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巨集基因組 微生物組 微生物生態領域雜誌簡介及最新影響因子

巨集基因組 微生物組 微生物生態領域雜誌簡介及最新影響因子

一年一度的影響因子又釋出了,各種影響因子彙總的文章瞬間刷爆了朋友圈。

作為本領域的專業公眾號,一直想找介紹系統介紹一下本領域的雜誌,藉此機會,來簡介一下本領域的雜誌、影響因子和分割槽,為同行閱讀文獻的選擇、雜誌投稿、畢業升職加薪助力。

2018我要實現自己一個小目標,許願吧!!!

後臺回覆影響因子,獲得2018最新完整版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割槽、精選本領域雜誌影響因子等詳細資訊。

綜合類

自然 Nature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41.577; 中科院一區;週刊;年文章數879篇。

點評:公認最頂級的綜合期刊,影響因子多年穩定在40左右,一直位於CNS之首,近年來微生物組文章多次成為封面,也是同行神往的雜誌。但一年僅800多篇的位置,來自全球所有領域的競爭,發表一篇還是相當困難的。其拒稿率有多高,相信感受過其投稿被拒的同行們應該深有體會。

Nature還是比較喜歡菌群研究論文的,近一年來我們收到最後的解讀投稿就來自本雜誌,相關連結如下:

而且這些全是純Nature的文章,如果加上其子刊和綜述類,佔比可達本公眾號涉及文章的一半以上,可見Nature系統在本領域的統治地位般的影響力。

下段引自genemedical上對CNS的評論,感覺很有意思分享給大家

作為三種相互獨立的期刊,新詞“CNS”已經成為科研工作者,包括學生、技術員、教授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在這裡沒有列出它們的影響因子,因為列出來也毫無意義!諸君估計會問:為什麼毫無意義?是因為在乎它們影響因子的人永遠也發不了CNS,而能發CNS的人肯定也不在乎其影響因子了。這三個期刊的威力,可以說是能讓一個民工瞬間晉升為博導的神器。三者之間的對比,無論它們是20分、30分、抑或是40分,都沒有太大區別,其名字本身就是碾壓了SCI影響因子的存在。雖然我等可能終身無望發表,但也無礙於我們對它們進行憧憬,就如同筆者雖然買不起“百達翡麗”,但也可以去專櫃欣賞把玩一番。CNS雖然都高大上,但是其風格還是各有側重。從篇幅上來說,Cell篇幅最長,Nature次之,Science最短。其中Cell讀起來最為暢快,故事完整,邏輯清晰,思路縝密,意義重大,而Nature和Science,通常正文只有2-3頁,3-4組圖,其篇幅偏短,字型偏小,晦澀難懂,讓人感覺每一句話都暗藏玄機,讀起來渾身不爽。通常還要開啟幾十頁的補充材料,與正文相互比證,短短的幾頁文字閱讀時間通常比十幾頁的Cell還要長。至於CNS的投稿要求,筆者就不展開介紹了,以免美捷登認為我有騙取稿費之嫌。

