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工作 推廣 設計 附近 價值 重要性 繼續 搖一搖 跟著

二百五都會用的就是好產品。”——客戶語

什麽樣的產品才是好產品,引用客戶的一句話來講,二百五都會用的就是好產品。縱觀整個互聯網界,覆蓋面廣,推廣效率快,使用面積廣的正是這種操作簡單,不需要花太多腦力去考慮,直接就能拿起來用的產品。譬如微信,從語音溝通做起,突破電話溝通收費的門檻,然後是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等社交推廣模式,增加用戶數量。朋友圈是互動模塊,增加交流,打發時間,留住用戶。公眾號是更大的個人平臺,原創內容生態。最後廣告流、第三方應用、電商是是擴展模塊。

用產品人梁寧的話來說就是,你有一塊草坪,先來了第一只羊,用心維護好,這是語音對話功能;然後繼續擴展,有了通訊錄導入、搖一搖、附近的人功能,接著第二只、第三只

......這是社交擴展模塊;為了留住羊群,開啟圈內互動模式,這就是朋友圈;然後草坪要擴大,就要建造更多的模塊,如公眾號,便民第三方服務等;羊群穩定後,就有狼想進來,這時就可以拉起門檻來收費,諸如公眾號文章內的廣告流,還有電商模塊。

微信如此簡單,卻是同樣如此偉大,其實它也經歷過無數化繁為簡的步驟,背後通過對人性和市場的把控,排除掉無數的999種選擇,才出來最後的判斷。就好像一本書先讀厚再讀薄的過程,最後提煉出來的才是真理,諸如快手、抖音之類操作上手極易,推廣極快的產品也是如此。

技術分享圖片

在IT行業混,大大小小的系統已經接觸過不少。辦公自動化系統、短信平臺、印章管理系統、行政審批系統、網上辦事大廳、移動辦事平臺......從PC端到移動端,甚至是自助終端,這些我都經手過。電子政務相關的系統,使用率低,更新叠代慢,信息化建設都是跟著政策走,上面領導一句話,不想用你也得把他用起來,要想改進還得看一級級的決定,有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就難以進行下去了,所以真正使用當中是存在很多痛點的,對內的系統尚且如此,對外的就更不用講了,誰會去主動收集群眾的用戶體驗啊,據我了解是基本沒有,如果有,那一定是套良好的產品完善體系。

舉例一個案例場景:群眾到政府辦事,頭一次來辦都不太了解情況,不常來辦事的也不清楚情況,一般要到政府裏先問一遍,工作人員告訴他應該如何辦理,涉及到哪些材料,某些材料的的準備需要先拿到哪裏蓋章,哪些需要帶原件,哪些需要先去復印...這裏就涉及到一個材料補正通知書的重要性了,第一次來辦理,先登記了申報信息,出具一份材料清單給到群眾,然後群眾對著白紙黑字去準備材料,避免了口頭傳達信息的出入,這樣就有效提高了辦事效率,所以可見材料補正功能的重要性。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區域已經普及了這些系統功能的使用,而基礎建設薄弱的地方仍然沿用著人工處理的方式。而恰好"材料補正"這個環節應當是推廣系統使用的第一步。流程設計如下圖:

技術分享圖片

看起來很簡單對不對,其實get到點上了就是這麽簡單,這是面向群眾服務的一個方式,著重在辦事過程的第一步,而不是強化內部處理流程的一套方案。因為我們的最終用戶是群眾,服務於民才是最大的目標,所以群眾的滿意度才能決定產品的好壞。做好第一點,產品就贏得了第一只羊。這個第一步就是讓群眾辦事效率提高了,信息對接的準確度決定了往返政府的次數,才能達到讓群眾少跑路,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的狀態。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並非如此,很多事情一開始沒有定位準確,最終結果自然不盡人意,我也是在過程之後才明白實際需求的,就當個人總結了。

任何事情都是打好基礎才能搭建模塊,好的操作系統才能運行各種軟件。就像建房子一樣,地基牢固了才能高樓平地起,一開始就想大而全的產品到最後極有可能是豆腐渣工程。梁寧產品三十講很多都是通俗的道理,聽起來卻很管用,隨著時代把一些理念貫穿到實際過程當中去,變現成價值,也就塑造了成功模範的典型,也是為什麽聽大佬講話都很有道理的樣子,每個產品經理賦予產品不同的價值取向,其結果也就因人而異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