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大學梁寧:產品思維30講
【下載地址:https://pan.baidu.com/s/1gAT7DXEwUxGI6MRY7N__ww】
文章正式開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梁寧。
梁寧,曾在聯想集團總裁辦任職,是聯想最早一批的年輕骨幹。後擔任 CNET 集團副總裁,2004年代表 CNETChina 談蜂鳥網收購。
2008年,拿雷軍投資,創業做旅人網。雷軍說:“梁寧是我們(中關)村的才女,思想深刻,洞察力強。”
2011年,旅人網被騰訊收購,騰訊順便收購了她本人。曾任騰訊電商CEO的吳宵光說:“梁寧對產品的掌控感很好。”
2014年,騰訊戰略調整,梁寧手上負責的業務被騰訊給了同程旅遊,梁寧從騰訊離職。
梁寧現任阿裏集團的湖畔大學產品模塊學術主任、百度集團顧問。曾鳴說:“梁寧有非常全面的縱向經歷,對產品的認識有一套成型的體系。”
梁寧與小米的雷軍、YY的李學淩、美圖的蔡文勝、阿裏的俞永福、美團的王興、豆瓣的阿北等諸多大佬,都是十余年的好友。 」
職業上平趟 BAT,圈子裏鏈接牛人大佬,在互聯網界,梁寧是個很神奇的存在,但很多互聯網新人卻還不知道她。
所以我一直覺得,像她這樣的牛人,就應該高調一點,可以影響更多的年輕人,而且是絕對正向的影響。
春節之後,有一位朋友告訴我自己在做“個人產品研發”,我不解,他解釋說,個人想要實現躍遷,就要有屬於自己的產品,他想做一個小聯盟,大家互幫互助、聯機學習,快速研發個人產品,想聽聽我的看法,我當然是覺得想法很好,但自己對做產品還理解不深,於是立馬突擊學習,找到了早已購買的產品思維課程,之後我不但提了建議,還由此想到了一個新點子,文末發布。現在先分享這一課程的精華內容。
這是得到app的開年大課,請來了騰訊的產品經理——梁寧女士。話不多說,產品經理用產品說話,好的內容自帶傳播屬性,下面一起愉快學習。
以前看過一本書的名字叫做《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現在梁寧老師的這門課程叫做“產品思維”,跟逆向思維、第一性思維一樣,肯定都是人人可以學,也人人需要的一種思維能力。
產品能力是每個人的底層能力。產品能力就是訓練一個人判斷信息、抓住要點、整合有限的資源,把自己的價值打包成一個產品來向這個世界交付,並且獲得回報。
30講的課程就是圍繞上述定義展開,從同理心、機會判斷、系統能力、用戶體驗、創新模式等五個模塊來講述,做產品就是做人,對待產品也是對待關系。
01同理心
做產品最重要的是什麽?毋庸置疑,肯定是用戶驅動。“判斷信息、抓住要點”這些都是針對用戶而言,那怎樣認識我們的用戶呢?梁寧老師在此引用了一個結婚教練的模型,從女生相親的角度來審視所有用戶。
這個模型從外到內將人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感知層、角色框架層、資源結構層、能力圈與內核。感知層是一個人的外在樣子,角色框架層是這個人所處的位置與扮演的角色,資源結構層就開始進入內在了,是其背後的資源與內在結構,能力圈由內核決定,內核是一個人對自身存在感的認知,當存在感被滿足後就不在擴張能力圈了,一個人對存在感的感知正是觸發其情緒與行為的開關。
人與人的不同,除了內核存在感的差異,還有習性的不同,也就是你喜歡什麽?討厭什麽?恐懼什麽?理性是把一個人往回拉的力量,但驅動一個人的,其實是內在的感受、情緒、底層系統。後天的知識、技能、道理、邏輯也就相當於app,你的愉悅、恐懼等情緒才是操作系統,所以你不是缺乏APP,而是你的操作系統只能支撐你到這裏了。
人有四種基本的生物性情緒,愉悅、憤怒、不爽、恐懼。
愉悅就是被滿足,繃了很久的感覺突然被滿足,這種感覺叫做爽。反過來,沒被滿足就是不爽,人類的許多情緒,生氣、悲傷、痛苦、厭倦等,本質都是某個點沒被滿足。優秀的人有幾個特性:敏感、不能容忍、動手優化,這叫做正確的不爽。
你吸收誰的營養,你就會變成誰;你靠什麽滿足你,你就會成為他的樣子。什麽東西持續滿足你,什麽東西永遠讓你不爽,這就是你的命運。用愉悅、不爽、滿足這三個詞,可以亮度一個產品到不到位,可以亮度你和一個人的關系,看出自己的天份和命運。
憤怒是感覺自己的邊界被侵犯,包括領域與存在感,而恐懼只不過是被侵犯後的無能表現。本質上,憤怒是一種恐懼,焦慮也是一種恐懼,來自對恐懼的想象,無從逃避,持續的恐懼;羞恥感也是一種恐懼,對社會評論的恐懼。
