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三十六計之敗戰計

三十六計之敗戰計

               

敗戰計故名思意,是在敗勢中使用的計謀。

共六計:美人計、空城計、反奸計、苦肉計、連環計和走為上。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兵強者, 攻其將;兵智者,伐其情①。將弱 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
相保也②。
    ①兵強者,攻其將;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對兵力強大的敵人,就攻擊他的
將帥,對明智的敵人,就打擊他的情緒。
    ②利用禦寇,順相保也:語出《易經·漸》卦。(卦名解釋見計“樹上開花”
注②)本身九三《象》辭:“利禦寇,順相保也。”是說利於抵禦敵人,順利地保
衛自已。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利用敵人自身的嚴重缺點,己方順勢以對,使其自頹自
損,己方一舉得之。
    古人按語說:兵強將智,不可以敵,勢必事之。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勢,如六
國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幣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遼金:策之下者也。
惟事以美人, 以佚其志, 以弱其體,以增其下怨。如勾踐以西施重寶取悅夫差(
《左傳》哀公十一年),乃可轉敗為勝。
    勢力強大,將帥明智,這樣的敵人不能與它正面交鋒,在一個時期內,只得暫
時向他屈服。這則按語,把侍奉或討好強敵的方法分成三等。最下策是用獻土地的
方法,這勢必增強了敵人的力量,象六國爭相以地事秦,並沒有什麼好結果。下策
是用金錢珠寶、綾羅綢緞去討好敵人,這必然增加了敵人的財富,象宋朝侍奉遼國、
金國那樣,也不會有什麼成效。獨有用美人計才見成效,這樣可以消磨敵軍將帥的
意志,削弱他的體質,並可以增加他的部隊的怨恨情緒。春秋時期,越王勻踐敗於
吳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貴重珠寶取悅夫差,讓他貪圖享受,喪失警惕,後來越
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現代戰爭中,甚至政治爭鬥中,也不乏使用美人計的例子。現代美人計有強烈
的現代色彩,多采用間諜的方式,利用金錢賄賂,利用美人誘惑,方式變化多端,
不可喪失警惕。
    美人計,語出《六韜.文伐》:“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意
思是,對於用軍事行動難以征服的敵方,要使用“糖衣炮彈”,先從思想意志上打
敗敵方的將帥,使其內部喪失戰鬥力,然後再行攻取。就象本計正文所說,對兵力
強大的敵人,要制服它的將帥;對於足智多謀的將帥,要設法去腐蝕他.將帥鬥志
衰退,部隊肯定士氣消沉,就失去了作戰能力。利用多種手段,攻其弱點,己方就
能順勢儲存實力,由弱變強。
    前面曾講到春秋時吳越之戰,勾踐先敗於夫差。吳王夫差罰勾踐夫婦在吳王宮
裡服勞役,藉以羞辱他。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騙取了夫
差的信任,終於放他回到越國。後來越國趁火打劫,終於消滅了吳國,逼得夫差拔
劍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樣燒起來的呢?原來勾踐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計”。勾踐
被釋回越國之後,臥薪嚐膽,不忘雪恥。吳國強大,靠武力,越國不能取勝。越大
夫文種向他獻上一計:“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要想復國雪
恥,應投其所好,衰其鬥志,這樣,可置夫差於死地。”於是勾踐挑選了兩名絕代
佳人:西施、鄭旦,送給夫差,並年年向吳王進獻珍奇珠寶。夫差認為勾踐已被他
臣服,所以一點也不加懷疑。夫差整日與美人飲酒作樂,連大臣伍子胥的勸諫也完
全聽不進去。後來,吳國進攻齊國,勾踐還出兵幫助吳王伐齊,藉以表示忠心,麻
痺夫差。吳國打勝之後,勾踐還親自到吳國祝賀。
    夫差貪戀女色,一天比一天厲害,根本不想過問政事。伍於胥力諫無效,反被
逼自盡。勾踐看在眼裡,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吳國大旱,勾踐乘夫差北上
會盟之時,突出奇兵伐吳,吳國終於被越所滅,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漢獻帝九歲登基,朝廷由董卓專權。董卓為人陰險,濫施殺戮,並有謀朝篡位
的野心。滿朝文武,對董卓又恨又怕。
    司徒王允,十分擔心,朝廷出了這樣一個奸賊,不除掉他,朝廷難保。但董卓
勢力強大,正面攻擊,還無人鬥得過他。董卓身旁有一義子,名叫呂布,驍勇異常,
忠心保護董卓。
