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書摘—跟鬼谷子學處世 跟菜根譚學修身

書摘—跟鬼谷子學處世 跟菜根譚學修身

作者:鄭建斌

第一章 見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不管是人還是事物,都分為陰類和陽類。陰陽兩類人都各有優缺點,有崇高與卑劣之分,有陽光與陰暗之別。並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所體現出來的“陰”或“陽”也不一樣。針對這些不斷變化的“陰”和“陽”,我們應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勝算,讓自己深得人心。

識人,就是通過對他人種種的觀察,進一步瞭解其性格及內在品質。學會識人,是掌握處世技巧的第一課。會識人的人能識全面,不會識人的人僅識到枝節;會識人的人讀內在的本質,不會識人的人僅讀表面的現象。人僅僅能力強、會做事還不夠,會識人才是最重要的。

曾國藩的“識人”是根據日常對人的相貌言談、行為舉止的觀察,然後敏銳地收集、分析所能接收到的一切資訊,從中提取有用的成分,最後達到深入瞭解一個人的目的。他後來之所以能步步高昇,和他的“識人善任”有很大關係。

初進職場時,他喜歡站在辦公大樓前看著來往的人,從人們不同的穿著、表情、動作等方面,猜測他們的性格、職業等,以此磨亮眼光和心智。

鬼谷子說:“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意思是,向他人反覆襲擊,所有的情形都可以通過說話反映出來,聖人可以誘導愚者和智者,這些不用再懷疑。由此看來,察言是門很有學問的技巧。

與他人交談時,可以採取非常隨意的態度,讓對方放鬆警惕,這樣,其內心的思想,往往會在口頭上流露出來。

然後,再適時向對方提問,就可以從談話中探知別人的真實本性。

鬼谷子告訴我們:“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要根據別人的言談來聽他的辭意。如果其言辭有矛盾之處,就反覆詰難,其應對之辭就會出現。

一個心理健康、感情豐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會表現出不同的語速。一般而言,說話語速較慢的人比較厚道老實,性格內向,可能會有點木訥。而說話飛快的人,比較精明,熱情外向,偏向於張揚的性格。

鬼谷子曾經總結出了與不同的人交談的策略,堪稱精闢:“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意思是,同聰明的人談話,就要依靠廣博的知識;與知識廣博的人談話,就要依靠善於雄辯;與善辯的人談話要依靠簡明扼要;與地位顯赫的人談話,就要依靠巨集大的氣勢;與富有的人談話,就要依靠高屋建瓴,眼光要高;與貧窮的人談話,要從如何獲利的角度來探討。針對不同的目標物件,有策略地溝通,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交談中,要注意對方的年齡。對年長的人,最好謙虛些、服從些。對於年齡相仿者,態度可以稍微隨便些,但也應該注意分寸,不可出言不遜,傷人自尊。在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異性同事說話時,尤其注意,不宜亂開玩笑、態度曖昧,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猜疑。

年紀比你小的人,應該保持慎重、深沉的態度,注意不要對其隨聲附和,誇誇其談,以免降低對方對你的信任與尊重。

交談中,應注意對方的語言習慣。不同地方的人,語言習慣不同,自己認為很合適的語言,在其他人聽來,可能很刺耳,甚至認為你是在侮辱他。

說話還要考慮對方與自己的親疏關係。如果彼此關係淺薄,交情不深,你與之深談,則顯得你沒有修養;你說的話是關於對方的,反倒是忠言逆耳,顯得你冒昧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這樣說道:“貪婪之人,常給人以清廉的樣子;淫邪之人,常偽作純情之舉;奸佞之人,有時故作正直面目出現。”

所以可以通過顯露出來的表面現象,來揣摩人隱藏在內心的情緒。

曾國藩的識人祕訣,就是善於觀察他人平常的表情、言語及行為。通過得到的資訊,自然可以理出對方若干思維模式及行為規律。然後再根據對方在待人處事時表現出來的蛛絲馬跡,換個角度仔細分析,就看清了人的本質。

一個人向外界傳達完整的資訊,離不開體態語言。體態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它很少具有欺騙性,所以想了解他人的心理狀況時,體態語言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工具。

