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富蘭克林自傳》的讀後感作文4300字

《富蘭克林自傳》的讀後感作文4300字

今年企業對Java開發的市場需求,你看懂了嗎? >>>   

《富蘭克林自傳》的讀後感作文4300字:
《富蘭克林自傳》本是富蘭克林寫給兒子的家書,1771年動筆,1788年落筆,只記錄到富蘭克林1757年以前的經歷。不同於第三人執筆的傳記,這本“未完成”的家書,是一位長者面向後人,試圖謙遜真誠地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適時予以總結和強調。二百多年前的大智慧和小聰明,濃縮在通俗易懂的故事中,也不失為日常生活的行事指南。
富蘭克林反對僅僅勸人為善,空談理論的書,就像“使徒口頭行善一樣,只是勸告那些衣不蔽體、飢腸轆轆的人們要穿衣吃飯,卻不告訴他們在何處通過怎樣的方法獲得衣食”。於是,在這本自傳裡,幾乎看不到高談闊論,豪言壯語,富蘭克林用故事詳盡地記錄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從學習、經商、實行文化傳播、投身公益事業、從事電學研究,直至到從政為民,貫穿著他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實用法則。
富蘭克林在20歲出頭的時候,立下了後人廣為傳頌的13條道德準則。這是他構想的一個大膽而艱鉅的道德完善計劃:將他當時所有自認為必要的品質歸於13項品德之下,並對每項附上簡短的解釋;根據不同品德之間的促進作用,將其排序,循序漸進逐個培養,並嚴格執行每日自省,監督自己在每個品德上的培養和實踐。

