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心學大師王陽明詩歌欣賞13例

心學大師王陽明詩歌欣賞13例

自己的路 .com 美好 2015年 即使 turn 光影 自信 文章

(2015-09-01 10:14:52)

技術分享圖片轉載

心學大師王陽明詩歌欣賞13例

王陽明,即王守仁(1472—1529),別號陽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書法家和軍事家,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提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主張“知行合一”。他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他不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集立德、立言、立功於一身。其文章詩詞博大昌達,書法俊秀灑脫。受到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等的一致推崇。曾國藩更是盛贊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討論時再次說到“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王陽明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現存詩歌多達六百多首,有唐人風韻,秀逸有致,在當時詩壇獨樹一幟。這裏只想舉例欣賞他的與哲學和良知學有關詩歌。

一、山近覺月小

11歲時,他隨爺爺赴京,在鎮江金山寺觀月時,索筆即興賦詩。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氣度,四座皆驚,嘖嘖稱奇。

金山一點大如拳(遠看金山,也不過拳頭那麽一點大),

打破維揚水底天(這一拳打破了揚州一帶江水裏的天空)。

醉倚妙高臺上月(我微醉之際,披著月光倚在妙高臺上),

玉簫吹徹洞龍眠(遠處傳來清徹的簫聲,山洞裏的龍大概已在簫聲中安然睡去了吧)。

隨後,受人鬥詩挑釁又以《蔽月山房》為題信口吟出了一首富含哲理的詩句。

《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稱大非真大,覺小亦不小。

身在不同處,難分低與高。

二、驚起臥龍遊

王陽明少時學文習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歡下棋,且為此延誤了功課,其父王華一怒之下,把象棋投落河中。王陽明心受震動,頓時感悟,當即寫了一首哭象棋的詩以寄托自己的誌向。

《哭象棋》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
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裏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遊。
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王陽明以諸葛亮自喻)愁。

兵馬逐浪去,將象入海流。

炮聲震心動,驚起臥龍遊。

三、大道即人心

王陽明中年起排斥佛教與道教中的神仙養生之說,認為儒教中的求仁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從當時寫的《贈陽伯》詩可見一斑。

《贈陽伯》

陽伯即伯陽(魏伯陽,東漢著名的煉丹理論家),伯陽竟安在?

大道即人心,萬古未嘗改;

長生在求仁,金舟非外待(外服金丹非養身正道);

謬miù矣三十年,於今吾始悔。

服丹實謬誤,修德方是真。

大道即人心,長生貴求仁。

四、外物豈能攖

王陽明特喜姣月,常借月夜感懷來表達他對人生哲理的體認,認為只要心中有主,自然豪情滿滿,大清地明,外物難侵。有《中秋》《月夜》詩為證:

《中秋》

去年中秋陰復晴,今年中秋陰復陰。
百年好景不多遇,況乃白發相侵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山河大地擁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

《月夜》

萬裏中秋月正明,

四山雲靄ǎi忽然生(雲霧密集)。

須臾濁霧隨風散,

依舊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

從他外物豈能攖yīng(擾亂)。

老夫今夜狂歌發,

化作鈞天滿太清(我的歌聲要充滿宇宙天地之間)。

良知似月明,外物焉能侵。

濁霧隨風散,正氣滿太清。

五、良知乃吾師

下面這首詩是王陽明五十六歲時所作。開頭六句是說早年修習道家養生術,但一無所得。後部分認為人心都有良知在,重在修德養性,無須自外尋求。

《答人問道》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長生》

長生徒有慕,苦乏大藥資(誰人不望得永生,長生之藥何處尋)。

名山遍探歷,悠悠鬢生絲(走遍名山與大川,鬢生白發事無成)。

微軀一系念,去道日遠而(微軀但被私念牽,便離大道漸趨遠)。

中歲忽有覺,九還乃在茲(中年以後心忽明,長生秘籍在自身)。

非爐亦非鼎,何坎復何離(何用苦心煉藥丹,無須坐禪補離坎)。

本無終始究,寧有死生期(時空本就無終始,人生定數又誰知)?

