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5星|《城市與國家財富》:經濟發展的基本單位是城市而不是國家

5星|《城市與國家財富》:經濟發展的基本單位是城市而不是國家

blank 滿足 政府 asi 動作 做生意 那種 農業 擁有

城市與國家財富:經濟生活的基本原則技術分享圖片

技術分享圖片

英文版第一版是1985年出的。本書沒有任何的前言後序說一下本書出版後在學術圈的反響,這個算一大缺陷。

書中主要思想:
1:城市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單位,國家不是;
2:落後城市的發展路徑是:進口,山寨進口產品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低價賣給發展水平差不多的城市;
3:以單一的資源(如農產品、石油)為主要出口對象的城市,經濟比較脆弱;
4:以國家為基本單位的促進發展的各種政策(如貸款、援建、購買整套工廠)註定難以成功。

作者列舉了許多案例證明她的理論。案例的時間跨度有兩千年,最早的是羅馬帝國的,最近的是寫書時候加拿大、沙特等過的,案例的空間跨度也特別大,有東京周邊的小村子,香港、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地區,也提到了中國的統一貨幣制度。

作者不是專業學者,是美國和加拿大著名公共知識分子。不過本書是比較規範的學術著作的風格:盡量用事實說話,推理嚴謹,引用的數據與觀點都給出了出處。邏輯上的欠缺是沒能像現在的量化歷史研究論文一樣,用大量的城市的數據來證明。

這本書探討的問題跟文一的《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接近,比後者更寬泛。結論不同,都是給出了具體的發展路徑,而不是泛泛地把發展的原因歸結到制度上。並且兩本書的結論可以互相補充印證。

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學術界對作者的理論的評價。中信出版社拉了經濟學家汪丁丁在網站上做推薦,汪沒提作者的學術水平與學術貢獻。

對我來說,作者的理論比較嚴密,證據比較充分,非常有說服力,解釋了許多歷史和當前的經濟現象。能想到的反駁就是現在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比30年前更緊密了,城市更難成為獨立的經濟單位了。

紙質版的紙張不錯,比較輕,裝訂技術也是比較高檔的那種,能把書直接在桌子上攤開放平。

總體評價5星,非常好。

以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中是我根據上下文補充的信息:

1:英國一開始主要試圖依靠所謂的需求政策來扭轉頹勢,但毫無效果。之後它加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仍然沒有作用。於是英國在此後又轉向了所謂的供給政策,也同樣遭遇失敗。P5

2:我們常常沒有註意到,那些貧困,落後長期停滯的地區存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因為對我們而言,那裏的相對價格水平顯得很低. P31

3:一些城市的腹地剛開始只出現在它們的郊區,農業工業和商業混合在一起。這些地區很獨特,除了城市本身以外,它們是所有經濟區域中最富有,最稠密,最復雜的類型。P60

4:這項計劃包括一個大型的快速工業化項目,【烏拉圭】政府雄心勃勃地希望建立一整套生產鋼鐵,紡織品,鞋和電子設備的工廠。結果卻遭遇了徹底的失敗。當工廠能夠最後投人生產時,產品的成本比同樣的進口產品要高得多,以至於本國人和企業無力購買。P83

5:無論貧富,供應基地的經濟模式本身都過於專業化過於失衡,因此,當它失去了外地市場之後,這種經濟模式就會暴露出缺乏韌性,易碎和無助的特點。曾經降臨到烏拉圭的災難,現在又成了富裕的石油輸出國主政者們的噩夢。P85

6:當美國的工廠開始用人工纖維而不是自然纖維來增強紙張的強度,以便制作水泥包裝袋,以及用塑料袋來裝肥料的時候,坦桑尼亞便災難性地失去了劍麻的市場,孟加拉國失去了黃麻的市場,而菲律賓則失去了大麻的市場。P89

7:我曾經介紹過,要改變一個地區的經濟面貌,無論好壞,都需要五種力量共同發揮作用——市場,工作,技術,產業移植和資金,它們也是催生進口替代型城市的基本力量。 P102

8:美國的圈地運動正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開始的,因此,最先被清除的人很快被軍隊吸收了。 P119

9:假如蘇聯的農村生產力水平提高到只有美國的一半,現在的1億蘇聯農村人口中就會有4000萬成為富余人口。他們可以去哪兒?他們可以做些什麽? P125

10:臺灣地區的與眾不同,甚至可以說獨一無二的成就起源於1956年,政府當時引進了“耕者有其田”的改革計劃。……政府鼓勵地主們把補償金用來投資輕工業,而投資的類型地點留給他們自己去決定,只要在臺灣本地就行。P143

11:臺灣的經歷在別處也許難以復制。城市資本在那裏發揮了特別的,創造性的推動作用,但在別處可能不會有用。然而,這反映了任何經濟體的經濟創新活動取得成功的本質原因:如果某種因素能夠發揮效用,並不是因為它在抽象的理論上是“正確的”,而是因為對於它所在的那個時間,那個地點,以及當時所擁有的資源和機遇而言,它能發揮實際的效用。P146

12:我想要指出,給缺乏活力城市的地區提供貸款,撥款和補貼,只能造成有惰性的,不均衡的以及永遠依賴其他地區的經濟模式,無助於創造能夠實現自我運轉的經濟,也就是說,補助並不能培育出來進口替代型的城市。P159