    王允觀察這“父子”二人,狼狽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皆是
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計”,讓他們互相殘殺,以除奸賊?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蟬。這個歌女,不但色藝俱佳,而且深明大義。王
允向貂蟬提出用美人計誅殺董卓的計劃。貂蟬為感激王允對自己的恩德,決心犧牲
自己,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會上,王允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女兒”貂蟬許配給呂布。呂布見
這一絕色美人,喜不自勝,十分感激王允。二人決定選擇吉日完婚。
    第二天,王允又請董卓到家裡來,酒席筵間,要貂蟬獻舞。董卓一見,饞涎欲
滴。王允說:“太師如果喜歡,我就把這個歌女奉送給太師。”老賊假意推讓一番,
高興地把貂蟬帶回府中去了。
    呂布知道之後大怒,當面斥責王允。王允編出一番巧言哄騙呂布。他說:“太
師要看看自己的兒媳婦,我怎敢違命!太師說今天是良辰吉日,決定帶回府去與將
軍成親。”
    呂布信以為真,等待董卓給他辦喜事。過了幾天沒有動靜,再一打聽,原來董
卓已把貂蟬俱為己有。呂布一時也沒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見身後的呂布,心生疑慮,馬上趕回府中。在後花園鳳
儀亭內,呂布與貂蟬抱在一起,他頓時大怒,用戟朝呂布刺去。呂布用手一檔,沒
能擊中。呂布怒氣衝衝離開太師府。原來,呂布與貂蟬私自約會,貂蟬按王允之計,
挑撥他們的父子關係,大罵董卓奪了呂布所愛。
    王允見時機成熟,邀呂布到密室商議。王允大罵董賊強佔了女兒,奪去了將軍
的妻子,實在可恨。呂布咬牙切齒,說:“不是看我們是父子關係,我真想宰了他。”
王允忙說:“將軍錯了,你姓呂,他姓董,算什麼父子?再說,他搶佔你的妻子,
用戟刺殺你,哪裡還有什麼父子之情?”呂布說:“感謝司徒的提醒,不殺老賊誓
不為人!”
    王允見呂布已下決心,他立即假傳聖旨,召董卓上朝受禪。董卓耀武揚威,進
宮受禪。不料呂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賊咽喉。奸賊已除,朝庭內外,人人拍手稱快。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①;剛柔之際②,奇而復奇。
    ①虛者虛之,疑中生疑:第一個“虛”為名詞,意為空虛的,第二個“虛”為
動詞,使動,意為讓它空虛。全句意:空虛的就讓它空虛,使他在疑惑中更加產生
疑惑。
    ②剛柔之際:語出《易經·解》卦。解,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震上)。
上卦為震為雷,下卦為坎為雨。雷雨交加,盪滌宇內,永珍更新,萬物萌生,故卦
名為解。解,險難解除,物情舒緩。本卦初六.《象》辭“剛柔之際,義無咎也”,
是使剛與柔相互交會,沒有災難。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敵我交會,相戰,運用此計可產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古人按語說: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
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洶懼。以張守歸圭為瓜州刺史,領餘眾,方復筑州城。版
幹(築城牆用的夾板和立柱)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禦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
有鬥志。守圭日:“徒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
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鋌為北徐
州刺史,至州,會有陣寇百姓多反。鋌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座街巷,
禁斷行人雞犬。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鋌復令大叫,
鼓譟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這則按語又講了兩個故事。張守圭接替戰死的王君煥,正在修築城牆,敵兵又
突然來襲。城裡沒有任何守禦的裝置,大家驚慌失措。守圭說:“敵眾我寡,又處
在城池剛剛破壞之後,光用石頭和弓箭是不對退敵的,應該用計謀。”他讓將士們
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飲酒奏樂,若無其事。敵人懷疑城中有備,只有退兵。齊祖
鋌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張守圭又多一招:等賊兵以為人走城空,不設