彼哉遊方士,詭辭反增疑(可笑窮忙遊方士,喋喋不休議生死)。

紛然諸老翁,自傳困多岐(世上壽星萬萬千,實難各各尋因緣)。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天地萬物共我生,何必身外覓虛境)?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聖賢不過閃光影,求得良知得永恒)。

《答人問良知二首》

良知即是獨知時,此知之外無他知。

誰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卻是誰。

知得良知卻是誰,自家痛癢自家知。

若將痛癢從人間,痛癢何須更問為。

良知乃吾師,痛癢自家知。

千聖皆過影,修德不疑遲。

六、心非明鏡臺

王陽明對“良知”的推崇幾乎無以復加,他說,“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是人心固有,只是受外物影響,使其蒙塵。莊子寓言故事說,混沌沒有七竅,倏忽二神為其日鑿一竅致其斃命。千年以後的今天竟然還有道州人仿效之,實在荒唐。蒲團坐禪,耽於三味,追求死灰一般的境界,是無法尋求明月般的良知的。

《書汪進之太極巖二首》

一竅誰將混沌開,千年樣子道州來;
須知太極元無極,始信心非明鏡臺。

始信心非明鏡臺(我確信我的心不是光潔無垢的明鏡),

須知明鏡亦塵埃(即便是明鏡也是會沾染灰塵的);

人人有個圓圈(指良知)在,

莫向蒲團坐死灰(不要為假修持蹉跎了生命)。

立身貴良知,摒棄假修持。

心非明鏡臺,勿忘拂塵埃。

七、格物練心誌

王陽明認為 “良知學是千古聖賢相傳的一點真骨血,譬之如行舟得舵,平瀾淺灘無不如意,雖遇巔風逆浪,只要舵柄在手,則可免沒溺之患。”認為各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不用向人問求或從書中獲得,只要加強自己內心修養,格物練心誌,就可以致良知、成德業。

《王門四句教》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示諸生詩》

爾身各各自天真(本性),

不用求人更問人;
  但致良知成德業,

謾從故紙費精神(無須從書中尋求)。
  乾坤是易原非畫,

心性何形得有塵?
  莫道先生學禪語,

此言端的為君陳。

良知知善惡,致知須格物。

格物務心誠,何須外求人。

八、達命自灑脫

王陽明晚年雖處於讒徒奸黨的圍攻之中,但一如往日泰然自若,充分表達了大儒者樂天灑脫、無私無畏之境界。在他的《啾啾吟》詩裏,有一處特令人難忘,就是講老翁與孩童面對老虎時的不同,老翁了解虎患積極防禦卻被老虎咬斷了頭;而不知虎威的兒童,則用竹桿像趕牛一樣趕走了老虎。正體現了“無心”之妙用,此時王陽明的心學已經到達了純熟的境地。

《啾啾吟》

智者不惑仁不憂,

君胡戚戚眉雙愁(君子怎能和小人一樣患得患失)?

信步行來皆坦道,

憑天判下非人謀(走自己的路,成敗由天判定,任後世評說)。

用之則行舍即休,

此身浩蕩浮虛舟(能被任用,則建功立業;否則如閑雲野鶴,從吾所好)。

丈夫落落掀天地,

豈願束縛如窮囚!(大丈夫光明磊落敢於揭地掀天,絕不因有小人非議所束縛,如同囚犯)。

千金之珠彈鳥雀,

掘土何煩用鐲鏤(我自在灑脫,價值連城的寶珠,不妨拿來打鳥玩耍;名貴的寶劍,也可以拿來挖地種田)。

君不見東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銜其頭?

西家兒童不識虎,執竿驅虎如驅牛。

癡人懲噎遂廢食(無知之人害怕被噎,寧肯被餓死)。

愚者畏溺先自投(愚蠢的人害怕被水淹死,幹脆自己投河而死)。

人生達命自灑落(知天命者,坦然向前)。

憂讒避毀徒啾啾jiū(何必因噎廢食,就把這些讒言毀謗當做鳥雀嘰嘰喳喳叫聲吧)!

老翁防虎患,終被虎咬頭。

兒童不識虎,驅虎如趕牛。

有任建功業,無位逍遙遊。

達命自灑脫,讒言徒啾啾。

九、不信耳盡聾

王陽明這位在中國歷史上首先提出“知行合一”的明代大儒,義無返顧地把其良知心學付之於行動。生命不息,撞鐘不止。

《溪水》

年華若流水,一去無回停。

悠悠百年內,吾道終何成!

《睡起偶成》

起向高樓撞曉鐘,尚多昏睡正懵懵。

縱令日暮醒猶得,不信人間耳盡聾。

眾生睡懵懂,妄自撞曉鐘。

不達心不甘,不信耳盡聾。

十、人心有仲尼

王陽明認為,人人心中均有“定盤針”即良知。天下之大,而事事物物莫不由心而現,關鍵在於“格物”、“誠意”、“正心”。

《詠良知詩四首》

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

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

莫道聖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

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

自家原有珍寶藏,沿門乞討實荒唐。

人人心中有仲尼,正心格物誠為上。

十一、良知成德業

王陽明認為人具有天然無雕飾的良知,是非善惡來自其固有的本性,不用向人問求或從書中獲得。求良知乃是易簡之道,而人們卻把它當成蛇窟危崖,另辟他徑,冒險亡身。他還勸後生加強內心修養,懲惡揚善,要學堯、舜等聖賢致良知成德業。莫學柳宗元、韓愈等過於迷念辭章。

《示諸生三首》

爾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問人。

但致良知成德業,漫從故紙費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畫,心性何形得有塵?

