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蘋果造車這半年:走了三位高管挖了一票大神,祕密籌建供應鏈

蘋果造車這半年:走了三位高管挖了一票大神,祕密籌建供應鏈

市值 2.4 萬億美元(約合 15.55 萬億元人民幣)的蘋果,造車到什麼進展了?

從去年年底開始,蘋果造車的傳聞不斷,甚至傳出蘋果汽車將在幾個月內面世的訊息。這不禁讓全球果粉和汽車行業都更加關注蘋果造車的最新進展。

經過半年時間,蘋果造車的熱度仍然不減,但分析指出車輛可能還要 3~5 年時間才能正式推出。期間,還是需要蘋果的合作、團隊、測試和專利多個層面分析蘋果造車的進展。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蘋果一個團隊祕密到訪韓國,並且和 LG 動力電池部門、SK Innovation 都舉行了會談。結合此前的訊息,蘋果似乎希望在亞洲建立一條完整的電動汽車供應鏈,通過美國的設計研發,最後在代工工廠內組裝成整車,這也和蘋果消費電子領域的佈局類似。

與此同時,2021 年以來,蘋果造車團隊也經歷了一些人事變動,其中包括核心團隊 13 人中,共有 3 人離職。與此同時,蘋果也通過高薪聘請、內部轉崗的方式,充實汽車團隊。

此外,蘋果今年還獲得了至少 25 項汽車相關的專利,涵蓋 3D 物體檢測、自動駕駛策略、手機車鑰匙以及車輛安全等多個方面,蘋果的智慧電動汽車正加速變為現實。

01.蘋果團隊密訪韓國 亞洲供應鏈正在建成

近期多方訊息顯示,蘋果正在與亞洲多家廠商談判,希望建立一條完整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對於一輛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電動汽車來說,需要供應商提供的最核心部件就是動力電池和造車平臺。

根據韓國媒體《The Korea Times》報道,近期蘋果的一個團隊祕密到訪韓國,就汽車供應鏈同 LG、SK Innovation 和韓華集團三家公司進行了高級別會談。

其中一位直接參與會談的行業高管表示:“蘋果一直在於韓國的半導體和顯示技術領域的公司進行商務談判。除了智慧手機業務之外,蘋果也在為其電動汽車業務在韓國尋找合作伙伴。”

在採訪中,他還確認了蘋果與 LG、SK 集團、韓華集團三家公司舉行了會談。他說道:“如果沒有與韓國廠商的合作,蘋果將無法完成其電動汽車計劃。蘋果已經與 LG、SK 集團和韓華集團進行了談判,但談判仍處於早期階段。”

《The Korea Times》還援引訊息人士的話報道稱,蘋果與 SK 集團旗下子公司 SK Innovation 以及 LG Magna e-Powertrain(LG 與麥格納的合資公司)舉行了高級別會議。但是,SK 集團和 LG 都表示,很難確認是否真正舉行了此次會議。

在此之前,蘋果也和中國的一些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商舉行了會談,其中包括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不過,蘋果希望電芯供應商能夠在美國建立工廠,這一訊息在此前得到了一名白宮官員的證實。

然而,中國公司目前不願意在美國建廠。韓國公司 LG 能源解決方案、SK Innovation 都正在美國建立電芯工廠,三星 SDI 也表示正考慮在美國建廠。

韓媒分析稱,蘋果將更傾向於同這些在美國建廠的公司達成合作。

與此同時,在整車製造領域,業內一直認為富士康將為蘋果代工生產汽車產品。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有兩個,其一富士康一直以來都是蘋果最大的代工工廠,如果富士康有汽車生產條件,蘋果可能會考慮讓其代工,其二富士康的造車計劃也正在推進中。

就在上週,富士康釋出了二季度財報並舉行了財報後的電話會議。在電話會議上,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說道:“我們計劃 2023 年開始在美國和泰國批量生產汽車。作為全球汽車戰略的一部分,我們正在與歐洲一些地區談判建廠。”

劉揚偉表示,富士康的泰國工廠主要向泰國和東南亞市場供貨,年產能為 15~20 萬輛。另外,富士康美國工廠目前正在選址,有三個州備選,其中包括威斯康星州。2023 年底,富士康美國工廠將開始量產,幫助 Fisker 等車企造車。

富士康不僅要建設造車工廠,還擁有自己的造車平臺 MIH(Mobility In Harmony),併成立了 MIH 開放電動車聯盟,歡迎車企、開發商、供應商加入,共同打造電動汽車。目前,MIH 聯盟已經擁有 1851 個成員,分別來自 54 國家和地區。僅在本月,就有 34 個新加入 MIH 的會員。

