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轉)]網際網路思維法則
法則1:得“屌絲”者得天下
成功的網際網路產品多抓住了“屌絲群體”、“草根一族”的需求。這是一個人人自稱“屌絲”而骨子裡認為自己是“高富帥”和“白富美”的時代。當你的產品不能讓使用者成為產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們連線在一起,你的產品必然是失敗的。QQ、百度、淘寶、微信、YY、小米,無一不是攜“屌絲”以成霸業。點選連結加入群【網際網路新思維交流】:網際網路新思維交流
法則2:兜售參與感
一種情況是按需定製,廠商提供滿足使用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即可,如海爾的定製化冰箱;另一種情況是在使用者的參與中去優化產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新品上市,都會把設計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絲群組裡,讓粉絲投票,這些粉絲決定了最終的潮流趨勢,自然也會為這些產品買單。
讓使用者參與品牌傳播,便是粉絲經濟。我們的品牌需要的是粉絲,而不只是使用者,因為使用者遠沒有粉絲那麼忠誠。粉絲是最優質的目標消費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產品也會被接受。未來,沒有粉絲的品牌都會消亡。
電影《小時代》豆瓣評分不到5分,但這個電影觀影人群的平均年齡只有22歲,這些粉絲正是郭敬明的富礦。正因為有大量的粉絲,《小時代1》《小時代2》才創造出累計超過7億的票房神話。
法則3:體驗至上
使用者思維體系涵蓋了最經典的品牌營銷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標消費者——“屌絲”;What,消費者需求——兜售參與感;How,怎樣實現——全程使用者體驗至上。
法則4:專注,少即是多
蘋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蘋果接近破產,喬幫主迴歸,砍掉了70%產品線,重點開發4款產品,使得蘋果扭虧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5S,iPhone也只有5款。
品牌定位也要專注,給消費者一個選擇你的理由,一個就足夠。
最近很火的一個網路鮮花品牌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階人群,買花者需要與收花者身份證號繫結,且每人只能繫結一次,意味著“一生只愛一人”。2013年2月上線,8月份做到了月銷售額近1000萬元。
大道至簡,越簡單的東西越容易傳播,越難做。專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極致。尤其在創業時期,做不到專注,就沒有可能生存下去。
法則5:簡約即是美
在產品設計方面,要做減法。外觀要簡潔,內在的操作流程要簡化。Google首頁永遠都是清爽的介面,蘋果的外觀、特斯拉汽車的外觀,都是這樣的設計。
法則6:打造讓使用者尖叫的產品
用極限思維打造極致的產品。方法論有三條:第一,“需求要抓得準”(痛點,癢點或興奮點);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緊”(得產品經理得天下)。一切產業皆媒體,在這個社會化媒體時代,好產品自然會形成口碑傳播。
尖叫,意味著必須把產品做到極致;極致,就是超越使用者想象!
法則7:服務即營銷
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寶品牌,有兩個小細節可以看出其對服務體驗的極致追求:1)客服24小時輪流上班,使用Thinkpad小紅帽筆記本工作,因為使用這種電腦切換視窗更加便捷,可以讓消費者少等幾秒鐘;2)設有“CSO”,即首席驚喜官,每天在使用者留言中尋找潛在的推銷員或專家,找到之後會給對方寄出包裹,為這個可能的“意見領袖”製造驚喜。
海底撈的服務理念受到很多人推崇,但是在網際網路思維席捲整個傳統行業的浪潮之下,如果海底撈不能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構企業的話,學不會的,可能是海底撈了。
法則8:小處著眼,微創新
“微”,要從細微的使用者需求入手,貼近使用者心理,在使用者參與和反饋中逐步改進。“可能你覺得是一個不起眼的點,但是使用者可能覺得很重要”。360安全衛士當年只是一個安全防護產品,後來也成了新興的網際網路巨頭。
法則9:精益創業,快速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產品才更容易貼近消費者。Zynga遊戲公司每週對遊戲進行數次更新,小米MIUI系統堅持每週迭代,就連雕爺牛腩的選單也是每月更新。
這裡的迭代思維,對傳統企業而言,更側重在迭代的意識,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及時乃至實時關注消費者需求,把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法則10: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
網際網路產品大多用免費策略極力爭取使用者、鎖定使用者。當年的360安全衛士,用免費防毒入侵防毒市場,一時間攪的天翻地覆,回頭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等防毒軟體,估計沒有幾臺電腦還會裝著了。
“免費是最昂貴的”,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選擇免費策略,因產品、資源、時機而定。
法則11: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任何一個網際網路產品,只要使用者活躍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產生質變,從而帶來商機或價值。QQ若沒有當年的堅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業帝國。注意力經濟時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機會思考後面的問題,否則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
法則12:利用好社會化媒體
有一個做智慧手錶的品牌,通過10條微信,近100個微信群討論,3千多人轉發,11小時預訂售出18698只T-Watch智慧手錶,訂單金額900多萬元。
這就是微信朋友圈社會化營銷的魅力。有一點要記住,口碑營銷不是自說自話,一定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以使用者的方式和使用者溝通。
法則13:眾包協作
眾包是以“蜂群思維”和層級架構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協作模式,維基百科就是典型的眾包產品。傳統企業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腦,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賢才入吾彀中”。
InnoCentive網站創立於2001年,已經成為化學和生物領域的重要研發供求網路平臺。該公司引入“創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創新比例從原來的15%提高到50%,研發能力提高了60%。
小米手機在研發中讓使用者深度參與,實際上也是一種眾包模式。
法則14:小企業也要有大資料
使用者在網路上一般會產生資訊、行為、關係三個層面的資料,這些資料的沉澱,有助於企業進行預測和決策。一切皆可被資料化,企業必須構建自己的大資料平臺,小企業,也要有大資料。
法則15:你的使用者是每個人
在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時代,企業的營銷策略應該針對個性化使用者做精準營銷。
銀泰網上線後,打通了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的會員賬號,在百貨和購物中心鋪設免費wifi。當一位已註冊賬號的客人進入實體店,他的手機連線上wifi,他與銀泰的所有互動記錄會一一在後臺呈現,銀泰就能據此判別消費者的購物喜好。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商品和庫存的視覺化,並達到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
法則16: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
平臺模式的精髓,在於打造一個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將來的平臺之爭,一定是生態圈之間的競爭。百度、阿里、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巨頭圍繞搜尋、電商、社交各自構築了強大的產業生態,所以後來者如360其實是很難撼動的。
法則17:善用現有平臺
當你不具備構建生態型平臺實力的時候,那就要思考怎樣利用現有的平臺。
馬雲說:“假設我是90後重新創業,前面有個阿里巴巴,有個騰訊,我不會跟它挑戰,心不能太大。”
法則18: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
網際網路巨頭的組織變革,都是圍繞著如何打造內部“平臺型組織”。
包括阿里巴巴25個事業部的分拆、騰訊6大事業群的調整,都旨在發揮內部組織的平臺化作用。海爾將8萬多人分為2000個自主經營體,讓員工成為真正的“創業者”,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
內部平臺化就是要變成自組織而不是他組織。他組織永遠聽命於別人,自組織是自己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