莫道先生學禪語,此言端的為君陳。

人人有路透長安,坦坦平平一直看。

盡道聖賢須有秘,翻嫌易簡卻求難。

只從孝弟為堯舜,莫把辭章學柳韓。

不信自家原具足,請君隨事反身觀.。

長安有路極分明,何事幽人曠不行?

遂使蓁茅成間塞,僅教麋鹿自縱橫。

徒聞絕境勞懸想,指與迷途卻浪驚。

冒險甘投蛇虺窟,顛崖墮壑竟亡生。

條條大道通長安,看似艱辛實不難。

孝弟通往堯舜處,但致良知凡亦仙。

十二、官閑愧俸錢

王陽明慨嘆自己虛耗時光,結果仍一事無成。田林雖樂,只是有愧俸祿。他覺得東方朔因直諫漢武帝被貶隱退實非本意,西漢楊雄作《太玄》則有趨炎附勢之嫌。我身處濁世仍倍感大自然親切美好。

《林間睡起》

林間盡日掃花眠,只是官閑愧俸錢。

門徑不妨春草合,齊居長對晚山妍。

每疑方朔非真隱,始信揚雄誤《太玄》。

混世亦能隨地得,野情終是愛邱園。

心雖戀田園,官閑愧俸錢。

十三、遺骨葬江魚

此為王陽明受奸人劉瑾迫害,在被逼投江之前寫下的兩首絕命詩。他覺得自己曾以身許國但與世無補,親人難舍,遺恨綿綿,自己的遭遇和春秋伍子胥何其相似。第一首寫後,自覺有些消沈。意猶未盡,想我乃狀元之後,滿腹經綸,盡忠報國,無愧蒼天。索性再書一首,以暢胸懷。果然大氣磅礴,終成千古絕唱。

《臥病凈慈寫懷》

學道無成歲月虛,天乎至此欲何如?

生曾許國慚無補,死不忘親恨不余;

自信孤忠懸日月,豈論遺骨葬江魚(效仿屈原)。

百年臣子悲何極?日夜潮聲泣子胥(自比伍子胥)。

敢將世道一身擔,

顯被生刑萬死甘(即便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

滿腹文章寧有用(有何用),

百年臣子獨無慚(臣子做到這樣也不用慚愧)。

涓流裨海今真見(河流大海現在依舊在),

片雪填溝舊齒談(雪花卻只能停留在人的交談中)。

昔代衣冠誰上品(過去哪個人品德高尚),

狀元門第好奇男(王陽明父親是狀元)。

雙肩擔日月,萬難不辭苦。

可憐臥病老,但愧此生虛。

狀元門第男,臨終效子胥。

孤忠懸日月,遺骨葬江魚。

王陽明落難面對哭泣老婦寫了什麽詩

第一首:
學道無成歲月虛,天乎至此欲何如?
生曾許國慚無補,死不忘親恨不余;
自信孤忠懸日月,豈論遺骨葬江魚。
百年臣子悲何極?日夜潮聲泣子胥。


時間飛逝,現在我在卻學業上一無所成,老天這麽做是為什麽?生前想報效祖國,現在深感慚愧無法補救。現在要死了,想起雙親,感到無比的憤恨。曾經自信滿滿一片忠心可比日月,現在卻要葬身魚腹。這對於臣子來說是多麽悲慘的事情,這日夜的潮聲是在哭訴伍子胥吧?(自比伍子胥)
第二首:
敢將世道一身擔,顯被生刑萬死甘。
滿腹文章寧有用,百年臣子獨無慚。
涓流裨海今真見,片雪填溝舊齒談。
昔代衣冠誰上品,狀元門第好奇男。


敢擔當社會的責任,即使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這滿腹的文章有什麽用?臣子做到這樣也不用慚愧。河流大海現在依舊在,雪花卻只能停留在人的交談中。過去哪個人品德高尚,狀元家裏有個好男兒。(陽明先生的父親是狀元,最後應該說自己會被人們稱贊)

心學大師王陽明詩歌欣賞1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