所謂“摩意”是一種與“揣情”相類似的方法。進行“摩意”時,要投其所好進行測探,其人的

內情自然會通過表相反映出來。

一般情況下,以行動和言語相對照,就能正確地透視人心。但是,如果對方始終沒有行為表現,我們也不能一直被動地等待下去,必須積極地採取行動,誘使對方有所行動之後,再加以觀察,以明辨真偽或掌控他人。

摩意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重隱性策略的運用。即在他人放鬆戒備、疏於防範的情況下,從與主題似乎不相關的方向入手,來間接地獲取情報。

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輕視財貨,所以不能用金錢來誘惑他們,反而可以讓他們捐出資財;勇敢的壯士自然會輕視危難,所以不能用禍患來恐嚇他們,反而可以讓他們鎮守危地。根據對方的實際需求,制定合理的應對策略,才有勝算。

只是告訴他自己處世多年得出的一條經驗:如果你討厭一個人,那麼你就要試著去愛他。總經理說,他就曾“雞蛋裡挑骨頭”般地在一位上司身上找優點,結果,他發現了對方的兩大優點,而對方也逐漸喜歡上了他。

遇到各種難對付的人,一定要調整心態,機智應對。有的人脾氣暴躁,雷厲風行,你在他面前做事就得又快又好,體現出速度和效率;有的人不急不躁,喜歡按部就班,你就得講究做事的程式和步驟,不能讓他挑出毛病來;有的領導重視下屬的彙報和解釋,你說話就要有說服力,使他放手信任你。

對方若是個要面子的人,你就要給足他面子,在他面前多奉迎讚美,凸顯他的實力、身份和地位。對方向來若非常務實,你就必須注重實幹,腳踏實地,展現才能,做出成績。

第二章 偏聽偏信受矇蔽,集思廣益出真知

鬼谷子說:“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意思是,聖人不會隨便苟同別人,也不會不苟同別人;不會什麼都聽,也不會什麼都不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智慧,不要輕信所聽到的言論,應學會用事實明辨是非。

《荀子·大略》中說:“流言止於智者。”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會再流傳了。聰明人每聽到一句言論,都能靜下心來理清來龍去脈,思考言論背後的真相,這樣再高明的謠言也會不攻自破。而謠言最愛的,自然是那些不經思考就隨意相信的人。

是由於人們存在著“從眾心理”,總認為權威人物的思想、行為和語言是正確的,服從他們會使自己有種安全感,會得到各方面的讚許和獎勵。

一個人一味盲目輕信或為強權所迫,會扼殺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能否減少盲從行為,運用自己的理性判斷是非並堅持自己的判斷,是成敗的分水嶺。

試想一下,在眾人說“是”的時候你是否敢於挺身說“否”?康輝告訴我們:“當你開始不那麼盲目,不那麼輕易地相信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成長了。”

能正確對待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建議,是智者的表現,也是一種胸懷。在人的一生中,被指責批評是很平常的事情,關鍵是看怎樣對待。

現實生活中,我們千萬不要自認為智商高、能力強,對他人給予的意見或建議視而不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克服自己盲目自信的缺點,進行積極的理性分析,這樣才能使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鬼谷子說:“耳貴聰,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意思是,對耳朵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靈敏;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聽,就不會有什麼聽不到的,就不會被任何表象矇蔽。集思廣益,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對於成功決策是大有裨益的。

在思考一個問題時,如果覺得自己的思路有侷限,不妨多聽聽他人的看法,向他人請教一下。

鬼谷子認為:“於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意思是,萬事要借鑑以往的或前人的經驗。在接受他人意見時,要“虛心平意,以待傾損”,要內心謙虛,心平氣和地接受,以防止傾覆失敗。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的杯子,那麼他就能懷著一顆謙卑的心,以無限的熱情去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能,不斷充實自己。

不論人的資歷、能力有多出眾,在浩瀚的社會裡,都是非常渺小的。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於低頭並不斷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夠一直吸取經驗教訓,讓自己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鬼谷子指出:“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會運用自己的短處,而寧可用愚人的長處;不會運用自己的笨拙,而寧可用愚人的巧妙之處。

如果先看一個人的長處,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發揮他的價值;如果先看一個人的短處,其長處和優勢就容易被掩蓋和忽視。