《富蘭克林自傳》的讀後感作文4300字

這13條道德準則,你也許會覺得平淡無奇,並無深意。也有人批判這份道德培養計劃缺乏思想深度,過分強調實用性,但這就是富蘭克林為自己制定的成為要人的計劃,他終其一生不斷實踐,最終達到世人無法企及的人生高度。
01/節制Temperance
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這是富蘭克林擺在第一位的戒律。他認為“節制”使人頭腦冷靜,思想清晰,這對於時刻保持警惕非常重要,以防止舊習慣的不斷引誘,抵禦無窮無盡的誘惑。
這條戒律起源於他年幼的經歷,並在成年後越發看到節制的益處。
-16歲的富蘭克林偶然看到一本書,介紹素食飲食,仔細閱讀後,決定學習其中的烹飪方法,自己開伙。一來節約食宿費,省下來的錢可以買書,二來飲食清淡節制,使頭腦更加清醒,理解力隨之增強,提升學習效率。
-富蘭克林18歲時在印刷所打工,除他以外,其餘近50人都嗜飲啤酒。這些嗜酒的人不但不能保持頭腦的清醒,而且持續把錢消耗在買酒上,讓自己永遠處於窮困潦倒之地。
-富蘭克林從政為民期間,參與構建防務,需要向紐約克林頓州長借幾尊大炮,起初州長堅決地拒絕了。但共進晚餐時,按照當地習俗,接待客人要喝大量的葡萄酒。讀紅樓夢有感(http://www.simayi.net/duhougan/8052.html)於是酒過三巡,州長的態度有些軟化,答應可以借出6尊大炮。再喝了幾杯,承諾可以借10尊。喝到爛醉後,富蘭克林最終借到了效能上乘的18尊大炮。
02/緘默Silence
不說対人對己無益的話,不參與閒談
富蘭克林認為知識的獲得需要傾聽,而非不停地動嘴皮子。於是他希望能改掉當時喋喋不休、說話愛玩文字遊戲、愛開玩笑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只能讓他結交到淺薄之人。
-富蘭克林少年時期的好友拉爾夫,聰明多才,巧言令色,善於雄辯。拉爾夫眼高手低,執著於成為詩人的幻想,但卻沒有詩人的才情,同時絲毫不聽他人勸阻,最後窮困潦倒,欠下富蘭克林一大筆債款無法償還後兩人絕交。
-富蘭克林剛開始自己的印刷生意時,有位知名之士無端跟他閒聊,大談城市即將沒落的悲觀言論,為富蘭克林花巨資開設印刷廠惋惜。他離開時,富蘭克林情緒受到影響,感嘆假如創業之前就遇到這位知名之士,也許就永遠不會涉足這個行業了。這位悲觀主義者一直住在一所破爛的房子裡,用同樣的論調詭辯著一切就將毀滅,許多年也不肯買一所新房。但最後,他付出了初倡悲觀論調時房價的5倍價格買了一所房子。
03/有序Order
一切物品應有序放置,每件事情應按時完成
“有序”被認為可以幫助他節省時間,執行他的讀書和學習計劃。但富蘭克林坦誠,“有序”的踐行他最難以堅持,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
-當一個人的工作可以讓他自己支配時間,比如作為一個印刷工,這條準則是可行的。但對於一個店老闆,他得同別人打交道,隨時準備接待自由來訪的客戶,沒法嚴格遵守這條原則。同時年輕時候,記性不錯,所以也不需要太有序。
作為一個理性的實用主義者,富蘭克林發現他在這條準則的進步上微乎其微,還愉快地發了一個理由詭辯,放棄在這方面的努力。
-有些事情披著理性的外衣是不是按時我,對自己如此這般要求也許是道德上的愚蠢行為,如果為人所知會被人取笑;且完美無缺的也許會遭人記恨,而善良的人應允許自己有些不足,這樣他的朋友才會自在。
富蘭克林承認,在年紀大了,記憶衰退後,真切地感受到“有序”這種好習慣的缺失,也不失為一種遺憾。
04/決心Resolution
事情當做必做,決心去做定要完成
堅定的意志,是富蘭克林從小所具有的優良品質,並且隨著人生歷練不斷加強,讓富蘭克林堅定不移地執行道德完善計劃。
-不要被事情外表上的艱鉅嚇到,一個有相當才能的人可以造成巨大的變革,可以在人世間成就偉大的事業,如果他能先擬定一個良好的計劃,摒絕一切足以分散他注意力的娛樂和其他工作,把執行計劃作為他唯一的工作。
富蘭克林的一生中,散文的寫作對他十分重要,他通過不斷的努力得以習得。
-16歲的富蘭克林發現英國期刊《旁觀者》的文章寫得好極了,於是想模仿學習它的風格,併為此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
第一階段:挑選幾篇文章,把文中每句話的觀點概括下來,然後放在一邊。幾天後,不看原文,用自己所能想到的合適語句,把文章觀點完整地表達出來,儘可能和原文一樣完整。對照原文進行比較,發現不足,修改完善;
第二階段:解決詞彙貧乏的問題,先將期刊裡的散文改成詩歌,在差不多已經忘記原文時,再把詩歌重新還原。一來一往的改寫中,提高詞彙量,聯絡遣詞造句的能力;
第三階段:鍛鍊思維邏輯,把文章概要打亂,幾個星期後重新排列,再將概要擴充成完整的文章與原文對比和修正。
如此反覆練習,富蘭克林欣喜地發現,他能夠在某些次要的地方改進原文的條理和語言,這鼓勵了他,使他相信在將來他或許可能成為一個不錯的作家,而事實確實如此。