警備時,突然命士兵大聲叫喚,更將賊兵搞得胡里胡塗,只得退兵。
    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變化無窮。在敵乘我虛之時,當展開心理戰。一定要充
分掌握對方主帥的心理和性格特徵,切切不可輕易出此險招。況且,此計多數情況
下,只能當作緩兵之計,還得防止敵人捲土重來。所以還必須有實力與敵方對抗,
要救危局,還是要憑真正實力。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
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
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
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諸葛亮使用
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
的空城計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後,非常想佔
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種方法去討好,文夫人卻無動於衷。於是他想建立功
業,顯顯自己的能耐,以此討得文夫人的歡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親率兵車六百乘,潔浩蕩蕩,攻打鄭國。楚國大軍一路
連下幾城,直逼鄭國國都。鄭國國力較弱,都城內更是兵力空虛,無法抵擋楚軍的
進犯。
    鄭國危在旦夕,群臣慌亂,有的主張納款請和,有的主張拼一死戰,有的主張
固守待援。這幾種主張都難解國之危。上卿叔詹說:“請和與決戰都非上策。固守
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鄭國和齊國訂有盟約,而今有難,齊國會出兵相助。只是
空談固守,恐怕也難守住。公子元伐鄭,實際上是想邀功圖名討好文夫人。他—定
急於求成,又特別害怕失敗。我有一計,可退楚軍。”
    鄭國按叔詹的計策,在城內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來,不讓敵人看見
一兵—卒。令店鋪照常開門,百姓往來如常,不準露一絲慌亂之色。大開城門,放
下吊橋,擺出完全不設防的樣子。
    楚軍先鋒到達鄭國都城城下,見此情景,心裡起了懷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
誘我中計?不敢妄動,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趕到城下,也覺得好生奇怪。他率眾將
到城外高地眺望,見城中確實空虛,但又隱隱約約看到了鄭國的旋旗甲士。公子元
認為其中有詐,不可貿然進攻,先進城探聽虛實,於是按兵不動。
    這時,齊國接到鄭國的求援信,已聯合魯、宋兩國發兵救鄭。公子元聞報,知
道三國兵到,楚軍定不能勝。好在也打了幾個勝仗,還是趕快撤退為妙。他害怕撤
退時鄭國軍隊會出城追擊,於是下令全軍連夜撤走,人銜枚,馬裹蹄,不出一點聲
響。所有營寨都不拆走,族旗照舊飄揚。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說道:“楚軍已經撤走。”眾人見敵營族旗招展,
不信已經撤軍。叔詹說:“如果營中有人,怎會有那樣多的飛鳥盤旋上下呢?他也
用空城計欺騙了我,急忙撤兵了。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空城計的戰例。
    西漢時期,北方匈奴勢力逐漸強大,不斷興兵進犯中原。飛將軍李廣任上郡太
守,抵擋匈奴南進。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帶人外出打獵,遇到三個匈奴兵的襲擊,宦官受傷
逃回。李廣大怒,親自率領一百名騎兵前去追擊。一直追了幾十見地,終於追上,
殺了兩名,活捉一名,正準備回營時,忽然發現有數千名匈奴騎兵也向這裡開來。
匈奴隊伍也發現了李廣,但看見李廣只有百名騎兵,以為是為大部隊誘敵的前鋒,
不敢貿然攻擊,急忙上山擺開陣勢,觀察動靜。
    李廣的騎兵非常恐慌。李廣沉著地穩住隊伍:“我們只有百餘騎,離我們的大
營有幾十裡遠。如果我們逃跑,匈奴肯會追殺我們。如果我們按兵不動,敵人肯定
會疑心我們有大部隊行動,他們決不敢輕易進攻的。現在,我們繼續前進。”到了
離敵陣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廣下令:“全體下馬休息。”李廣的士兵卸下馬鞍,
悠閒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著戰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將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軍官出陣觀察形勢。李廣立即命令上馬,衝
殺過去,一箭射死了這個軍官。然後又回到原地,繼續休息。
    匈奴部將見此情形,更加恐謊,料定李廣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後,