今年 6 月舉行的 2021 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富士康 MIH 執行長鄭顯聰表示,富士康的 MIH 平臺可以為客戶提供 100%、80% 和 50% 三種合作模式。其中 100% 合作意為富士康生產“貼牌車”;80% 合作意為富士康提供所有硬體(包括外觀、底盤),軟體部分由合作伙伴完成;50% 合作意為富士康可以直接向客戶出售平臺技術。

富士康 MIH 擁有多種多樣的合作模式,意味著合作伙伴能夠有更多選擇。富士康的造車大門為蘋果敞開,相信蘋果也會加速佈局造車。

02.半年多位人事變動 百萬歐元年薪聘請保時捷底盤副總

蘋果加速在全球建立起汽車零部件供應鏈的同時,在公司內部也正加速汽車專案的研發。不過,近半年來,蘋果雖有聘請汽車行業大牛,但也失去了幾位得力老將。

▲ 蘋果汽車管理團隊(灰色為近期離職人員)

車東西此前曾報道的蘋果汽車核心領導團隊的 13 人,今年已有 3 人離職。同時,蘋果也從汽車行業高薪聘請了兩位大牛,同時也將其他產品部門高管調崗至汽車專案。

1、蘋果多位高管加入加入造車專案

最近,有訊息傳出蘋果技術副總裁 Kevin Lynch 加入了造車專案,此前,Lynch 在蘋果一直負責 Apple Watch 開發。2013 年加入蘋果之後,他曾主導開發了 Apple Watch 這一全新產品類別,同時還領導了蘋果醫療保健戰略。

▲ 蘋果技術副總裁 Kevin Lynch

加入蘋果之前,Lynch 曾經擔任 Adobe 公司 CTO。而在更早之前,Lynch 在一家初創公司工作,2005 年被 Adobe 以 34 億美元(約合 220.29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

外媒《商業內幕》報道說,一位知情人士指出,Lynch 早在幾個月之前就加入了造車團隊。另一位知情人士還說,Lynch 將繼續參與 Apple Watch 的開發和健康領域的工作,並且他技術副總裁的頭銜沒有改變。

車東西注意到,今年 6 月初舉行的蘋果 WWDC 上,Kevin Lynch 還以技術副總裁的頭銜釋出了蘋果智慧手錶作業系統 watchOS 8。

實際上,Kevin Lynch 並非第一位調崗進入造車團隊的蘋果高管。去年,蘋果機器學習和 AI 戰略高階副總裁 John Giannandrea 就被任命為汽車專案主管,前主管 Bob Mansfield 正式退休。蘋果 Titan 專案執行主管 Doug Field 直接向 John Giannandrea 彙報,John Giannandrea 直接向蘋果 CEO 庫克彙報。

▲ 蘋果高階副總裁 John Giannandrea

而在今年年初,蘋果官方宣佈 Dan Riccio 不再擔任硬體部門負責人,並以工程部門副總裁的身份專注於一個新的專案,直接向公司 CEO Tim Cook 彙報工作。蘋果並沒有明確這個新的專案究竟是什麼,但有傳言說,Dan Riccio 加入的就是造車專案。

▲ 蘋果工程部門副總裁 Dan Riccio

2、百萬歐元高薪聘請汽車行業大牛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蘋果也聘請了至少兩位汽車行業的技術大牛,其中一位是被譽為寶馬 i8 之父的 Ulrich Kranz,另一位是前保時捷底盤開發、卡宴產品線副總裁 Manfred Harrer。

今年 6 月,彭博社報道稱,蘋果聘請了寶馬前高管、電動汽車初創公司 Canoo 的執行長 Ulrich Kranz 加入造車團隊。Kranz 將向汽車專案執行主管 Doug Field 彙報。

▲ 前 Canoo 執行長 Ulrich Kranz

說道 Ulrich Kranz,此人曾在寶馬工作了接近 31 年,其中從 2007 年~2016 年的 9 年時間裡擔任寶馬 i 產品線高階副總裁,期間寶馬推出了寶馬 i3/i8 兩款電動汽車,因此 Kranz 也被譽為寶馬 i3/i8 之父。

而多年以來,蘋果與寶馬關係一直緊密。2014 年蘋果 CEO Tim Cook 曾在蘋果總部外試乘了寶馬 i8,Tim Cook 自己也是寶馬 5 系車主。

▲ 蘋果 CEO Tim Cook 試乘寶馬 i8

2016 年之後,Kranz 曾短暫擔任造車新勢力法拉第未來的 CTO,之後便創立了自己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 Canoo。在 Canoo 工作期間,Kranz 先後擔任公司 CTO 與 CEO,並於今年 4 月之後不再擔任 Canoo 的 CEO。

