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的“中年危機” | 一點財經
空閒的時候,不少成都錘子科技的員工會去附近的電子科技大學打籃球。看著球場飛來飛去的男孩兒,以及女同學羨慕的目光,追憶自己剛剛過去不久的青春期。
青春期,這本該是2012年成立的錘子應有的年華,然而如今這家公司卻已垂垂老矣。
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隨處可見錘子科技成都分公司解散,即將迎來大規模裁員的流言蜚語。錘子科技已出面澄清,斥其子虛烏有,羅永浩也在微博釋出即將在成都舉行新品釋出會的訊息。不過很多人都相信,正處於青春期的錘子,已經過早地迎來了中年危機。
錘子的出現,曾經寄託著年輕使用者希望打破智慧手機同質化頑疾的希望。
年輕的初創團隊,也用無畏與勤奮收穫第一批使用者,撈到第一桶金。不過後來的錘子開始走蘋果、小米,甚至傳統手機廠商的老路套路越來越程式化,離初衷越來越遠。
錘子,以及錘子的靈魂人物老羅,都曾經是手機圈裡的叛逆者。錘子曾經拒絕過主流廠商的收購邀約,老羅也曾Diss過小米教父雷軍的拙劣審美——“如果錘子沒能顛覆這個時代,其他廠商更不會”,業內這樣的說法,證明著錘子曾經的卓越。
錘子幾乎湊齊了所有成功的元素,卻在步入青春期的門口,丟掉了自己的堅持。
“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對於出現即與“叛逆”相繫結的錘子來說,後者原本是必選項。不過青春期的錘子選擇了前者,於是很快迎來了故事的尾聲。
青春期的錘子,早已丟掉了原本的模樣。
01|“混不吝”的勝利
錘子的出現,伴隨著一種性格和氣節。
|雷軍 & 羅永浩
2011年11月,老羅應邀與雷軍會面,期待一次跨界的合作。見面時,老羅已將優秀的產品設計與理念充分表達,理想的產品躍然紙上;不過雷軍並不買賬,用標誌性的笑臉拒絕了他。當時,老羅無法接受這樣的回覆。
“我不會為了使我作為一個成熟企業家的形象在江湖上顯得格外好,去違揹我的意願,或者撒謊去講一些事情。”老羅不願意為了迎合雷軍而否定自我,於是半年之後,錘子科技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這一年,蘋果手機汲取手機市場90%以上的利潤空間,三星手機盤踞全球手機市場90%以上的出貨量,其他廠商僅能在這10%裡撕咬掙扎,運營商2B業務成為它們唯一的給養空間。
然而困難重重,道路艱澀,並沒能攔住老羅和錘子。不懂技術,身無分文的他,在資本密集的手機產業,“七進七出”。老羅就是有些“混不吝”的氣質。
2012年6月,與雷軍對話半年多之後,老羅在北展劇場演講,表示會先設計ROM,後生產手機。
這是一個騎牆的選擇,一側是現實,一側是理想: 10萬部以下,沒有OEM廠商願意接單,囊中羞澀的錘子還沒有這個實力;介面是人機互動的視窗,是使用者視覺感知的核心,以ROM為出發點,通過軟性服務影響使用者,改變使用者習慣,這也是一條出路。
更何況小米的ROM那麼糟糕,適配錘子ROM剛剛好——錘子的復仇開始了。
然而,在業內看來,“做了最正確有利選擇”,用性格化與反時代主張的方式開發產品的錘子有些離經叛道。明明使用者已經習慣購買定製機,捆綁廉價的產品與流量,手機已經成為可樂、雪碧一樣的快消品,使用壽命從2010年的18-24個月,縮短到不到13個月。
當時,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摩托羅拉經典機型V10的設計師陳銘鏞,最終選擇加入了酷派,這被不少人認為,一個靠外觀獨創性、產品差異化的時代,就此畫上句號。如今,錘子硬要靠一張“臉”吃飯,這就是個玩笑。
所有人都這麼想,只有老羅不這麼想,而且活得自信且驕傲。在他的價值觀中,講究設計、審美和使用者體驗的手機領域,仍是“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藍海”——雖然所有人都認為,“不做手機是等死,做手機是找死”。
帶著老羅賦予的執拗與倔強,錘子成立了。不過很多人還無法理解。
02|尊貴的逼格
很快,業內就意識到,老羅在很認真地做手機。
2014年5月,老羅通過網路直播舉行釋出會,推出了第一款產品SmartisanT1。相比同類產品, T1正面保留的物理按鍵,完全重畫的UI介面,以及新穎的互動邏輯,都讓錘子成為前所未有的物種。
更為奇妙的是錘子並不低的價格, 16GB和32GB分別定價3500元、3650元。這與錘子無法給產線足夠的訂單,無法降低產品邊際成本有關。不過同樣沒有訂單的保證,小米首款產品M1的定價只有1999元。
這又是錘子的叛逆。就在這一年,華為推出了麥芒3S、麥芒4、暢想5S等相對親民的產品,銷量很理想。第三季度,華為高調推出的首款超過4000元的Mate S沒能被市場接受,銷量只有不到50萬部。
當時,行業普遍認為國內是“V”型手機市場:探底的普及型智慧手機以及高階智慧手機,都能獲得相對理想的銷量,小米的紅米Note、魅族的魅藍系列,搶奪著1000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場,三星Galaxy S6、蘋果iPhone6S,鎮守著5000元以上的高階市場。
價格在3000元、4000元間的錘子剛好站在坎兒上。
從市場的角度分析,錘子必敗,不過錘子似乎並不在乎。這家公司開通線上平臺直播發佈會,3小時內登入觀看視訊的網民超過274萬,最高同時線上人數接近33萬人,這甚至超過了部分熱門流量小生線上直播的資料。
老羅顏值落伍,不會唱歌跳舞,只會講段子,為何會有如此高的關注度?
