。

2003-2007 年,Manfred Harrer 獲得英國 Bath 大學博士學位,其論文研究方向是汽車轉向感覺、行駛效能的主觀評價與汽車行駛動力學客觀引數的聯絡。

底盤作為汽車三大件之一,此前有傳言稱,蘋果汽車底盤可能會基於現代全新的 E-GMP 電動汽車平臺,而 Manfred Harrer 的加入也為蘋果汽車帶來了更高的關注度。

寶馬 i 系列之父:Ulrich Kranz

據彭博社報道,6 月 10 日,Ulrich Kranz 加入蘋果造車團隊。

Ulrich Kranz 是汽車領域又一傳奇人物,曾任職寶馬集團高階副總裁,在寶馬任職超過 30 年,任職期間,Ulrich Kranz 帶隊推出了包括 i 系列電動車,為寶馬在美國的生產製造奠定了基礎,作為寶馬 i 系列負責人,在這一品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被稱為“寶馬 i 系列之父”。

2017 年 7 月,Ulrich Kranz 加入 Faraday Future,任職 CTO,負責 FF 91 工程、技術研發、採購和製造流程的優化工作,加速 FF 91 量產。

僅僅在 Faraday Future 工作三個月後,Ulrich Kranz 創立了自己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公司 Canoo,Canoo 成立後,僅用了 19 個月就完成了首款車型的設計和製造,通過合作廠商進行生產,此前表示將在 2021 年推出首款量產車。

據外媒 The Verge 報道,蘋果曾在 2020 年上半年與 Canoo 接洽,有意收購 Canoo。

在加入蘋果後,Ulrich Kranz 將向 Doug Field 彙報,成為蘋果造車專案重要成員之一。

軟體大師:Kevin Lynch

Kevin Lynch 的傳奇之處在於,他是從與蘋果曾摩擦不斷的 Adobe 公司“轉職”到蘋果公司,在此之前,Kevin Lynch 在 Adobe 工作超過 15 年,先後任職首席軟體架構師、CTO,曾主導建立了 Creative Cloud。

加入蘋果後,Kevin Lynch 任職技術副總裁,向蘋果高階副總裁 Bob Mansfield 直接彙報,此前主要負責 Apple Watch 和相關健康功能的研發工作。

據外媒 Business Insider 報道,Kevin Lynch 在加入蘋果造車團隊後,職位頭銜不會改變,並將繼續參與 Apple Watch 和 Apple 健康計劃,但會退出 Jeff Williams 主導的醫療健康相關工作,由蘋果健康軟體工程總監 Evan Doll 接替這一工作。

早在 2014 年,蘋果內部就已經低調啟動了名為「泰坦」(Project Titan)的智慧電動車製造計劃,近年來,對於蘋果造車的各種傳聞不絕於耳。

在蘋果汽車推出之前,國內外已有諸如特斯拉、Lucid、Rivian、理想、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與此同時,包括華為、小米、OPPO 等手機廠商已經開始下場造車或開展智慧汽車相關業務。

熟悉蘋果的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此前曾透露:蘋果汽車最早也要到 2025 年才能問世,甚至更晚。

彼時,蘋果能否重建定義汽車、成為造車新勢力的秩序制定者,這仍是個問題。

儘管如此,蘋果造車團隊在幾經調整、換血、高管離職後,仍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