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實踐課:i至誠案例分析

實踐課:i至誠案例分析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至誠軟工實踐F班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裡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zcxy/ZhichengSoftengineeringPracticeFclass/homework/12580
這個作業的目標 <自主學習軟體測試過程,並進行測試分析建議,規劃開發週期等問題>
學號 <212106737>

測評物件:i至誠App

背景分析:

i至誠是一款校園軟體,師生幾乎每天都要使用,它提供了很多的功能最為主要的還是使用i至誠健康日報打卡;即使這款校園軟體使用率很高,但仍存在很多Bug和不足,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對它進行測試分析。

一、尋找Bug

(1)測試環境

手機型號:iPhone 8 Plus
手機版本:IOS 12.2
i至誠版本:3.2.8.80430(202111081003)

(2)Bug具體情況展示

普通漏洞:諸多頁面無法跳轉
普通漏洞:i至誠打卡時間對不上
普通漏洞:離線碼
安全性漏洞:學生資訊洩露
安全性漏洞:可修改進校碼

Bug展示:

1.普通漏洞:諸多頁面無法跳轉
i至誠有很多功能都是無法實現跳轉的,都是一些擺設沒有實際作用。





2.普通漏洞:i至誠打卡時間對不上
每次一過凌晨12點班級群都會提醒i至誠打卡,我們也會打完卡然後一覺睡到自然醒不會因為想著還要打卡早起。但是12點準時打卡總是會要慢幾分鐘,這種情況導致我第二天差點喜提500字檢討!!!



3.普通漏洞:離線碼
離線碼什麼東西都沒有!沒有任何用處!


安全性漏洞:學生資訊洩露



有許多專業能力很強的同學已經通過爬蟲技術獲取了學生的隱私,包括電話、身份證、學生照片等。老師以知曉,由於情況過於特殊,在此不做相關截圖展示。

安全性漏洞:可修改進校碼

疫情期間進校碼是我們出入的唯一憑證,根據我的瞭解以及見識看到有一些同學將紅碼改成了綠碼,這是在疫情期間絕不允許的會給學校老師造成諸多麻煩!

總結:可能還有許多Bug我都沒有展示出來,有一些很多優秀的同學找出了更多更具危險的Bug,這其中存在諸多危害會導致我們生活的不便等,還是希望學校能及時修改、改進這一系列問題!

二、功能分析

1.根據軟體已有的功能,評估其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例如:團隊人數6人左右,計算機大學畢業生,並有專業UI支援)


階段 所需週數
需求分析、調研 2
功能分析 2
與客戶確認交流 2
搭建開發環境 1
原型設計 1
資料庫設計 2
設計稽核 1
功能實現 4
專案改善 1
軟體測試 1
專案整合總結 2
專案交付 1



2.分析這個軟體目前的優劣(和微信端的“至誠教務助手”相比),哪個更實用?

i至誠:UI原型設計比較美觀簡潔、功能完善等。

至誠教務助手:功能方面較少以及介面設計簡單、單一,但是用起來比較方便。

兩種各有千秋,只是服務的方式不同,定位方向不同。

3.從各方面的問題,推理出這個軟體團隊在軟體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建議)

我覺得主要是使用者隱私保護方面有待提高。

4.你在第一部分發現的bug,為何軟體團隊不能在釋出前修復?他們是不知道,還是有意不修復?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我覺得可能當時內測時不夠嚴格,使用者需求可能沒有做好,以及功能設計不完善等。

三、建議與規劃

1.市場現狀

(1)目前市場上是否有其他類似功能的產品、競品?

易班、學習通藍墨雲班課等高校App


(2)上述產品的定位、優勢與劣勢在哪裡?

這些軟體功能、效能都比較完善成熟,安全性以及介面設計都比較美觀實用;劣勢在於可能每個學校的教學方式不同導致可能不能正常使用等。


(3)上述產品之間呈現什麼樣的關係,哪些為競品關係?以及競爭中的各方態勢如何?

學校之間可能存在一些競爭關係、軟體其實也會存在競爭,這種競爭的態勢主要取決於軟體本身功能強不強大、安全性高不高等。


2.市場與產品生態

(1)產品的使用者群體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係?是否有利用其相互作用二次構成特定使用者生態的可能性?

這種產品使用者主流都是師生,首先肯定能夠構造校園生態圈,如果能通過功能圈的實現,應該會有利用其相互作用二次構成特定使用者生態的可能。


3.產品規劃

(1)如果你是專案經理,可以招聘6個人,並且有4個月的時間,你認為應該如何配置角色(開發,測試,美工等等) 才能在第16周如期釋出軟體的改進版本,並取得預想中的成績。

1名架構師、1名前端/UI工程師、2名軟體工程師、1名資料庫工程師、1名軟體測試人員。


(2)請為你的團隊設計16個週期每週的詳細規劃。

階段 所需週數
需求分析、調研 第一週
功能分析 第二週
與客戶確認交流 三週
功能分析 第四周
UML構建設計 第五週
資料庫設計 第六週
原型設計 第七週
架構設計 第八週
資料庫優化 第九周
原型優化 第十週
功能結構改善 第十一週
專案稽核 第十二週
專案測試 第十三週
黑白盒測試 第十四周
專案整合總結 第十五週
釋出專案 第十六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