做銷量報告的時候,錘子交出T1總銷量24萬部的成績單,這被很多手機廠商不齒。不過“算小賬”的話,這個資料已經很理想。老羅吸引粉絲的方式,主要依靠網路手段的口口相傳。按照觀看直播使用者的總量計算,其使用者轉換率接近10%。
有媒體採訪老羅,他表示自己並沒有給所謂的“行業大佬”準備伴手禮,所有人都是排號採購。因此這24萬部是實打實的銷量,已經瀝去水分。如此看來,老羅在海量手機使用者中,已提煉出專屬於錘子科技的忠實粉絲。他們不在乎售價,也不在乎繁瑣的流程與漫長的等待,只為拿到產品。
產品上市後,老羅親自給第一位使用者送貨;不久後,錘子對外宣佈,T1和Apple Watch獲得了iF國際設計獎最高級別獎項,此後還獲得GoodDesign Award與SparkDesign Awards-Silver垂青。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不是錘子的問題”。老羅用實際行動證明,如此豪氣干雲的話,也可以出自窮鬼口中。
從公司成立到推出第一款產品,老羅和軟體設計師團隊,硬體模組團隊鏖戰,後來與生產線模組纏鬥,只為糾正1mm的誤差。2014年,大家都不知道那樣的產品是什麼,直到2015年一個網路用語出現,大家開始如此評論錘子手機——有逼格。
當時,眼看錘子瘋狂成長,整個行業不明覺厲。
03|錘子過坎兒
T1的出現,的確讓不少廠商措手不及,不過後來的一切,讓很多企業安心了。
2015年12月,錘子推出了T2。在外觀設計上,這款產品與T1幾乎沒有區別,只是在穩定性上做了優化。錘子依然相信T1在工業設計是世界級的,因此很霸氣地選擇繼續堅持。
不同點在於,人們看到了錘子的鬆動,看到了錘子並不柔韌的一面。
在定價上,錘子不再堅持高貴與卓越,而是降價到2499元,一個不太扎眼的價格。即使T2實現銷量翻番,訂單量仍然不足以縮減近20%的成本。當然,錘子的忠實使用者並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
這次降價表明,從叛逆出發的錘子開始向現實妥協。2016年,使用者習慣於用1999元買到配置足夠主流,足夠穩定,品牌足夠響亮的產品,這個底線很難提高到超過3000元。
T1的大跨步扯到了錘子的“蛋”,感到疼的錘子在T2上降價,以向用戶習慣妥協,即使價格低於成本。
到了2016年10月,錘子做出了更多的妥協。老羅將產品序列從T改為M,推出了M1與M1L兩款產品。價格維持在2499元,不過外形設計已經完全放棄T系列的風骨。第一眼看上去,不少人看不到錘子原來的模樣,而是與蘋果頗多相似。
一年之後,錘子推出了堅果系列手機。老羅將其視為進入年輕使用者市場的重要嘗試。T和M系列都不能帶來足夠的增量,錘子只能降低產品使用門檻。
當時的錘子,像極了同期的魅族。
“小而美”的魅族用魅藍正代系列宣誓產品不能將就,於是黃章和設計師團隊走進小黑屋,要求每一代推出的產品都在向上。面對同樣存在需求的中低端市場,魅族開闢了魅藍序列,打造出“青年良品”形象,於是魅族在不同的市場有了兩個支點。
魅族在2012年推出首款安卓智慧機,於2014年開始了自己的青春時代。理論上,同期的錘子也應該進入了青春時代。如果按照這樣的軌跡,錘子的未來會與魅族高度重合。不過,2016年魅族已經扭虧,2200萬部的銷量足夠優秀,錘子卻仍然慘淡。
此時,整個行業似乎漸漸看清錘子的模樣,錘子不過爾爾。
04|物聚人散
2018年,妥協的錘子前所未有地躁動與冒進。
這一年,錘子先在4月9日釋出了堅果3,後在5月15日釋出了新旗艦堅果R1,再次更改產品線序列。不僅如此,還將使用者爭議的焦點產品堅果TNT工作站推向市場。此外,錘子旗下見諸報端與市場的產品還有空氣進化器、不同款式耳機等——似乎它要用這些產品構建成產品生態。
如此,之前被定義為小眾產品的錘子,旗下產品線越發龐雜,從單一的手機產品線,拓展為囊括智慧手機與工作站平臺的綜合資訊服務商,最初的工匠屬性被大大稀釋。
五年來,錘子共計推出9款產品,從銷量來看是一家中小規模的手機廠商。假如沿著專精產品路線走下去,它可能成為魅族或一加。
不過錘子已經不願一步一個腳印,沿著最初的理想軌跡走下去,頻繁調整產品線,開發各種與自身風格不符的產品,不斷壯大服務體系與業務範圍,走向發散與多元。
