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工智慧倒逼職教人才培養模式變革

人工智慧倒逼職教人才培養模式變革

人工智慧是當下的一個“熱詞”,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使得過去繁瑣笨重、費時費力的事情,變得便利、簡單、迅捷和高效。作為資訊科技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人工智慧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導致工作方式與工作內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具體表現在,工作標準的變化導致人才標準的變化,崗位工種、工作分工的細化向相容性、複合型方向轉化。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企業、社會組織對人才的需求也相應變化,呈現出由知識、技能的單一性向綜合性、複合型方向發展,因此,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要求,這就倒逼職業教育要以創新的理念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一是要釐清人才培養新理念。

在人工智慧階段,需要以哲學的視角,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放在社會這一大的系統中,設計好如何與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良好的互動和銜接,如何與學生美好的生活需求和期待有機結合。要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方向,努力培養出一大批能夠適應面向未來的具有“工匠精神”和企業家情懷,擁有“一專多能”的高素質產業工人。要進一步更新育人理念,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改變過去單一化技能人才培養的侷限性,培養適應面寬、可持續性強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二是要修訂人才培養新方案。要基於產業轉型升級、學生可持續發展、專業內涵建設的需求,與行業企業、甚至與學生一起系統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規格標準。同時,在強化學生資訊素養的基礎上,突出人工智慧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推進專業+、構建專業群,增設人工智慧的相關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強化計算思維素養教育;突出數字化教學資源、網路空間和智慧化教學平臺建設,為教師在人工智慧時代下培養人才創造條件。

三是要推出人才培養新課程。要推進課程+融合計劃,重組課程資源,實現不同專業之間的課程共享。增設人工智慧、通識教育、美育藝術、生活技能、綜合素養、“雙創”教育、數理素養、哲學意識等課程。突出專業核心技能培養,加強“專創融合”“專技一體”課程建設,完善實踐育人體系。鼓勵開發與新技術、新規則“相伴相生”的講義(課件)教材。開設“機器換人”所不能取代的“心智課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判斷力、理解力和價值觀,以及規劃和設計未來的思維能力。

 

四是要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要構建體現人工智慧新要素下的人才培養完整體系,即:體現學校辦學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不同專業特點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教學需求與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彰顯學生多元智慧的學習模式。建立學生學習新模式,凸顯“學生客戶”在學校生活、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話語權,充分調動他們主動、自主學習的潛能,尊重他們對不同學習方式的選擇權,教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扮演著策劃、編劇、主持人、導演、導師、助演、樂隊指揮、朋友等為一身的多元角色。

五是要開闢人才培養新路徑。要深刻、系統、全面地理解“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內涵及其相互關係,創新推進現代學徒制、工學交替等人才培養的多種實現方式,最大化地構建“工作課堂”。加強職業院校的“學習中心”建設,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實施“多師同堂”。創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環境下的“學習場”,建設資訊化線上學習平臺,開闢私人定製課程的學習空間,努力創設適合學生多樣化學習的機會和環境。

六是要創新人才培養新評價。要改變以往單一性、外在化、終結性的結果性評價結構與方式,增加過程性評價、自我評價、發展性評價的比重,建立學習成果與學習狀態檔案,推行以學習成果滿意度為導向的評價。推行學歷證書、技能證書與學生經歷證書並存的多證書制度,比較客觀、相對精細、力求全面地將學生的優勢、特質、潛能刻畫出來。拓展評價內容,將學生品德素質、身心素質、思維方式,以及幹事創業、終身學習、經營家業的能力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

 

最後尤其要指出的是,在人工智慧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下,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需要更新職業教育育人理念,掌握人工智慧新技術與新模式、提升學術素養和專業水準,探索學生支援服務的有效途徑。此外,人工智慧的前提還是“人工”,它不能取代職業教育的基本功能。因此,在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教育技術、教學資源等是促進人才培養效能提升的輔助手段和工具,作為職業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利用先進技術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而不能被人工智慧“綁架”,在這一點上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