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鎖相環倍頻原理簡要分析

鎖相環倍頻原理簡要分析

信號 cnblogs clas 振蕩器 特性 轉換 分享 檢測 itl

以前學STM32的時候就知道了倍頻這個概念。開發板上外接8M晶振,但是STM32主頻卻能跑72M,這離不開鎖相環(PLL)的作用。之後在使用FPGA的時候,直接有PLL這個IP核提供給我們使用,實現自己想要的頻率。但是當我們使用的時候,鎖相環倍頻的原理我們清楚嗎?下面就來簡要分析下倍頻的原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鎖相環的組成。鎖相環是由一個鑒相器(PD)、低通濾波器(LPF)和壓控振蕩器(VCO)組成。結構圖如下:

技術分享

  PLL需要有一個參考頻率fi。輸出頻率為fo,參考頻率與輸出頻率同時送入鑒相器。鑒相器的作用是檢測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的相位差,並將檢測出的相位差信號轉換成uD(t)電壓信號輸出。當輸出信號的頻率與輸入信號的頻率相等時,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保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的相位被鎖住,這就是鎖相環的名稱由來。轉換後的電壓信號經低通濾波器濾波後形成壓控振蕩器的控制電壓uC(t),對振蕩器輸出信號的頻率實施控制。壓控振蕩器(VCO)的控制特性如下:

技術分享

當VCO的輸入電壓為0時,即輸出頻率fo=fi

那麽是如何實現倍頻的呢?其實就是對輸出fo作N分頻,即fN,將分頻後的頻率送入鑒相器中與參考頻率進行比較。當PLL進入鎖定狀態時,輸出頻率fo就實現了倍頻,此時fo=N*fi

  

鎖相環倍頻原理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