如今覆盤,錘子一開始的路線清晰:它有原始的產品理想,有固定的使用者,經過線上翻炒點燃使用者熱情,再通過話題式營銷推動銷量,整套模式與小米發展初期頗為相似。
錘子T1的第一槍不算非常成功,不過落實“匠心產品”路線,堅持自己的產品信仰,錘子有可能成為挖掘網際網路渠道細分市場,追求個性解放與特立獨行使用者最成功的企業之一。
不過多年之後,小米已經不再呼喊“為發燒而生”,最終在香港上市,迴歸資本。錘子也不願“為匠心發燒”,於是在推出T1與T2兩款產品後,錘子沒有繼續堅持,而是拓寬了產品線範圍,今年更是讓業務從個人,發展到辦公室環境,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
如果在T2之後,錘子繼續原有產品的設計路線,融入目標使用者群更多的意見與訴求,強化軟硬體協調與UI介面重構,T3或T4有可能迎來出貨量質的飛越,那應該是屬於錘子的青春期。可是眼下, M系列、堅果系列、工作站等產品,讓錘子變得顯得盲目無措。
如此看來,錘子推出堅果TNT工作站,並表示“語音識別”操作將帶來辦公平臺的革命時,已經提前預定了失敗的位置——錘子想的太多,夢的太多,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團隊與實力。行業並不否定“語音識別”技術,而是對錘子過於衝動且揠苗助長表示遺憾。
如今,錘子的產品越聚越多,同時不斷傳出員工離職的訊息。這樣的錘子已經不是當年模樣,錘子錯過的,是自己整個青春,整個黃金時代,或許這也正是昔日員工相繼離去的原因所在。
再回首,行業已經吃透了錘子,錘子也慢慢吃透了自己。
05|破釜沉舟
如今的錘子,很有些孤注一擲。
11月6日,錘子要在成都舉行新品釋出會——這樣的新品密度還追不上2014-2015年的魅族,不過至少完成了自我超越。使用者還在期待老羅貢獻一場聽覺盛宴,感受一個晚上的快樂,真正關心產品的卻不知還剩多少。不管怎樣,錘子必須硬著頭皮頂上去。
資本市場的急迫,也要求錘子這一次必須成功。
縱觀其歷年融資,2012年初創期的錘子得到1000萬元個人融資,一年後獲得A輪7000萬,並在2014年迎來峰值,獲得B輪1.8億元。那幾年,錘子用T1與T2還原了自己的身份,資本的融入幾乎是量身定製,這些錢不足以支援錘子開足生產線,卻足夠延續它最初的夢想。
不過在錘子改道,出現擴張野心的時候,資本市場反響平平——來自金石投資、抱團科技、久亦資本的1億元C輪融資,估值大幅低於B輪,之後兩年也再沒有跟進。
直到2017年,成都市政府領投D輪,這被外界視為錘子吹響了復興號角,也讓錘子意識到,在資本的推動下,繼續作坊式地推進已不合時宜。這一次辜負信任之後,大資本繼續跟進的可能性將微乎其微。
此役,錘子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於是,使用者看到了新的產品,看到了錘子的刀鋒遊戲。破釜沉舟的錘子,當然有可能迎來前所未有的成功,也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不過結果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因為錘子的故事已經講完了。
06|結語
聽故事的人,喜歡分辨對錯,然而多數的故事無關對錯。
堅持理想的錘子讓人感動,不被外界看好,得不到資本市場支援,苦苦支撐了兩代產品,這實屬不易;世事無常,歷經滄桑,錘子選擇順遂時代,這個轉向同樣很難。
老羅與錘子一路走來,譭譽參半,即使還沒有資料講出商業上的成功,卻至少有了一時豪俠的盛名。
豪俠選擇苦苦掙扎三年,如果繼續堅持下去,不一定成功,選擇了妥協,也不一定失敗。老羅的故事還在繼續,但已經沒有了彩蛋,作為旁觀者,希望老羅繼續把故事講完,畢竟最初這是一個從理想出發的美好故事。
來源:一點財經(http://www.yidiancaijing.xin/)
作者:劉 煜
編輯:薄冬梅
封面:鄧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