說到 Canoo 這家公司,實際上和蘋果也有一定聯絡。今年 1 月,外媒 The Verge 曾報道,蘋果於去年上半年同 Canoo 舉行了會議,蘋果提出了投資、收購等多種合作方案。這是因為,蘋果對 Canoo 的滑板造車平臺有很高的興趣。

當時,Canoo 選擇準備接受蘋果的一筆投資。不過,最終雙方談判破裂,蘋果最終未能投資 Canoo。去年年底,Canoo 選擇借殼在納斯達克上市。

既然蘋果投資、收購都沒能成功,最終選擇挖來這家初創公司的 CEO。

今年 2 月,蘋果還從保時捷挖來了卡宴產品線副總裁 Manfred Harrer。外媒《商業內幕》德語版報道稱,Harrer 被認為是大眾集團最優秀的工程師之一。

▲ 卡宴產品線副總裁 Manfred Harrer

Harrer 雖然是保時捷的副總裁,但是為人行事十分低調。從保時捷離職的時候沒有任何官宣,也沒有向媒體做任何說明。訊息人士表示,Harrer 去年年底向同事告別,但沒有透露離職的原因。《商業內幕》分析稱,這是因為 Harrer 與保時捷之間還有競業協議,因此他本人沒有透露任何資訊。

外媒《商業內幕》在採訪一名大眾集團的經理時,他表示美國的獵頭非常厲害。他說道,Harrer 是一名頂尖人才,為人處事非常冷靜低調,但是他做的工作都是標杆性的。

有訊息指出,Harrer 在保時捷的年薪超過 60 萬歐元(約合 458 萬元人民幣),但估計他在蘋果的年薪將超過百萬歐元。

3、13 人核心團隊已有三人離職

不過,蘋果的造車核心團隊中也有三人在今年離職。分別負責感測器研發的 Benjamin Lyon、負責自動駕駛安全的 Jaime Waydo 以及工程管理團隊的 Dave Scott。

其中,Benjamin Lyon 在離職前已經在蘋果工作接近 22 年,從初代 iPhone 開始,他就負責感測器開發,並於 2014 年進入蘋果造車 SPG 團隊,也是造車團隊的元老級人物。

▲ 蘋果前感測器研發負責人 Benjamin Lyon

2014 年,Benjamin Lyon 在蘋果建立了自動駕駛團隊,並擔任感測器部門最高階經理。期間,Lyon 還經歷了蘋果造車專案的幾度停滯。離職之前,Lyon 向 Doug Field 彙報,是自動駕駛團隊中非常核心的老將。

離職之後,Benjamin Lyon 加入了一家太空飛行公司 Astra,擔任首席工程師。

同時,自動駕駛安全負責人 Jaime Waydo 也在今年離職,她此前曾在谷歌自動駕駛公司 Waymo(未拆分前)工作了接近 5 年,之後加入蘋果工作近 3 年。

她離職後加入的公司名為 Cavnue 的初創公司,並任職 CTO,仍然專注汽車行駛安全。

與此同時,前蘋果工程管理 Dave Scott 離職。此前,他曾負責蘋果機器人團隊。離職之後,Scott 迴歸老本行,加入了一家醫療保健公司。

他在蘋果雖然只有 1 年零 9 個月時間,但也是造車核心團隊的一員。

03.自動駕駛測試車加州第三 距離老大還有很遠距離

蘋果希望打造的是一款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測試也必不可少。

從 2017 年蘋果在加州取得自動駕駛測試資格之後,就上線了幾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車由雷克薩斯 RX450 改裝而成,最開始僅有 3 輛,數量最多的時候有 72 輛,目前共有 69 輛。

▲ 蘋果自動駕駛測試車

特別是今年以來,蘋果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員的數量也在逐步上升,今年 5 月僅有 72 名安全員,今年 7 月底時,安全員數量增加到了 92 名。

不過,相比於 2020 年 10 月,蘋果自動駕駛安全員數量有顯著下降。當時,蘋果共有 154 名安全員。

與此同時,蘋果自動駕駛安全員數量與車輛的比例也和大多數自動駕駛公司相差較大。

例如,在加州測試的自動駕駛公司中,安全員數量大多是自動駕駛汽車數量的 2 倍以上。這樣一來可以保證安全員輪換上崗,車輛可以全天無休。

而蘋果的安全員數量僅是車輛數量的 1.33 倍,蘋果難以做到所有車輛全天無休。

根據加州 DMV 的公佈的資料,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正逐年發力。2019 年,蘋果測試里程為 7544 英里。2020 年,蘋果測試總里程達到了 1.8 萬英里(約合 3 萬公里)。