恐懼是一種邊界,會捆住人的手腳。勸人不要超過5分鐘,有時並不是對方對她多好,而是抓住了她的恐懼;
恐懼是動力,比一萬小時定律中的愉悅動力更大;
恐懼是痛點。做產品要麽讓人愉悅到爽,要麽做能抵禦恐懼的產品。
知道了用戶的愉悅與恐懼還沒完,還要了解用戶的潛意識,這就是用戶研究。用戶研究要順應其潛意識,去掉主觀的願望與判斷,避免帶來壓力與引起防禦。我們還可以影響潛意識,要麽持續高壓灌輸,要麽高頻重復,要麽繞過意識的防禦。
人性是自然,教育是反人性的,角色是反人性的,人只有在被訓練和有壓力的情況下才扮演角色,所以很多人人前人後、在外在家判若兩人,看人要去掉角色的外殼,角色就是集體人格,集體人格也是反人性的,因此如果產品是2b的,那就做符合角色的好了,就要反人性,正如微信與丁丁。人性是自我的,控制欲是自律的延伸,創造力是自我的延伸;愉悅驅動的人是自我的,恐懼驅動的人是自律的。歸根到底,自我才是產品精神。
02機會判斷
怎樣判斷機會呢?是不是想到了雷軍那句名言“只要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沒錯這就是機會,但機會分大小,有點、線、面、體的不同。
什麽是悲催苦逼的人生?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
什麽是更悲催苦逼的人生?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然後你每天在想未來,可依賴的這個面正在下沈;
什麽是最最悲催苦逼的人生?在一個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但其實這個面正在整體附著的經濟體正在下沈,而他的一生只能收獲點狀努力的即時收益,而從來沒有一次享受過線性周期的成果回報,這就是一個窮人勤奮的一生。
點線面體是我認為這個課程中最重要的模型,不光是用於機會判斷,可以用於許多事物的分析框架。還是最開始相親的故事,女生當然不要只看對方當下的一個點,長期關系更不能看最閃耀的點。其實,感知層也就是一個點,深在的線面體更重要。做事情也是一樣,反復糾結一個點,是得不出本質結論的。《孫子兵法》其中有一個意思是說“求之於勢,不責於人”,也是在說放過個人的點,看趨勢、勢能的線面體。
那就點而言,有哪些產品機會呢?有痛點,基於恐懼;有爽點,給你及時滿足;有癢點,就是滿足你的虛擬自我,想象中那個理想的自己,比如網紅電商、yy小說等。
找到了機會,我們還要對用戶進行細分。這裏提供了兩套經典的用戶畫像。
第一套來自yy李學林,“我有一片草地,我就可以開始養羊,如果有第一只羊在我這裏吃飽玩好,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羊,羊多了,頭羊是最關鍵的,因為頭羊可以管一堆羊,小羊就不用管了;羊多了就會有狼,我就把羊圈起來,然後向狼收費。”第一只羊十分關鍵,一定要十分滿意,不能自欺欺人,頭羊也很關鍵,是社群的自組織,狼是給你錢的人,可以是商家、用戶等。
第二套是梁寧老師自己發明的,有三個角色:大明,我對我的需求非常了解;男人買襯衫;笨笨,我有大概的需求,但還沒那麽明確;女人買裙子;小閑,我沒有明確需求,我就是來打發時間的。
找到了有機會的點,找到了用戶,我們還要設計產品的場景。場景的意義是在空間和時間的點上觸發人的情緒。沒有場景的產品一文不鳴,這正是吳酒與普通楊梅酒的區別。
03系統能力
現在有一個非常好的產品,用戶也很喜歡,那是不是就可以橫掃天下了呢?肯定不是,否則錘子手機早就打敗小米了。好產品還需要系統能力支撐,最簡單的產品atm機也需要7個方面:戰略、運營、現金、密碼、硬件、客服、技術。
系統能力的核心是為了保障確定性,從而讓用戶形成依賴,比如羅胖的60秒語音。要思考你想提供什麽樣的確定性,為保證確定性所需要的系統能力,是否有足夠的成本支付所有環節穩定運營。
梁寧老師用三個案例講述了系統能力的三種運用。首先是用小米崛起的例子講述了系統能力支撐下小米成功的訣竅——效率第一;接著講述了微信的整個打法與版本叠代,好的產品經理第一個版本一定是直接、簡單、切中要點,附帶很多其實是不自信的表現,有問題可以之後叠代;最後用傅盛拯救金山的例子講述了如何讓產品起死回生。
04用戶體驗
騰訊被稱作是“拜用戶體驗神教”,開口閉口都是用戶體驗,蘋果也正是借此封神。用戶體驗從何著手呢?