自然系統等級簡介

首先要知道,自然雜誌是一個多達50本雜誌的出版集團,自上而下分為五個等級體系,每一級如果被拒稿可依次往下申請轉稿。

  1. 自然。綜合期刊,接受最頂級的研究,同時要考慮非同行的讀者可以閱讀的要求。每年平均800篇文章,版面極稀缺。
  2. 自然子刊(Nature XXX)。XXX代表專業領域頂級期刊,影響因子範圍10 - 40,只是學科不同,但不影響其作為各領域頂級期刊的地位。雖然自然生物技術前幾年引影響因子高於自然,但很多文章仍是自然拒稿轉投的產物。自然主刊的認可度和傳播影響是其它雜誌無法比擬的。
  3.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開創性研究成果,主要承接自然及子刊拒稿的頂級研究。開放獲取,但收取出版費(雖然子刊有可能沒有通訊IF高,但定位是高於通訊的)。影響因子穩定,發稿量年均3000多篇,包含有中國研究機構的文章達500多篇。
  4. 通訊系列(Communications XXX)。承接自然子刊和通訊拒稿,要求有一定創新性研究成果,今年剛開始發行,最早也要2021年才會有影響因子,預測影響因子會在6-10分之間,其中與我們相關的通訊生物(Communications Biology)很可能在8分以上。https://www.nature.com/commsbio/
  5. 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即能承接上面4級篩選後的文章,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可以搶佔開放獲取市場巨大的蛋糕,文章只要求科學性,不要求創新性,接收率60%。年發表文章2萬多篇,僅16年包括有中國單位(包括中國機構主導和參與)文章7700多篇。要知道每篇文章的出版本費高達人民幣1.12萬元,2萬篇文章的資金流水可達2億多元。
    https://www.nature.com/srep/

雖然目前自然出版集團雜誌種類不多,但佔領了各領域的高階使用者,並作憑藉其影響力,火力全開吸納中低端使用者,5級金字塔模式——精確滿足不同層次客戶,在科研領域的影響力無人能比。

科學 Science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41.058; 中科院一區;週刊;年文章數806篇。

點評:頂級的綜合期刊,生物領域CNS三巨頭之一,文章正文篇幅短小,題材偏科普,要求受眾廣泛。影響因子逐年上升,看來照顧非專業讀者才更有前景,近年來微生物組文章多次成為封面,也是同行神往的雜誌。如上圖左1的封面即為中科院微生物所王軍老師一作的代表性研究。

Science也比較喜歡菌群研究,本平臺導讀過如下相關成果:

細胞 Cell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31.398; 中科院一區;雙週刊;年文章數701篇。

點評:生物領域頂級期刊,CNS三巨頭之一,文章正文篇幅長,要求機理解析清楚,學術性非常強,插圖摘要(Graphic Abstract)是其雜誌的一大特色,影響因子穩定在30左右。

今年三月推出的菌群專刊上(上圖左1),讓無數同行為之瘋狂:

本平臺導讀過如下相關成果,4篇全是綜述:

為什麼我們沒有推送過Cell文章的Aritle文章?因為文章太長,無論是編輯整理,都不太適合大眾閱讀。在文獻科普導讀領域,有熱心腸己經非常專業了,有更深層次需求的專業人士,自然會仔細閱讀原文。

美國科學院院報 PNAS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9.504; 中科院一區;週刊;年文章數約4000篇。

點評:其全稱為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曾經是綜合期刊類影響因子世界第三,現己被後起之秀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Adavances等新興期刊超越。但其強大的院士編委團隊、總引用量還是可以和CNS比肩的。比較有特點的是院士貢獻機制,每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包括外籍)每年最多可使用三次Contribute的機會,即採用審稿人指定兩位同行院士直接審稿的機制。有人認為Contribute有灌水嫌疑,也有人認為此類文章更有價值(用人單位更願意選擇有多篇Contribute PNAS的作者作為引進人才,正是看中你院士導師對你的認可,和他強大的院士朋友圈,萬一投稿不順還可以求助前老闆發動技能來個PNAS保底)。

值得注意的是,綜合雜誌上發表的生物學文章,一般真實引用都是高於雜誌影響因子的(因為生物圈子足夠大,學科交叉強,需要引文偏多三大原因),都是雜誌中拉分的主力。如我們報導過的下面這篇文章,發表不到三年,引用297次,比Nature平均引用還高一倍。
- PNAS:水稻微生物組

微生物組領域

ISME Journal

image

期刊簡介:Nature子刊,全稱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Microbial Ecology(微生物生態交叉學科雜誌),IF(2018): 9.520; 中科院一區;年文章數346篇。微生物領域老牌頂級雜誌,近5年發稿量和影響因子非常穩定。

微生物組 Microbiome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9.133; 中科院一區;年文章數69篇。