由於車輛數量較少,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里程並不亮眼。今年,從谷歌拆分出的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已經擁有超過 600 輛測試車,1200 多名安全員,對比之下蘋果還有著不小差距。

04.今年已獲 25 項專利 自動駕駛是核心

除了合作伙伴、人才以及軟體層面發力之外,蘋果在技術層面也在發力,今年已經獲得 25 項汽車相關專利,其中大部分都與汽車智慧化相關,少數幾個與車輛製造相關。

1、能用手勢、語音甚至眼神控制車輛變道

蘋果在今年 2 月獲得的一項名為《基於手勢控制的自動駕駛汽車》專利顯示,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基於駕駛員隔空指令控制車輛變道。這一功能適用於 L2 和 L3 級自動駕駛,駕駛員如果希望主動控制車輛,可以通過手勢、語音,甚至眼神控制車輛變道。

▲ 駕駛員可用手勢控制車輛換道

在車內,有一枚 DMS 攝像頭專門用於識別駕駛員手勢。當出現岔路時,變道資訊可以出現在車輛的 HUD 上,此時駕駛員不需要打燈變道,只需要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揮一揮就能完成變道動作。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誤操作,蘋果將設定一個手勢控制區域,只有將手放在特定區域內,才能被正確識別。

▲ 兩種匯入主路的情況

蘋果還獲得了一項名為《匝道區域躲避車輛的系統和方法》專利,簡單來說就是車輛如何從匝道匯入主路。在高速公路上時,常有從匝道匯入主路的情況。車輛在匯入主路之前,先判斷是否有側方來車,並計算速度與時間,如果可能出現相撞的情況,車輛會主動讓行或停車,保證安全通行。

2、3D 物件檢測相比點雲更準確

今年 2 月,有訊息指出蘋果正在尋找鐳射雷達供應商,為量產自動駕駛汽車做供應準備。而蘋果近期獲得的多項專利顯示,鐳射雷達的作用非常重要。

其中一個專利名為《體素特徵學習網路》,就是利用 3D 體素特徵學習/檢測網路捕獲細微的 3D 形狀資訊,從而實現物體識別。

▲ 3D 體素特徵學習/檢測流程

相比於此前的點雲物件檢測網路,3D 體素特徵學習/檢測網路的檢測精度可以從此前的 88% 提升至 89.2%,並且平均方向誤差可以從此前的 2.5 度減少為 0.82 度。

這一檢測方法可以用於檢測道路上行駛的車輛、行人、騎行者等多種物體。

3、密集獲得三項 NFC 車鑰匙專利

去年 WWDC 上,蘋果推出了數字車鑰匙(CarKey)功能。車主通過在 iPhone 手機中繫結車鑰匙,實現用手機解鎖車門。今年,利用蘋果的超寬頻 U1 晶片,即便將手機放在包內,也能解鎖車門。

今年,蘋果密集獲得了幾項有關數字車鑰匙的專利。

其中,在一項名為《移動車鑰匙註冊和使用》專利中,NFC 車鑰匙的繫結將更加便利。目前,如果要在 iPhone 手機上繫結車鑰匙需要下載汽車製造商的 App,並且需要在 App 內進行較繁瑣的步驟。而在此項專利中,如果將車鑰匙靠近 iPhone,手機上會有彈窗提示使用者繫結車鑰匙。

▲ 車鑰匙彈窗提示

實體車鑰匙與手機的連線就像連線藍芽耳機一樣簡單。

蘋果指出,這種簡單的連線方法第一方便了使用者,第二也更加環保。

在另一項無鑰匙進入系統的專利中,蘋果通過一些安全設定,防止數字車鑰匙被濫用,保證車輛安全。其中包括通過限制無線電傳輸、禁止調整發射波形、禁止調整無線電頻率等。

05.結語:蘋果會重新發明汽車嗎?

今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特斯拉銷量達 38 萬臺,智慧電動汽車與自動駕駛正在被越來越多消費者看好。

與此同時,人們期待這家市值超 2.4 萬億美元(約合 15.55 萬億元人民幣)、手握近 2000 億美元現金(約合 1.29 萬億元人民幣)的公司也能推出一款可以“改變世界”的電動車。

▲ 2007 年 1 月 9 日,喬布斯釋出初代 iPhone

或許有一天,蘋果 CEO 庫克能像 13 年前的喬布斯那樣,說出“Apple Reinvents the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