1、用戶體驗的五個層次:
感知層,外觀、觸覺、聲音等;
角色框架層,我們扮演什麽角色?
資源結構層,誰是我們的敵人與朋友;
能力圈,兩個問題:我們要做到什麽,提供怎樣的確定性?我們不做什麽,放棄什麽;
戰略存在層,兩個問題:我們要通過產品得到什麽?用戶可以通過產品得到什麽?
請記住,沒有完美的產品與關系,只是在不同層次尋找確定性與依賴。
2、用戶體驗地圖
一個畫像完整的人物角色;
清晰描述用戶的目標和預期;
服務觸點,從接觸服務到達成目標中間的觸點;
用戶的使用路徑,怎麽用;
用戶的情緒曲線;
請記住,要關註用戶而非數據與邏輯,好故事勝過一大堆數據。
3、服務設計藍圖。用戶體驗是以用戶情緒為中心的,服務藍圖是以服務流程為中心。一眼,你要讓用戶一眼看到目標;一條路,至少要給用戶一個清晰的路徑,如何達到目標;三個點,忍耐底線、峰值、終值。
4、激勵=上癮。微小的愉悅感加上拉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滿足的爽感,這種確定性的滿足,就會讓人上癮。最火的遊戲就是最懂得激勵用戶的遊戲,最念念不忘的人正是激勵過你的人,而非容顏最美的。
5、名字和口碑。日本陰陽師說,名字是最簡短的咒。名字是有情感的,是咒語,是驅動力,是文化資產。口碑是什麽?是用戶從滿意到推薦的理由,雷軍說,口碑就是把事情做過頭。口碑一定要口語化。
05創新模式
沒有創新,你做一個產品幹什麽?只有創新,開辟藍海,打開增量市場,個體與小企業才有機會。以往商業是固定存量的競爭,互聯網是增量競爭,服務好你的用戶,不用怕任何大佬。
余軍說過,產品經理就是以創造用戶價值為工具,打破舊的利益平衡,建立對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鏈、新平衡。有一個公式: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用戶體驗、品牌認知、渠道暢通、學習成本)。先後差不多的產品,先發優勢很重要。同維度競爭、體量大勝。當你找到藍海,用戶體驗為0,你只需要做到60分,速度第一,快速感染用戶,這也是對後來者的壁壘。
創新模式到底有哪些呢?梁寧老師介紹了四種。
1、用嬰兒恒溫箱發明與叠代的例子講述了跨界創新,指出未來以來,只是分布得不均勻,創新最重要的是面對痛苦的起心動念;
2、用亞朵酒店的例子講述了新要素融合下的創新,並指出新科技與新運營是新要素的來源;
3、接著用三級火箭的模型解剖了許多著名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指出最重要的一點是高頻帶低頻,火箭的目的為了放衛星;
4、用楊元慶與雷軍的對比講述了顛覆式創新,並指出顛覆式創新是屠龍術,是建立新帝國的機會(新的價值網)。
06總結
最後三節課,梁寧老師對整個課程做了回顧,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模型——微/中/宏觀。梁寧老師認為,中觀就是套路,套路成不了高手,微觀就是體感,重復練習建立精細的微觀體感,宏觀就是能力,就是打大仗的能力。
那麽什麽是產品思維最重要的部分呢?點線面體?不是,梁寧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出應該是“確定性”。課程最後,梁寧老師告誡女性創業者不要搶風口,因為不習慣爭搶,告誡我們,商業是以利潤為中心的,人生是以意義為中心的,做你內心有確定感的事情,結尾梁寧老師對中國、對中國產品充滿了信心。
湖畔大學梁寧:產品思維30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