本領域我個人最喜歡專業期刊,名字起的好,發展沒煩惱。當年我們創辦公眾號就想註冊微生物組這個名字,結果被人搶注了。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巨集基因組

本雜誌獲得影響因子僅有3年(微生物組興趣也沒幾年),發文量不多,但在同行中影響很大,我們也導讀過其多篇文章,偏方法多一些,估計將來會穩中有升:

mBio

image

期刊簡介: IF(2018): 6.689; 微生物學(二區)。近五年文章數穩定在480左右,影響因子也穩定於6以上,審稿週期平均1.4個月,由美國微生物學會主辦。

微生物學前沿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image

期刊簡介: IF(2018): 4.019; 微生物學 ( 二區 ),年文章數2200篇,影響因子穩定在4以上,審稿週期平均1.8個月。由於其巨大的發行量,我們平時會經常看到它的文章,近年來我國佔比猛增,如16年有438篇。

CNS子刊

自然生物技術 Nature Biotechnology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35.724; 中科院一區;年文章數455篇。

原來一直40以上,今年跳水,但絕對不錯影響它作為生物領域技術一哥的行業地位。

此刊也發表有大量本領域的方法、軟體、測評的文章,一年內我們報導了5篇之多:

自然方法 Nature Methods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26.919; 生物化學研究方法 ( 一區 );年文章數300篇左右。

方法學神刊,影響因子在30左右波動,生物學軟體方法、評測類文章能發於此,是很多同行的追求(極少數可發NB,但可望而不可及),此雜誌要求不僅要軟體好用,更要結合具體科研專案提供新的發現。下有兩篇我們介紹過的文章,分別為軟體評價,和比對較件:

Salmon是一個能看出平臺重要性的例子。同一個軟體在bioRxiv上兩年多才引34次,釋出在Nature Methods上幾個月就引用64次。單位時間差距至少5倍以上,所以好方章有好的宣傳平臺,影響力不言而喻。

自然綜述微生物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31.851; 微生物學 (一區);年文章數150篇。隨著微生物組領域大熱,該雜誌近5年影響因子持續走高,今年直接提高5分。可見微生物組領域的大熱勢不可擋。

作為連續走高的30分以上綜述,確實篇篇給力,只要和你的研究相關,確實值得精讀,一篇頂百篇,超級系統的入門材料,系統文獻一網打盡。還不知道如何入行的,快找兩篇和你相關的文章,讀懂讀透,可最高效入行。本平臺報導過如下三篇:

自然微生物 Nature Microbiology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14.078; 微生物學 (四區,因為之前沒有IF,今年重評肯定回1區);年文章數132篇。隨著微生物組領域大熱,自然雜誌雖然已經有ISME統治微生物領域,但也繼續發力創辦了微生物學子刊,該雜誌今年首次獲得影響因子即破14,將來稿源會更加充足,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直接填補了本領域從40分(CNS)到9分(Microbiome、ISEM J)中間的空白地帶。會與Cell Host & Microbe競爭專業第一的位置,且稿件研究內容更廣泛。

在已經有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的條件下,該雜誌仍繼續約大牛發綜述,保證其影響因子處於高位。

自然通迅 Nature Communication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12.353; 中科院一區;年文章數3685篇。

影響因子緩慢持續走高,而其中的生物學文章更是高手中的高手,是雜誌保護12+的拉分能手。如:

其它自然子刊

自然子刊的成員非常之多,但定位均高於Nature Communication,雖然有些子刊影響因子低於NC,但也是有被拒後轉稿至NC的機會。

下方再簡介三個我們報導過菌群文章的相關子刊

Nature Medicine:IF(2018): 32.621; 中科院一區;年文章數303篇。

Nature Genetics:IF(2018): 27.125; 遺傳學 (一區);年文章數310篇。

  • Nat. Genet.:微生物如何適應植物的? 評論 正文

Nature Plant:IF(2018): 11.471; 植物學 (一區)。 曾經的植物學霸主Plant Cell目前只有8.228。

環境科學

水研究 Water Research

image

期刊簡介: IF(2015-2016): 7.051; 二區,年文章數651篇,審稿週期平均2.0個月。

環境科學與技術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image

期刊簡介: IF(2018): 5.869; 二區,年文章數1,47。

環境微生物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image

期刊名稱: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期刊簡介:IF(2018): 4.974; 微生物學 (二區),月刊;年文章數500篇。

