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經濟學通識》三、價格與市場

《經濟學通識》三、價格與市場

天下 作用 選擇 接下來 支持者 才會 歧視 樂趣 自己

我們今天聊一聊價格與市場。 之前我們說物品的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所決定的,這只是前半句。後半句是,物品的價格決定了生產物品的成本。之前我一直是認為成本決定價格,進一步,售價影響供給和需求。應該是這個順序才對呀,但是書裏告訴我們這個是會計課裏教的。而經濟學的邏輯恰恰相反。 是供求關系首先確定了成交價,而成交價轉而確定了如何配置各種生產要素,以及為此所付出的成本。所以並不是我們認為的,生產要素的成本匯總,再加上所謂的合理利潤稱為最終的價格。 所以對於商人來說,商人肯定把商品能賣多高的價錢就以最高的價錢賣出,然後回過頭來看收入是否超過成本。如果超過,那就盈利;如果不足,那就虧損。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合理利潤率”,賺錢的時候你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存在“合理虧損率”,虧得時候可以血本無歸,傾家蕩產。這才是真實世界的寫照。和我原來所認知的因果鏈條恰恰相反。 書中繼續說“與賣家競爭的,是其他的賣家。與買家競爭的,是其他的買家。賣家從來不和買家競爭。”賣家只把市場的價格如實的匯報給買家。僅此而已。有點聽不懂了是吧,舉例說明。 我們經常聽到出租車司機抱怨。說公司老板心太黑,份子錢收的太高。遇到困難時候了也不給我們減一些份子錢。我們都是被出租車公司壓迫、剝削的。其實司機同學怪錯人了。在這個問題上,司機並不是和公司競爭。公司既然敢一直收這麽高的份子錢,原因很簡單,你不幹別人會來幹。其實就是司機在和司機競爭。 同樣的道理,有的老板說自己的某某員工忘恩負義,我對他這麽好,他居然還跳槽。這位老板也是搞錯了,這並不是你和員工的恩怨。賣家和買家之間並不競爭。你的員工跳槽的原因是你在和隔壁公司老板競爭的時候輸了。如果你工資給的足夠高,福利足夠好,營造的工作上升空間足夠優秀,人家怎麽會跳槽呢?說白了就是你給的價錢不夠。
在經濟學上有這麽一句話,說經濟學家不分學派只分好壞。因為壞的經濟學家總是迷信“世界上有免費的午餐”。 學習經濟學的後果,就是時刻都清楚的意識到,萬事萬物的真實價格一概不是某人或者某機構可以隨意制定的。有人認為,政府不僅有義務,而且有能力制定價格,所以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政府應該提供免費交通、提供免費教育、提供免費醫療。我們學習了經濟學之後就會反問兩個問題。為什麽應該?和是否可行? 首先是為什麽應該,既然人人都有權免費獲得某些福利,那麽誰有義務免費提供服務呢?美國前總統胡佛,在參選的時候曾經提出實現“頓頓有雞,戶戶有車”的競選口號。說到胡佛他真是最倒黴的美國總統。一上任就趕上了美國大蕭條。整個任期都在疲於奔命的應對整個美國糟糕的經濟。雖然大蕭條的發生和他本人沒有任何的關系。並且後者羅斯福總統應對美國大蕭條所實施的新政,本質上也不比胡佛的應對策略高明多少。但是胡佛還是被評為了史上最差的美國總統,也是位可憐的同學。那麽胡佛當時提出要實現“頓頓有雞,戶戶有車”。願望極好,無人反對。問題是:由誰來負責養雞?又由誰來負責造車?如果有人有權低價或者免費得到,那就是說必須有人低價或者免費提供。他們是誰?