李廣的人馬仍無動靜。匈如部將怕遭到大部隊的突襲,慌慌張張引兵逃跑了。
    李廣的百餘騎安全返回大營。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內,不自失也②。
    ①疑中之疑:句意為在疑陣中再佈疑陣。
    ②比之自內, 不自失也: 語出《易經·比》卦。比,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
(坤下坎上)。本卦上卦為坎為為相依相賴,故名“比”。比,親比,親密相依。
本紛六二。《象》辭:“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佈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內部的間諜歸順
於我。
    古人按語說: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如燕昭王
薨,惠王自為太子時,不快於樂毅。田單乃縱反間日:“樂毅與燕王有隙,畏誅,
欲連兵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
惠王聞之,即使騎劫代將,毅遂奔趙。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間諜,以間其將;陳平以
金縱反間於楚軍,間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按語舉了好幾個例子來證明反間計的成效。田單守即墨,想除掉燕將樂毅,用
的是挑撥離間的手段,散佈樂毅沒攻下即墨,是想在齊地稱王,現在齊人還未服從
他,所以他暫緩攻打即墨。齊國怕的是燕國調換樂毅。燕王果然中計,以騎劫代替
樂毅,樂毅只好逃到趙國去了。齊人大喜,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陳平也是用離
間之計使項羽疏遠了軍師範增。
    採用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敵人
上當受騙,信以為真,作出錯誤的判斷,採取錯誤的行動。
    反間計,原文的大意是說:在疑陣中再佈疑陣,使敵內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
萬無一失。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在戰爭
中,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孫子兵法》就特別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
打仗必須事先了解敵方的情況。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
“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裡的“人”,就是間諜。《孫子兵法》專門有一
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利用敵方鄉里的普通人作間諜,叫因間;收買敵
方官吏作間諜,叫內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故意製造
和洩露假情況給敵方間諜,叫死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叫生間。
唐代社收解釋反間計特別清楚,他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
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三國時期,赤壁大戰前夕,周瑜巧用反間計殺了精通水戰的叛將蔡瑁、張允,
就是個有名例子。
    曹操率領號稱的八十三萬大軍,準備渡過長江,佔據南方。當時,孫劉聯合抗
曹,但兵力比曹軍要少得多。
    曹操的隊伍都由北方騎兵組成,善於馬戰,可不善於水戰。正好有兩個精通水
戰的降將蔡瑁、張允可以為曹操訓練水軍。曹操把這兩個人當作寶貝,優待有加。
一次東吳主帥周瑜見對岸曹軍在水中排陣,井井有條,十分在行,心中大驚。他想
一定要除掉這兩個心腹大患。
    曹操一貫愛才,他知道周瑜年輕有為,是個軍事奇才,很想拉攏他。曹營謀士
蔣幹自稱與周瑜曾是同窗好友,願意過江勸降。曹操當即讓蔣幹過江說服周瑜。
    周瑜見蔣幹過江,一個反間計就已經醞釀成熟了。他熱情款待蔣千,酒席筵上,
周瑜讓眾將作陪,炫耀武力,並規定只敘友情,不談軍事,堵住了蔣幹的嘴巴。
    周瑜佯裝大醉,約蔣幹周床共眠。蔣幹見周瑜不讓他提及勸降之事,心中不安,
哪裡能夠入睡。他偷偷下床,見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來是蔡瑁、張
允寫來,約定與周瑜裡應外合,擊敗曹操。這時,周瑜說著夢話,翻了翻身子,嚇
得蔣幹連忙上床。過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要見周瑜,周瑜起身和來人談話,還裝作