醫學頂級期刊

醫學領域四大神級醫學週刊是我們醫學生的夢想。其按照影響因子出場如下: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79.258,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Lancet (Lancet, 53.254, 柳葉刀)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47.661,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 23.259, 英國醫學雜誌)

這四個雜誌發表很多微生物的文章,但我的研究方向與醫學沒有半毛錢關係,個人瞭解不多,離我也非常遙遠,話不多説。

Gut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17.016; 微生物學 (二區),月刊;年文章數500篇。近幾年腸道菌群大熱,Gut上也表達了大量菌群研究的工作,每期必須Gut Microbiota欄目,也推動了本雜誌影響因子5連漲,從10分達到今年17。

國內雜誌推薦

目前國內有很多高水平的雜誌了,而且也非常關注微生物組領域的研究,有好成果發表在國內好雜誌,不是更好嗎?

GigaScience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7.267; 綜合學科 (二區);年文章數50篇左右。大家親切的稱它為華大學報,關注大資料還是有錢途的。

此外,具我所知,我們巨集基因組0號群裡的中農周欣教授,新加坡的李陳浩同學都在此雜誌上發表過多篇高水平文章,值得關注。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matics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6.615。中科院基因組所主辦的雜誌,今年首次獲影響因子即破6,文章偏生信、基因組和蛋白組,非常關注巨集基因組。大家親切的稱它為基因組所刊,近期還成立了中國的大資料中心GSA,無論是投稿,還是資料共享,都值得同行關注。

小編在4年前投過此雜誌,審稿和後期處理速度很快,從投到接收不到一個月,其工作效率可見其前途。

Protein & Cell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6.228。中科院北京生科院所主辦的雜誌,饒子和院士任主編,近5年從2.8分穩步增長,今年首次影響因子破6,上個月還組織了微生物組專刊,值得同行關注。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4.066。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中國遺傳學會主辦的雜誌,主編薛勇彪,影響因子近5年穩步增長並翻倍,今年首次破4,預計兩年內可實現破5,值得同行關注。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image

期刊簡介:IF(2018): 3.085。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由中科院主辦,李家洋院士任主編,今年影響因子破3,預計影響因子將持續走高。審稿速度快,上圖封面文章從投稿到接受只有7天,可見編輯部的工作效率,將來必有更大發展。

目前已經開始關注本領域的研究,如今年本月的封面文章即為水稻微生物組相關工作,值得同行關注:
- 手把手帶你重現菌群封面文章全部結果圖表

小知識: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的計算

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評估期刊的影響力。

JCR對12000多種期刊(網路版) 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資料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 (IF: 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道。

影響因子計算如下:IF = (某刊前2年發表論文在該年的被引用次數) / (該刊前2年發表論文總數)

提高引響因子的十條建議

根據上面的計算公式,我們發現可以通過增大分子(引用次數)、減小分母(論文總數)來快速提高影響因子。

具體的作法有哪些呢?