13:這些小企業創造的收入算不了什麽,但它們對於臺北當地大量多樣化的生產商的繁榮發展,乃至整個城市腹地的興起卻具有重大意義。這些收人是城市靠自己的企業和工作賺回來的,而不是憑空產生,它們因此促進了那裏的發展。P175

14:在西羅馬帝國解體之後,歐洲之所以沒有像埃塞俄比亞那樣陷入無止境的經濟停滯,乃是因為中世紀城市的出現。但是,情況有可能一度非常危險。P196

15:伊朗國王不是第一個認為通過強力購買就能實現經濟發展的專制統治者。早在18世紀,彼得大帝就曾試圖從荷蘭和當時的其他發達國家購買生產物資,引進專家,為俄國贏得經濟發展。 P206

16:這就意味著,落後的城市必須最大限度地和其他落後城市進行貿易,否則,它們進口的產品和它們能夠用自己的生產進行替代的產品就始終有太大的差距,難以跨越。 P208

17:在歐洲,彼得大帝購買了許多制成品,卻沒有追趕上經濟發展。這個發展進程最早是由威尼斯引導的,它和君士坦丁堡之間開展起了簡單的先進地區與落後地區之間的貿易,然後獲得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 P208

18:威尼斯使用的手段就是與那些同自己並沒有太大區別的其他落後地區發展貿易,那些地區正需要威尼斯所生產的任何君士坦丁堡產品的仿制品。對於那些地區來說,威尼斯則是一個輸人自然資源和原材料的小市場,就像君士坦丁堡起初給威尼斯提供的機會一樣. P210

19:如果歐洲那些和威尼斯做生意的貨物集散地也滿足於當時所處的境況,仍然簡單地和威尼斯開展雙向貿易,它們或許只能成為沒有前途的供應基地。但事實並非如此,它們都采取了類似於威尼斯的方式。那就是,用它們與威尼斯的貿易作為跳板,這些地區也開始發展與別的落後地區的貿易。P211

20:歐洲的發展過程非常迅速地在美國的北部地區得到了復制。在殖民時期那裏就出現了試驗性的,分散的城市發展,然後在美國獨立之後很快普及。首先是經濟發展的跳板:在美國的資源集散地和歐洲的更發達的城市之間出現了簡單的雙向貿易。P214

21:我們可以在歷史上看到的落後地區實現發展的第二個主要方式,或者說主旨,那就是即時創新機制。在這個方面,伊朗國王和彼得大帝以及他們的謀士所采納的引進西方成熟生產線的計劃,同樣脫離了正常的發展軌道。P219

22:中世紀歐洲的落後城市不得不依靠從無到有的創新,因為它們別無選擇。今天的落後城市也必須依靠即時創新,這是因為它們不得不和更為發達的國家競爭,需要降低成本.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它們不得不讓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價格適合當地的群眾和企業的購買力,P220

23:普遍來說,某個時期的經濟發展程度越高,落後地區與其他落後地區的貿易就越充滿潛力,可以讓後進地區進人一個飛速的啟動過程。P227

24:所以對於經濟發展更為準確的描述應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即時革新的過程,它將即時創新的成果有效地註人人們日常的經濟生活中。一個城市,只有與其他城市進行充滿活力的貿易才能創造這種環境,其他東西都無法取代,這就是落後地區需要彼此幫助的原因。P228

25:於是,從理論上看,貶值的貨幣應該自動起到出口補貼和關稅的作用,當某個國家由於出口太少進口太多導致國際收支出現赤字的時候,它就會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P233

26:從這個角度去看,民族國家的體制是大有缺陷的,因為各個國家不是一個個獨立的經濟單位,然而我們卻自以為聰明地假定它們是,並且基於這個愚蠢的前提來編寫統計數字。P239

27:新加坡和香港在今天是兩個很特別的城市,它們擁有自己的貨幣,所以也擁有這種內在的好處。這樣的城市不需要關稅或者出口補貼,因為它們的貨幣在必要的時候就可以發揮這些功能,但只是在需要時才利用。P240

28:他們把多倫多叫作“貪婪之城”(Hogtown),他們認為,國家的關稅政策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成本,為多倫多的發展服務,這是一種強盜行徑。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P248

29:比如,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的總人口不到法國人口的一半,比法國南部的人口也只多出一點兒。但是,法國南部沒有任何城市腹地,可斯堪的納維亞的每一個國家——芬蘭,瑞典挪威和丹麥——都擁有一個重要的城市腹地。 P255

30:那些政策和措施,不管其動機是什麽,最後都扼殺了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它們可以分為三類:長期持續的軍工生產;長期持續的對貧窮地區的補貼;不斷增多的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 P269

31:城市資金推動的對農村生產的投資中,最具破壞性的一種是:在那些失業者沒有辦法在附近的城市或者別處找到工作的地區,反而引進節約勞動力的設備。P289

32:其實,過高的價格盡管有害,卻是壟斷所帶來的危害中最輕微的方面,更嚴重的是,壟斷會妨礙其他的生產方式 產品和服務的創新。P334

技術分享圖片


更多良心書評參見我的公眾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

技術分享圖片

5星|《城市與國家財富》:經濟發展的基本單位是城市而不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