故意看看蔣幹是否睡熟。蔣幹裝作沉睡的樣子,只聽周瑜他們小聲談話,聽不清楚,
只聽見提到蔡、張二人。於是蔣幹對蔡、張二人和周瑜裡應外合的計劃確認無疑。
    他連夜趕回曹營,讓曹操看了周瑜偽造的信件,曹操頓時火起,殺了蔡瑁、張
允。等曹操冷靜下來,才知中了周瑜反間之計,但也無可奈何了。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朝中投降派得勢。主戰的著名將領宗澤、
岳飛、韓世忠籌堅持抗擊金兵,使金兵不敢輕易南下。
    公元1134年,韓世忠鎮守揚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繪等去金營議和二人北
上,經過揚州。韓世忠心裡極不高興,生怕二人為討好敵人,洩露軍情。可他轉念
一想,何不利用這兩個傢伙傳遞一些假情報。等二人經過揚州時,韓世忠故意派出
一支部隊開出東門。二人忙問軍隊去向,回答說是開去防守江口的先頭部隊。
    二人進城,見到韓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韓世忠故意讓二人看,原
來是朝廷催促韓世忠馬上移營守江。
    第二天,二人離開揚州,前往金營。為了討好金軍大將聶呼貝勒,他們告訴他
韓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營守江。
    金將送二人往金兀朮處談判,自己立即調兵遣將。韓世忠移營守江,揚州城內
空虛,正好奪取。於是,聶呼貝勒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向揚州挺進。
    韓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頭部隊”返回,在揚州北面大儀鎮(分江蘇儀徵東
北)的二十多處設下埋仗,形成包圍圈,等待金兵。
    金兵大軍一到,韓世忠率少數兵士迎戰,邊戰邊退,把金兵引人伏擊圈。只聽
一聲炮響,宋軍伏兵從四面殺出,金兵亂了陣腳,一敗塗地,先鋒敲擒,主帥倉皇
逃命。
    金兀朮大怒,將送假情報的兩個投降派囚禁起來。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順以巽也②。
    ①人不自害,受害為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正常情況下)人不會自我傷
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這種常理)我則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麼離間
計就可實行了。
    ②童蒙之吉,順以巽也:語出《易經·蒙》卦(卦名解釋見第十四計注)。本
卦六五,《象》辭:“童蒙之吉,順以巽也。”本意是說幼稚矇昧之人所以吉利,
是因為柔順服從。
    本計用此象理,是說用採用這種辦法欺騙敵人,就是順應著他那柔弱的性情達
到目的。
    古人按語說:間者,使敵人相疑也;反間者,因敵人之疑,而實其疑也;苦肉
計者,蓋假作自間以間人也。凡遣與己有隙者以誘敵人,約為響應,或約為共力者:
皆苦肉計之類也。如:鄭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並戮關其思(《韓非子.說難》);
韓信下齊而驪生遭烹。
    間諜工作,是十分複雜而變化多端的。用間諜,使敵人互相猜忌;做反間諜,
是利用敵人內部原來的矛盾,增加他們相互之間的猜忌;用苦肉計,是假裝自己去
作敵人的間諜,而實際上是到敵方從事間諜活動。派遣同己方有仇恨的人去迷惑敵
人,不管是作內應也好,或是協同作戰也好,都屬於苦肉計。
    鄭國武公伐胡,竟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胡國的君主,並殺掉了主張伐胡的關
其思,使胡不防鄭,最後鄭國舉兵攻胡,一舉殲滅了胡國。漢高祖派驪食其勸齊王
降漢,使齊王沒有防備漢軍的進攻。韓信果斷地乘機伐齊,齊王怒而煮死了驪食其。
這類故事都讓我們看到,為了勝利,花了多大的代價!只有看似“違背常理”的自
我犧牲,才容易達到欺騙敵人的目的。
    苦肉計:人們都不願意傷害自己,如果說被別人傷害,這肯定是真的。己方如
果以假當真,敵方肯定信而不疑。這樣才能使苦肉之計得以成功。此計其實是一種
特殊作法的離間計。運用此計,“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亂假。己方要
造成內部矛盾激化的假象,再派人裝作受到迫害,藉機鑽到敵人心臟中去進行間諜
活動。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已是盡人皆知的故事了。兩人事先商
量好了,假戲真作,自家人打自家人,騙過曹操,詐降成功,火燒了曹操八十三萬
兵馬。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殺了吳王僚,奪得王位。他十分俱怕吳王僚的兒子慶忌為
父報仇。慶忌正在衛國擴大勢力,準備攻打齊國,奪取王位。
    闔閭整日提心吊膽,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設法除掉慶忌。伍於胥向闔閭推薦了一