05/節儉Frugality
所費錢財必利人或利己,不浪費一分一釐
“節儉”在當時是富蘭克林為了還清債務,實現經濟獨立而立下的道德準則。積累財富本身對他本身並無吸引力。
-微薄的收入一樣可以維持生活,並保持健康的身體。
-在獲得了第一個100鎊以後,再去賺第二個100鎊就容易得多了。因為金錢本身是繁衍的。
-當一個人沒有多少錢的時候,反而要比錢多的時候慷慨,或許是因為怕別人當成窮鬼的緣故吧。
對富蘭克林而言,“節儉”可以幫他獲得名譽和聲望,更好地做生意。
-為了維護作為商人的信用和聲譽,富蘭克林切實做到克勤克儉,盡力避免與之相反的種種表現。他穿著樸素,從不在奢華的娛樂場所出現,也從不像個富家公子似的外出釣魚或者打獵...於是,富蘭克林被看做是勤奮上進的青年,嚴守信用,其他商人都願意與他合作,使得他的生意進行得非常順利。
06/勤奮Industry
不虛度光陰,把時間花在有益的事上,擯棄無用的行為
富蘭克林在自傳中對格外重視和強調勤奮的重要性。
-在富蘭克林童年時,他的父親常用一句所羅門的箴言教育他:“你若勤勉,你將站在君王的面前,而不是站在庸人面前。”這一教誨鼓勵著富蘭克林,儘管他並沒有想過自己當真要立於君王面前,但這事最後真的成為了現實。
-勤奮是獲得財富和名望之道。
除讀書以外,富蘭克林不允許自己有其他娛樂,從不去酒館、賭場或其他娛樂場所消遣,他勤懇地工作著,將勤勞展示於人,讓自己獲得名譽和信任,以便更好地開展生意,這與他堅持節儉的習慣如出一轍。
-當城裡已經有兩家印刷廠巨頭時,人們普遍認為富蘭克林的印刷廠必然要垮掉。但一位名望之士為富蘭克林辯護:“富蘭克林是我見過的最勤奮的年輕人。當我從俱樂部回家時,看到他還在工作,第二天早上鄰居們還沒起床的時候,他又開始工作了。”這番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後就有人主動提出要讓富蘭克林經銷文具生意,富蘭克林因為勤奮的品格從來不缺乏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07/真誠Sincerity
不欺騙傷害他人,思想純潔公正,言之有據
真誠是富蘭克林認為實現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無論是自我要求或是擇友,真誠是他極為看重的品質。
他在年少英國闖蕩時,結識了一位叫做德納姆的商人。德納姆真誠的品德給富蘭克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也多次給予富蘭克林幫助,兩人的友誼一直持續到德納姆逝世。
-德納姆曾在布里托爾斯做生意,生意失敗後,欠了許多錢,沒有還清就去了美洲。在那裡他專心經商,幾年之內就積累了一大筆財富。回英國後,德納姆邀請了所有昔日的債主前來赴宴,對當年他們沒有催討欠款表示感謝。債主們以為德納姆只是款待他們一頓大餐,卻沒想到每個人的餐盤下都放著一張支票,包含當年未付清的欠款和應計的利息。
富蘭克林多次與人合作經商,結局都比較美滿,他將原因歸結為事先做好防範,在合同中明確寫明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防止日後的爭執,這也是真誠對待合作伙伴的態度和做法。
-無論合夥雙方在簽訂合約時如何互相依賴,日後都有可能心生嫉妒和嫌隙,認為對方在事務的照管和承擔上不平等,等等,這常常會使得友誼破裂,往來斷絕,嚴重時或許會鬧出官司及其他不良後果。
08/正直Justice
不冤枉傷害他人,不忘記自己造福他人的義務
富蘭克林認為,如節儉和勤奮等品德都是為了他能更自由地實踐真誠和正義。事實確實如此,富蘭克林後期在致力文化傳播和公益事業時無不體現出他對正義的堅持。
-報紙是進行教育的一種手段,萬不可被人利用成為誹謗和汙衊的工具。當有人要求富蘭克林刊登帶有誹謗性和人身攻擊的文章時,他總是堅定的回絕,向購買報紙的人提供有益或有趣的內容是他必盡的義務,但為個人洩憤散播毀謗是對其他人的不公平。
-富蘭克林擔任州議會祕書時,有位年輕紳士希望取代他,並告訴他議會已經決定下次選舉時把他撤換下去,與其被人解僱,不如主動請辭,這樣更能儲存顏面。富蘭克林對此回答,“我曾聽說某位公眾人物的原則:絕不主動謀求職位,但也不拒絕別人提供的工作。我是很贊成他的原則,但在實踐時增加了一點,就是我絕不主動辭職,從而失去適時報復我的對手的機會”。
-有位牧師請富蘭克林幫助募捐興建教堂,富蘭克林不願頻繁向公眾募捐,堅決拒絕了他。於是牧師請求富蘭克林列一張名單,列出他所知道的既慷慨又熱心公益的人。富蘭克林仍然拒絕了,認為讓那些已經付出善心的人再受到其他募捐人員的糾纏十分不妥。最後牧師請富蘭克林至少給些建議,富蘭克林欣然答應:“首先,先向那些一定會出錢的人募捐;其次,向那些你不知道究竟會不會捐錢的人募捐,並把已經捐了錢的人的名單給他們看;最後也不要忽略那些你相信不肯出錢的人,因為其中有些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