第二個是否可行的問題。政府一旦提供低價車票,便出現了黃牛黨。一旦提供低價醫療,便有人收受紅包;一旦打壓學費,就出現亂收費現象;這些全部都是價格受到人為的扭曲之後,被競爭規律“逼”出來的現象。作為經濟學人作者說,這些全部都是必然現象,是不能通過輿論、曝光、道德譴責或行政規定就能消除的現象。 所以啊,當我們在網上對著政府高喊要求高收入、高福利、要求看病不花錢、養老不花錢的時候。當我們認為政府還遠遠不夠關註民生,不作為,覺得只要政府一紙紅頭文件就可以進一步建成一個福利社會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就等於是相信了天下有免費的午餐了呢? 我們再來說說“炒家”,什麽炒房、炒煤、炒蘭花、炒生姜等等的我們經常說的投機者。在大家眼裏,這些炒家就是投機倒把份子。他們自己並不從事具體的生產勞動,只是看準不同時機,靠買入和賣出貨物,賺取其中的差價。這些人簡直就是不勞而獲、操縱價格、擾亂秩序,因而十分可惡! 但是本書卻所見不同。過去我們都習慣的認為,只有通過生產創造財富,才是對社會的貢獻。這個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觀念。使得我們都忽視了“炒家”們對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每當危機來臨,炒家就成了替罪羊,加深了人們對於炒家的憎恨。 現代經濟學指出啊,我們是沒有辦法正確的區分誰是投機倒把的炒家,而誰是誠實忠厚的投資者。帶著天使光環的投資者和帶著魔鬼烙印的炒家,他們二者的行為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並且,投機倒把的行為,在經濟生活中起著采集、甄別和傳遞信息的作用,並不是不勞而獲、可有可無的環節。 在面對稀缺,面對生產資料有限的時候。打個比方,你有一噸煤,它一旦用來煉鋼,就無法用來發電。所以必須預先知道“生產什麽”和“生產多少”。在這個問題上的判斷錯誤,就會造成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浪費。所以,關於“生產什麽”和“生產多少”的信息,與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同樣重要。我們要獲得正確的信息。必須設計一個最效率的機制,這個機制就是人類不斷發明和完善的各種資產轉讓市場。這些市場賞罰分明,誰使用了準確的信息就受到獎勵,誰使用了錯誤的信息就受到懲罰。一夜暴富是有的,但是血本無歸也屢見不鮮。在這個市場沖浪的就是炒家或者叫他們投機者。 他們的工作就是采集、甄別和傳遞信息。市場對他們的決策做出無情的判決,僅此而已。 假如一個投機者在饑荒前囤積糧食,在熊市前拋售股票而大賺,我們完全沒有理由批評他們。那就是他們應得的報酬。饑荒不是他們造成的,熊市也不是他們造成的,他們只是遇見了饑荒和熊市。僅此而已。他們只是一個誠實的信使,為大家帶來了不好的消息。但是你不能因為他帶來了壞消息就槍斃他們。 對於索羅斯這樣的投機者,人們稱之為“國際恐怖分子”,認為是他引發了東南亞金融風暴。這也是“槍斃信使”的表現。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金融風暴的根源是東南亞經濟內在的畸形結構,而索羅斯只是識破的這些弱點,靠正確的信息和判斷賺到了錢而已。他們的做法是自然並且合理的。就算你把索羅斯抓起來也無助於這些家和地區認清並糾正其經濟制度的內在缺陷。 所以我們明白了這點,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麽世界各國放棄計劃經濟後,都同時取消了“投機倒把罪”。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麽我們要建立期貨市場。如果我們不觀察、不體會、不舉一反三的思考。我們眼中的市場就處處都有邪惡,樣樣都是特殊商品,事事都要政府插手來管一管。 好了,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價格和市場特別特別美妙的地方。我們已經知道世上的資源是稀缺的。所以分配資源就需要競爭。當我們面對競爭的時候價格和市場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並且價格和市場還能修正我們社會中存在的不公平競爭!我們一起來看哈。 在社會中的不公平可以理解為“歧視”。歧視這個東西真是無處不在!比如說我,我想競選世界小姐,可是我不是女的,它用性別歧視我。我也想上北大清華,可是我分數不夠,他用知識來歧視我。我也想把自己灌得唱片放到貨架上,但是只有喜歡聽的人才會掏腰包,它用歌藝歧視我。當然了,我想開蘭博基尼的跑車,但是我沒有錢買,它用金錢歧視我。所以歧視問題無處不在。但是除金錢歧視外在所有的歧視放在價格和市場中歧視就變成雙向的了,歧視者就要為他的歧視行為承擔損失。