個智勇雙全的勇士,名叫要離。闔閭見要離矮小瘦弱,說道:“慶忌人高馬大,勇
力過人,如何殺得了他?”要離說:“刺殺慶忌,要靠智不靠力。只要能接近他,
事情就好辦。”闔閭說:“慶忌對吳國防範最嚴,怎麼能夠接近他呢?”要離說:
“只要大王砍斷我的右臂,殺掉我的妻子,我就能取信於慶忌。”闔閭不肯答應。
要離說:“為國亡家,為主殘身,我心甘情願。”
    吳都忽然流言四起:闔閭弒君篡位,是無道昏君。吳王下今追查,原來流言是
要離散佈的。闔閭下令捉了要離和他的妻子,要離當面大罵昏王。闔閭假借追查同
謀,未殺要離只是斬斷了他的右臂,把他夫妻二人關進監獄。
    幾天後,伍子胥讓獄卒放鬆看管,讓要離乘機逃出。闔閭聽說要離逃跑,就殺
了他的妻子。
    這件事不斷傳遍吳國,鄰近的國家也都知道了。要離逃到衛國,求見慶忌,要
求慶忌為他報斷臂殺妻之仇,慶忌接納了他。
    要離果然接近了慶忌,他勸說慶忌伐吳。要離成了慶忌的貼身親信。慶忌乘船
向吳國進發,要離乘慶忌沒有防備,從背後用矛盡力刺去,刺穿了胸膛。慶忌的衛
士要捉拿要離。慶忌說:“敢殺我的也是個勇士,放他走吧!”慶忌因失血過多而
死。
    要離完成了刺殺慶忌的任務,家毀身殘,也自刎而死。
    南宋時,金兵南侵,金兀朮與岳飛在朱仙鎮擺開決戰的戰場。金兀朮有一義子,
名叫陸文龍,這年十六歲,英勇過人,是岳家軍的勁敵。陸文龍本是宋朝潞安州節
度使陸登的兒子,金兀朮攻陷潞安州,陸登夫妻雙雙殉國。金兀朮將還是嬰兒的陸
文龍和奶孃擄至金營,收為義子。陸文龍對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
    一日,岳飛正在思考破敵之策,忽見部將王佐進帳。岳飛看見王佐臉色蠟黃,
右臂已被斬斷(已敷藥包紮),大為驚奇,忙問發生了什麼事。原來王佐打算隻身
到金營,策動陸文龍反金。為了讓金兀朮不猜疑,才採取斷臂之計。岳飛十分感激,
淚如泉湧。
    王佐連夜到金營,對金兀朮說道:“小臣王佐.本是楊麼的部下,官封車勝侯。
楊麼失敗我只得歸順岳飛。昨夜帳中議事,小臣進言,金兵二百萬,實難抵擋,不
如議和。岳飛聽了大怒,命人斬斷我的右臂,並命我到金營通報,說岳家軍即日要
來生擒狼主,踏平金營。臣要是不來,他要斬斷我的另一隻臂。因此,我只得哀求
狼主。”
    金兀朮同情他,叫他“苦人兒”,把他留在營中。王佐利用能在金營自由行動
的機會,接近陸文龍的奶孃,說服奶孃,一同向陸文龍講述了他的身世。文龍知道
了自己的身世後,決心為父母報仇,誅殺金賊。王佐指點他不可造次,要伺機行動。
    金兵此時運來一批轟天大炮,準備深夜轟炸岳家軍營,幸虧陸文龍用箭書報了
信,使嶽軍免受損失。當晚,陸文龍、王佐、奶孃投奔宋營。王佐斷臂,終於使猛
將陸文龍回到宋朝,立下了不少戰功。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①。
    ①在師中古,承天變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講釋見前第二十六計注)。
本卦九二,《象》辭:“在師中吉,承天寵也”是說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因
為得到上天的寵愛。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將帥巧妙地運用此計,克敵制勝,就如同有上天護佑一
樣。
    古人按語說:應統使曹操戰艦勾連,而後縱火焚之,使不得脫。則連環計者,
其結在使敵自累,而後圖之。蓋一計累敵,—計攻敵,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如
宋畢再遇嘗引敵與戰,且前且卻,至於數四。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
復前博戰,佯敗走。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飢,聞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師反
攻,遂大勝(《歷代名將用兵方略·宋》)。皆連環之計也。
    按語舉龐統和畢再遇兩個戰例,說明連環計是一計累敵,一計攻敵,兩計扣用。
而關鍵在於使敵“自累”,從更高層次上去理解這“使其自累”幾個字。兩個以上
的計策連用稱連環計, 而有時並不見得要看用計的數量, 而要重視用計的質量,
“使敵自累”之法,可以看作戰略上讓敵人背上包袱,使敵人自己牽制自己,讓敵
人戰線拉長,兵力分散,為我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創造有利條件。這也是“連環
計”在謀略思想上的反映。
    古人還說:“大凡用計者,非一計之可孤行,必有數計以襄(輔助)之也。…
…故善用兵者,行計務實施。運巧必防損,立謀慮中變。”意思說明,用計重在有
效果,一計不成,又出多計,在情況變化時,要相應再出計,這樣才會使對方防不
勝防。
    連環計,指多計並用,計計相連,環環相扣,一計累敵,一計攻敵,任何強敵,
無攻不破。此計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敵方力量強大,就不要硬拼,要用計使其自相鉗
制,藉以削弱敵方的戰鬥力。巧妙地運用謀略,就如有天神相助。
