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何時從自由職業者轉化到企業所有者?

何時從自由職業者轉化到企業所有者?

從選擇自由職業開始,我就經常被問到過“這時代,一個人單幹怎麼能做大,有沒有想過開個公司?”。我自己也仔細琢磨過這個問題,但確實四年來我一直都沒有這麼做。

因為職業規劃就像下一盤棋,我總要先明確走每步棋的目的才對。

就像我一開始選擇辭去全職工作,主要是為了追求時間自由一樣。我需要一些時間自由地實踐一些思考了很多年的想法。另一方面,我大致能預料到這幾年我需要更多自由時間去照顧生活上的事情,比如買房、裝修、時刻準備著立刻送一個孕媽去醫院,以及有了小孩以後的事情。所以時間自由,算是我這幾年來最大的追求了,請理解我目前還不太大的格局。但我無論怎麼去做決定,初衷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解決問題。

如果一定要讓我在這個階段找到一個向企業所有人角色轉化的理由的話,嗯……我還真的琢磨出來過兩個理由,但都沒說服自己。

為了方便給客戶開發票?其實還有很多其他辦法。

僅僅為了混圈子有個聽起來不錯的身份?身份的價值體現是基於一個公司的名字和自封的名號上嗎?除非有其他方面的剛性需要,比如運營。否則我還是沒有這樣的動力去註冊個公司,我懶。

所以,對我個人來說,如果某天迫切地想轉化到企業所有者的話,一定是因為另外兩個更重要的原因。

實現個人財務自由

前兩天我看了來自Linkedin的一篇文章《如果你不想一輩子被工作綁架》,裡面有這樣一張插圖,大致概括了這四種最普遍的職業形式。

文章中分析E和S象限中的僱員、自由職業者所創造的勞動性收入決定了他們不具備財務自由,因為一旦停止勞動,就沒有了收入。而B和I象限的企業所有人、投資者通過系統和錢為自己創造非勞動性收益,即便他們外出度假,也有一套系統去為他們創造收入,如此便是財務自由。當然,包租婆也算是財務自由的人群,但這在職業規劃的話題範疇以外了。通常後兩者一定是通過前期的勞動創造出這樣的系統(富二代、拆二代和官二代除不除外,他們自己說得算),所以大致會有這樣一個職業角色的轉化流程: 僱員 – 自由職業者 – 企業所有人 – 投資者。

因此如果某天我確實需要通過企業才能實現財務自由的話,這將是我權衡這步棋的重要因素。

想做些事,讓世界知道

喬布斯2002年接受日本媒體採訪的時候提到了一個現象:絕大多數為了賺很多錢而創辦企業的人,最終都失敗了。而少數成功者卻在最初未必想開公司,只因為想做些事,讓世界知道,所以才開了公司,否則沒人會搭理他們,這就是我前面說的剛性需求。(喬老爺子這番話說到我心坎裡了)

所以如果某天我真的需要讓世界知道我在做什麼的時候,哪怕是一個比較小範圍的世界,也一定會自然而然地做出這樣的角色轉化,這並不遲。

我可能更想為類似這樣的事情去開家公司。

幾年前有個微博好友和我私信聊到他可以搞來一筆小投資,想做一個類似於澳大利亞的Envato這樣的線上創意市集,讓國內那些普普通通的創意人也能通過這樣的平臺獲得一些額外的收入來支撐生活並且擁有更高的創作熱情,但結果被我從頭到腳澆了盆冷水,只因為版權難題,所以我們需要等待一個時機或者是可以通過分析預見的趨勢,比如大眾版權意識的覺醒。他氣憤地說機遇不是等來的,只有前期的努力和嘗試才能確保機遇到來時能牢牢抓住。

這是老道理了,我懂,但我仍固執地認為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特別是時機。就像以前擺地攤賣小飾品的人,如果把和城管打游擊戰的時間成本也包括進去,其實很多人收入微乎其微,如果再懶得動腦子,選了不合適的擺攤地點,那基本是在做無意義的努力。而現在進入了一個全民直播的時代,一個長相過關的女孩可以把那些小飾品一個一個拿到攝像頭面前晒一遍,就能足不出戶通過網路和眾多觀眾交流,並且能賣出去不少東西,比起以往事半功倍。

事實上我並不否認他的初衷,甚至他的想法其實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小情懷之一,我曾想過某天也一定要去做這樣的事,但前提是選擇一個更合適的時機,正如我思考何時從自由職業者向企業所有者角色轉化一樣。

而以目前的狀態,我還是偏向於簡化。簡化是自由職業者生存的必要原則,就像一個羅馬尼亞的自由職業者在自己的部落格裡提到的Simpify and focus,我們只有足夠明確焦點所在,才能在機會到來前,有明確方向地提前做足準備。

如果是你,會打算在何時選擇成為企業有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