也就是說金錢所帶來的歧視可以化解其他的歧視。 一個小夥子,專門挑女歌星的唱片,這是“性別歧視”。這個是他的嗜好,但是他要為此付出代價。他要為女歌手的唱片付錢的同時放棄了所有男歌手的歌曲。所以喪失了一些他本來能感受的樂趣。 設想這個小夥子成年,當了某公司的老板,他繼續保留他的“性別歧視”。只招收清一色的女員工。他放棄了所有男員工為他工作。所以他在市場上選擇的範圍比較小,他找到滿意員工的代價比較高。他的企業競爭力就比較差。至此,他就為他的“性別歧視”付出了代價! 因為有價格和市場,也就是有金錢歧視的存在,使得人們往往總是要反省自己的其他歧視。歧視者一旦認識到他們為自己的“嗜好”要付出自己本來不願意支付的代價的時候,通常就放棄這一“嗜好”。所以,無緣無故的歧視和不劃算的歧視都是持續不下去的。所以價格和市場通過金錢的方式懲罰者歧視者,同時也獎勵寬宏者,這就是它的美妙之處。 最後我們來聊一聊,生活中的社會我們是希望它認人呢還是應該認錢? 話說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出了一本新書叫做《錢不應該買什麽》。這本書裏列舉了大量花錢購買商品、服務,甚至特權的例子,其中包括付費插隊看病、付錢購買公路的行駛權、企業付錢購買汙染權、家庭付費購買超生權等等。桑德爾教授認為,這種交易對於那些由於資源有限而付不起錢的人是不公平的。 薛兆豐說,按照桑德爾教授的邏輯,任何商品只要是標了價就有人買不起,那麽為了公平,商品就不應該標價,而應該全世界人民一起排隊領取。於是,薛兆豐很不客氣的提出了兩個問題:1、桑德爾教授和人平日裏是不是跟非洲的兒童一起排隊看病?2、再分配商品和服務的過程中,假如不拼錢,那麽人們改拼什麽? 其實看我們現在的世界,事實上,絕大部分資源都是先按照富者先得、富者多得的規律來分配的。大量至今被認為不可買賣的東西,實際在進行著或明或暗的買賣。只是我們沒有細細的想。 當我們在深秋裏感到寒意,插上取暖器的電源時,我們向山西的煤礦工人購買了健康,他們以從未白凈的身體,降低了我們患上感冒的幾率;當警察在街頭和土匪交火的時候,我們以納稅的方式購買了警察用生命換來的治安;當一個作家買下一只光亮的鋼筆時,他也買下了電鍍廠附近居民的健康;同樣的道理,那些購買了桑德爾教授書籍的讀者,實際上用錢買下了許多失學兒童的識字權,因為如果不是桑德爾的書這麽好賣,有些紙張是會用來印識字課本的。 如果我們在享受燈光、電暖、安全、教育、閱讀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別人為此的付出,那才是無知;在撫弄光亮鋼筆時,不願意支付環境汙染費,那才是不道德。健康、生命、免於汙染、免於無知,本來都是神聖的人權,但是真實生活中,確實有價的進行著交換。正是這些交換,促成了分工,矯正了不公,增進了和平、財富和幸福。 其次,假如不拼錢,那會拼什麽?顯然一個不認錢的社會,他就不得不認人。所以,切中要害的討論,並非僅僅討論認錢好不好,若何天堂相比,認錢肯定是充滿了不公品。但是在我們去天堂之前,面對現實社會就是如何在認錢和認人之間兩害相權取其輕。 金錢只凝結了利益要素,是它取代了人格化的其他特征,恰恰使得人們能夠保有自身的特點,並面對最少的障礙來追求“金錢面前人人平等”。在一個認人的社會裏,一個黑人除非漂白成一個白人,一個“文革”反對者除非偽裝成支持者,否則他們很難平等。但是在一個認錢的社會裏,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拿出20塊錢買到的漢堡就肯定是一樣大。一個“文革”反對者和一個“文革”支持者,他們拿出200塊錢,那麽他們所享受到的網速肯定是一樣快。 羅胖也說過,他二十年前第一次來到北京的時候,舉目四望。面對車流滾滾,和那麽多的樓那麽多的窗戶,那麽多盞燈。他有信心說多年之後必有一個屬於我。北京,我來了,因為我有學識、我年輕、我願意吃苦。我將來一定能在這買車買房娶妻生子,在這裏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就是因為羅胖面對的是一個只認錢不認人的世界,他才有一個努力的方向。如果當時的北京是另外一副面孔呢?想要北京戶口是吧,得上查你祖宗十八代,投親靠友找關系,得看你是不是長得帥。那麽當時的羅胖就只能是絕望。 對個人是如此,那對於國家依然是如此。正是因為在過去的三十年間,美國資本家只認錢不認人,才把大量的生產采購放到中國來,才有了所謂的中國制造。如果美國人認人不認錢,說我們美國工人怎麽辦。但凡他這樣做了。中國的三十年崛起還能像現在這麽順當嗎? 所以金錢固然不能買到一切,但是在高唱“錢不該買什麽”之前,我們應該細看,生活中哪些東西不是或明或暗的買來的?我們還應該追問,在普遍的只認人不認錢的社會裏。人們過的怎麽樣呢?只有如實的回答,才不至於脫離現實、憤世嫉俗、誇誇其談。

《經濟學通識》三、價格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