    此計的關鍵是要使敵人“自累”,就是指互相鉗制,背上包袱,使其行動不自
由。這樣,就給圍殲敵人創造良好的條件。
    赤壁大戰時,周瑜巧用反間,讓曹操誤殺了熟悉水戰的蔡瑁、張允,又讓龐統
向曹操獻上鎖船之計,又用苦肉計讓黃蓋詐降。三計連環,打得曹操大敗而逃。
    在“反間計”那一章裡,我們講了周瑜讓曹操誤殺蔡、張二將之事,曹操後悔
莫及,更要命的是曹營再也沒有熟悉水戰的將領了。
    東吳老將黃蓋見曹操水寨船隻一個挨一個,又無得力指揮,建議周瑜用火攻曹
軍。並主動提出,自己願去詐降,趁曹操不備,放火燒船。周瑜說:“此計甚好,
只是將軍去詐降,曹賊定生疑。”黃蓋說:“何不使用苦肉計?”周瑜說:“那樣,
將軍會吃大苦。”黃蓋說:“為了擊敗曹賊,我甘願受苦。”
    第二日,周瑜與眾將在營中議事。黃蓋當眾頂撞周瑜,罵周瑜不識時務,並極
力主張投降曹操。周瑜大怒,下令推出斬首。眾將苦苦求情,,老將軍功勞卓著,
請免一死。”周瑜說:“死罪既免,活罪難逃。”命令重打一百軍棍,打得黃蓋鮮
血淋漓。
    黃蓋私下派人送信曹操,大罵周瑜,表示一定尋找機會前來降曹。曹操派人打
聽,黃蓋確實受刑,現正在養傷。他將信將疑,於是,派蔣幹再次過江察看虛實。
    周瑜這次見了蔣幹,指責他盜書逃跑,壞了東吳的大事。這次過江,又有什麼
打算?周瑜說:“莫怪我不念舊情,先請你住到西山,等我大破曹軍之後再說。”
把蔣幹給軟禁起來了。其實,周瑜想再次利用這個過於自作聰明的呆子,所以名為
軟禁,實際上又在誘他上鉤。
    一日,蔣幹心中煩悶,在山間閒逛。忽然聽到從一間茅屋中傳出琅琅書聲。蔣
幹進屋一看,見一隱士正在讀兵法,攀談之後,知道此人是名士龐統。他說,周瑜
年輕自負,難以容人,所以隱居在山裡。蔣幹果然又自作聰明,勸龐統投奔曹操,
誇耀曹操最重視人才,先生此去,定得重用。龐統應允,並偷偷把蔣幹引到江邊僻
靜處,坐一小船,悄悄駛向曹營。
    蔣幹哪裡會想到又中周瑜一計:原來龐統早與周瑜謀劃,故意向曹操獻鎖船之
計,讓周瑜火攻之計更顯神效。
    曹操得了龐統,十分歡喜,言談之中,很佩服龐統的學問。他們巡視了各營寨,
曹操請龐統提提意見。龐統說:“北方兵士不習水戰,在風浪中顛簸,肯定受不了,
怎能與周瑜決戰?”曹操問:“先生有何妙計?”龐統說:“曹軍兵多船眾,數倍
於東吳,不愁不勝。為了克服北方兵士的弱點,何不將船連鎖起來,平平穩穩,如
在陸地之上。”曹操果然依計而行,將士們都十分滿意。一日,黃蓋在快艦上滿載
油、柴、硫,硝等引火物資,遮得嚴嚴實實。他們按事先與曹操聯絡的訊號,插上
青牙旗,飛速渡江詐降。這日颳起東南風,正是周瑜他們選定的好日子。曹營官兵,
見是黃蓋投降的船隻,並不防備,忽然間,黃蓋的船上火勢熊熊,直衝首營。風助
火勢,火乘風威,曹營水寨的大船一個連著一個,想分也分不開,一齊著火,越燒
越旺。周瑜早已準備快船,駛向曹營,只殺得曹操數十萬人馬一敗塗地。曹操本人
倉皇逃奔,撿了一條性命。
    戰場形勢複雜多變,對敵作戰時,使用計謀,是每個優秀指揮員的本領。而雙
方指揮員都是有經驗的老手,只用一計,往往容易被對方識破。而—計套—計,計
計連環,作用就會大得多。
    宋代將領畢再遇就曾經運用連環計,打過漂亮的仗。他分析金人強悍,騎兵尤
其勇猛,如果對面交戰往往造成重大傷亡。所以他用兵主張抓住敵人的重大弱點,
設法鉗制敵人,尋找良好的戰機。
    一次又與金兵遭遇,他命令部隊不得與敵正面交鋒,可採取遊擊流動戰術。敵
人前進,他就令隊伍後撤,等敵人剛剛安頓下來,他又下令出擊,等金兵全力反擊
時,他又率隊伍跑得無影無蹤。就這樣,退退進進,打打停停,把金兵搞得疲憊不
堪。金兵想打又打不著,想擺又擺不脫。
    到夜晚,金軍人困馬乏,正準備回營休息。畢再遇準備了許多用香料煮好的黑
豆,偷偷地撒在陣地上。然後,又突然襲擊金軍。金軍無奈,只得盡力反擊。那畢
再遇的部隊與金軍戰不幾時,又全部敗退。金軍氣憤至極,乘勝追趕。誰知,金軍
戰馬一天來,東跑西追,又餓又渴,聞到地上有香噴噴味道,用嘴一探,知道是可
以填飽肚子的糧食。戰馬一口口只顧搶著吃,任你用鞭抽打,也不肯前進一步,金
軍調不動戰馬,在黑夜中,一時沒了主意,顯得十分混亂。
    畢再遇這時調集全部隊伍,從四面包圍過來,殺得金軍人仰馬翻,橫屍遍野。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全師避敵①。左次無咎,未失常也②。
    ①全師避敵:全軍退卻,避開強敵。
    ②左次無咎,未失常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解釋見前二十六計注)。
本卦六四,《象》辭:“左次無咎,未失常也。”是說軍隊在左邊紮營,沒有危險,
(因為紮營或左邊或右邊,要依時情而定)並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古人按語說: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
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
難與爭鋒。—夕拔營去,留旗幟於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於鼓上,羊不堪
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戰
略考·南宋》)。可謂善走者矣!