  1. 編輯的眼光:傾向選擇將來2年內容易高引的方向和研究內容;
  2. 出版平臺:同樣的文章在Nature大平臺曝光會比在bioRxiv上引用高5倍;
  3. 社交平臺:宣傳很重要,成果由編輯部、作者共同經tweet、朋友圈和公眾號介紹給同行;文章和雜誌同行沒聽過,如何引用你!推薦雜誌社要辦自己的自媒體,如公眾號,更要多與一些同行大號合作,如BioArt、植物科學最前沿、熱心腸先生等合作。當然我們的“巨集基因組”在本領域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歡迎同行雜誌合作。
  4. 開放獲取:沒名氣還收費,不作就不會死;
  5. 約稿大牛:這需要關係,發動編輯、主管領導、及二級人脈,無論什麼手段,拿到高質量的稿件是最實在的東西;約大牛當guest editor:辦熱門領域專刊,只賺不賠;
  6. 發表時間:通常發表的年初的文章,在JCR統計中更容易積累更多引用,雜誌社傾向將高引年初發表,低引年末發表;
  7. 口味的傾向:現在生物學交叉學科眾多,如生信、軟體、方法和巨集基因組等熱門方向,都是生物雜誌應優先考慮的;
  8. 綜述:綜述通常是比研究更容易引用的;
  9. 視覺化和分析軟體:研究被引用頻率不會太多,但通用的分析、視覺化是很多人需要求,好的生物軟體、線上server絕對受同行歡迎,NAR的很多引用都來自其web server專欄;
  10. 減小分母:注意,有些文章是可以被引用,但並不計入影響因子計算的論文總數,如letters to the editor、comment、news、annoucement、outlook、persepctive等型別(其特點是沒有摘要或參考文獻的文章)不會作為可引用文獻被JCR統計。將潛在低引文章轉換型別,增加這些型別文章的比例,增加存在感,減少低引文章作為分母。

最後:查詢文章,下載原文,引影因子和趨勢分析,推薦根哥的網站 http://www.geenmedical.com ,還有國人發稿量、國人佔比、中國發稿分析等特色專案,更有官網入口、投稿須知、版面費說明和投稿的連結。這樣專業的整理實在是太貼心了。

雜誌影響因子列表

僅列出了本領域常用的3分以上雜誌列表,按影響因子排序。

注:文字版方便複製、檢索

Full Journal Title IF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79.258
LANCET 53.254
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47.661
NATURE 41.577
SCIENCE 41.058
NATURE BIOTECHNOLOGY 35.724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31.851
CELL 31.398
NATURE METHODS 26.919
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3.259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642
Cell Metabolism 20.565
Cell Host & Microbe 17.872
GUT 17.016
Nature Microbiology 14.174
FUNGAL DIVERSITY 14.08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13.439
GENOME BIOLOGY 13.214
Advanced Science 12.441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353
TRENDS IN MICROBIOLOGY 11.776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1.561
Science Advances 11.511
Nature Plants 11.471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11.392
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 9.808
ISME Journal 9.520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9.408
PLOS BIOLOGY 9.163
Microbiome 9.133
Cell Systems 8.982
Nature Reviews Urology 8.089
WATER RESEARCH 7.05
GigaScience 7.267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6.710
mBio 6.689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6.62
Protein & Cell 6.228
PLoS Pathogens 6.158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5.87
Current Topic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5.829
mSystems 5.750
BIOINFORMATICS 5.481
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 5.415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5.394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4.974
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 4.738
Journal of Oral Microbiology 4.444
CELLULAR MICROBIOLOGY 4.410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4.128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4.066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4.019
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3.899
MOLECULAR MICROBIOLOGY 3.816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633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3.520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3.49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3.451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34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3.298
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3.202
Future Microbiology 3.190
Annal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 3.155
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3.103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3.09

後臺回覆影響因子,獲得2018最新完整版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割槽、精選本領域雜誌影響因子等詳細資訊。

Reference

猜你喜歡

寫在後面

為鼓勵讀者交流、快速解決科研困難,我們建立了“巨集基因組”專業討論群,目前己有國內外1400+ 一線科研人員加入。參與討論,獲得專業解答,歡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並掃碼加主編好友帶你入群,務必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職稱/年級”。技術問題尋求幫助,首先閱讀《如何優雅的提問》學習解決問題思路,仍末解決群內討論,問題不私聊,幫助同行。
image

學習擴增子、巨集基因組科研思路和分析實戰,關注“巨集基因組”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