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筆記驅動學習

筆記驅動學習

一.使用筆記

個人認為,對於IT技術的學習,筆記驅動的方式將會更好!當要學習一門技術,先要立項,根據模糊的概念去劃分任務。例如想學習Jenkins,就建立如下階段的任務清單
1.瞭解Jenkins
2.Jenkins做實驗
3.Jenkins瞭解各項功能

這樣有個問題,內容非常模糊,沒有目標性,除非現在的工作能用上,不然沒有一個載體去呈現,學習會很難受。比如什麼叫瞭解Jenkins呢?

那接下來以筆記的方式建立如下筆記
1.什麼是Jenkins?
2.Jenkins安裝部署.
3.Jenkins基本使用操作
4.Jenkins實現Maven工程釋出
5.Jenkins的各項配置說明
6.Jenkins實現CI/CD整體流程

筆記中再套入固定模板,例如什麼是Jenkins筆記的開頭寫如下幾個固定詢問
1.這個東西的發展史
2.這個東西的功能特性
3.同類別中他的優缺點
4.他的最新版本和功能差異
5.他的相關社群情況和官網等資料連結

筆記作為載體的好處在上面已經展示了,先做好一套模式,後面再複用,就會很舒服。筆記還可以持續維護,例如什麼是Jenkins,這個問題在剛學習、學習完成後、實際應用後,體驗都是不同的。

不要等學完再記錄筆記!因為剛學的時候你會對很多細節敏感,這些非常重要。如果等你都學完再重新整理筆記,細節都丟失了,這在後續工作應用中影響會不斷放大的,筆記要在學習前就建立。

二.積累

我一直認為技術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說你照著某個“最新”的“最好”的教程學完就不用學了。技術必定是持久進行積累的,在一次次學習和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舉一反三,知行合一。

相對於開發,運維更加需要知識的普及,瞭解更多知識點。你可以不會開發或者測試,但你必須瞭解相關的基礎知識,甚至參與和嘗試進行相關的工作。

相比最初2010年左右(看當時的技術氛圍)的技術圈,當敏捷開發取代瀑布流開發模式後,現在的運維更加和其它技術崗位緊密結合。

現在大多利用Jenkins進行發版,那其中maven工程的取包為何版本不對?打包過程中為何靜態檔案丟失?發版中為何無法獲取當前分支號?。DEVOPS導致不同環境可能一天迭代發版10多次,非常容易遇到上述問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這也是知識普及的意義,肯定是需要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做的更好。在這裡記錄學習中遇到的知識點,並進行挖掘深思,最終連貫起來形成體系!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載,請務必新增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