    敵方已佔優勢,我方不能戰勝它,為了避免與敵人決戰,只有三條出路:投降,
講和,撤退。三者相比,投降是徹底失敗,講和也是一半失敗,而撤退不能算失敗。
撤退,可以轉敗為勝。當然,撤退決不是消極逃跑,撤退的目的是避免與敵主力決
戰。主動撤退還可以誘敵,調動敵人,製造有利的戰機。總之退是為進。
    何時走?怎樣走?這裡要隨機應變,學問大得很。按語中講的畢再通用縛羊擊
鼓矇蔽金人,從容撤走的故事,就顯出畢再遇運用“走為上計”的高超本領。
    走為上,指敵我力量懸殊的不利形勢下,採取有計劃的主動撤退,避開強敵,
尋找戰機,以退為進。這在謀略中也應是上策。
    這句話,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其實,
我國戰爭史上,早就有“走為上”計運用得十分精彩的例子。
    春秋初期,楚國日益強盛,楚將子玉率師攻晉。楚國還脅迫陳、蔡、鄭、許四
個小國出兵,配合楚軍作戰。此時晉文公剛攻下依附楚國的曹國,明知晉楚之戰遲
早不可避免。
    子玉率部浩浩蕩蕩向曹國進發,晉文公聞訊,分析了形勢。他對這次戰爭的勝
敗沒有把握,楚強晉弱,其勢洶洶,他決定暫時後退,避其鋒芒。對外假意說道:
“當年我被迫逃亡,楚國先君對我以禮相待。我曾與他有約定,將來如我返回晉國,
願意兩國修好。如果迫不得已,兩國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現在,子玉伐我,我
當實行諾言,先退三舍。(古時一舍為三十里。)”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晉國邊界城濮,仗著臨黃河,靠太行山,足以禦敵。他已
事先派人往秦國和齊國求助。
    於玉率部追到城濮,晉文公早已嚴陣以待。晉文公已探知楚國左、中、右三軍,
以右軍最薄弱,右軍前頭為陳、蔡士兵,他們本是被脅迫而來,並無鬥志。子玉命
令左右軍先進,中軍繼之。楚右軍直撲晉軍,晉軍忽然又撤退,陳、蔡軍的將官以
為晉軍懼怕,又要逃跑,就緊追不捨。忽然晉軍中殺出一支軍隊,駕車的馬都蒙上
老虎皮。陳、蔡軍的戰馬以為是真虎,嚇得亂蹦亂跳,轉頭就跑,騎兵哪裡控制得
住。楚右軍大敗。晉文公派士兵假扮陳、蔡軍士,向子玉報捷:“右師已勝,元帥
趕快進兵。”子玉登車一望,晉軍後方煙塵蔽天,他大笑道:“晉軍不堪一擊。”
其實,這是晉軍誘敵之計,他們在馬後綁上樹枝,來往奔跑,故意弄得煙塵蔽日,
製造假象。子玉急命左軍併力前進。晉軍上軍故意打著帥旗,往後撤退。楚左軍又
陷於晉國伏擊圈,又遭殲滅。等子玉率中軍趕到,晉軍三軍合力,已把子玉團團圍
住。子玉這才發現,右軍、左軍都已被殲,自己已陷重圍,急令突圍。雖然他在猛
將成大心的護衛下,逃得性命,但部隊喪亡慘重,只得悻悻回國。
    這個故事中晉文公的幾次撤退,都不是消極逃跑,而是主動退卻,尋找或製造
戰機。所以,“走”,是上策。
    再說一個城濮大戰之前,楚國吞併周圍小國日益強盛的故事。
    楚莊王為了擴張勢力,發兵攻打庸國。由於庸國奮力抵抗,楚軍一時難以推進。
庸國在一次戰鬥中還俘虜了楚將楊窗。但由於庸國疏忽,三天後,楊窗竟從庸國逃
了回來。楊窗報告了庸國的情況,說道:“庸國人人奮戰,如果我們不調集主力大
軍,恐怕難以取勝。”
    楚將師叔建議用佯裝敗退之計,以驕庸軍。於是師叔帶兵進攻,開戰不久,楚
軍佯裝難以招架,敗下陣來,向後撤退。象這樣一連幾次,楚軍節節敗退。庸軍七
戰七捷,不由得驕傲起來,不把楚軍放在眼裡。軍心麻痺,鬥志漸漸鬆懈,戒備漸
漸失去了。
    這時,楚應王率領增援部隊趕來,師叔說,“我軍已七次佯裝敗退,庸人已十
分驕傲,現在正是發動總攻的大好時機。”楚莊王下令兵分兩路進攻庸國。庸國將
士正陶醉在勝利之中,怎麼也不會想到楚軍突然殺回,倉促應戰,抵擋不住。楚軍
一舉消滅了庸國。
    師叔七次佯裝敗退,是為了製造戰機,一舉殲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