第三章 打動人的是言語,驅動人的是利益

要想摸清對方有什麼,需要什麼,探察其虛實,就要以他的嗜好和志向為切入點,給他機會讓他暢所欲言,我們得到足夠多的資訊之後,就可以清楚地瞭解對方的需要。

如果想要深刻地影響他人,就要做到從他人最細微的需求出發。人際交往中,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真正關注的事物往往都是十分個性化的。聰明人總會十分努力地去探知他人的特殊需求,再力求幫助其實現,以達到讓對方幫自己的目的。

人都有愛好,辦事時要揣其好而選擇不同的方法。有時可循其善性而為之,有時也可循其劣性而進行,你只要能摸清對方好哪一口兒,然後據之制定切實有效的策略,就能影響及控制對方。

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愛好往往會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對於各種不同的愛好,我們要善加識別,善加利用。針對對方的愛好下手,能夠增加勝算。

古人云:“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意思是說,穿了別人的衣服,懷裡就會裝著別人的心事或隱憂。換句話說,收下了別人送來的禮物,就得為別人辦事。所以,要想求人辦事,就得首先學會給別人送禮。送禮需要精心謀劃,仔細琢磨,送到對方的心坎裡,才會激起感動的浪花,收到理想的效果。

說著奸佞話的人,由於會諂媚,反而讓人覺得忠厚可信;說著奉承話的人,由於會吹捧,反而顯得智慧博學。可見,世人都喜歡會說恭維話的人,沒有人會對他人的讚美無動於衷。

要把“飛箝”之術用於為人處世上,就要揣度他們的智力和才能、度量對方的權利和財力大小、估計對方的社會地位高低,以此為根據來迎合他、附和他、大大地奉承他,使他感到很有榮譽感、成就感,進而得意忘形,不能把握自己。此時就可以告訴他真實意圖了,斷然不會遭到拒絕。這就是利用“飛箝”之術牢牢地拖住對方的辦法。

總之,要恭維,就必須捕捉到對方的關注點。而要找出別人的關注點,就要用眼睛去發現、去挖掘。概括地說,從話題中由兩點可以捕捉到對方的關注點:他轉移的話題是他真正感興趣的;他說得越多、重複率越高的地方,是他最在意的。只要用心,這些我們都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

捭闔之道,是從陰陽兩方面試探對方,即利與害。對積極向上的人,應該與其談論光明向上的道理;對消極保守的人,應講述求全保身的生存之道。如果我們依照人的這種心理去說服,就能無往而不勝。

與上司說話,必須談新奇的事來打動他。與下屬說話,要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無論他人是君子,還是小人,都要掌握其型別,查清其底細;然後設法消除敵意,建立聯絡,從而打造共同利益,這是我們所依據的方式。一旦結成共同利益體,自然能得到對方的傾力支援。

為了與他人更好地建立聯絡,當我們與內心坦蕩、有道德修養的人在一起時,應該儘量表現出高遠的理想,展現出正直的情懷,暢談人生道理;但當我們與見利忘義、心胸狹窄的人打交道時,就應該拿出謙虛謹慎的態度,使其覺得你與他們有著相似的觀點和利益。

故小人尚利,君子尚義。對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對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

想要說服他人,一定要先暗中分析是否可行,透徹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響對方的意向。說服的過程是說服者對被說服者攻心的過程,也是被說服者心理漸變的過程。運用好說服的策略,在實踐中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果說服的一方特別強調自己的看法,企圖使自己佔上風,對方反而會加強防範心。所以,應先故意點破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與對方拉近心理距離,而且要注意照顧到對方的利益。

人與人之間,很難在一開始就產生共鳴,往往必須先誘導對方與你有交談的興趣,經過一番深刻的對話,才能讓彼此更加了解。正面一時講不通,不妨搞些“旁敲側擊”。有時也可借題發揮,講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道理。

也沒能從魯國得到什麼便宜。

子貢在遊說的過程中,充分抓住了各國不同的需求和心理,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區別對待,講清利害,巧妙周旋,展示了自己高超的說服術,成功解除了魯國面臨的亡國之危。

高超的說服方法是,應該視具體情況因人而異,針對實際把握要講的內容,該講的一定要“點到”,同時又要注意留下充分思考的時間,讓對方去領悟、消化。

我們在說話時,要靈活運用鬼谷子的這些智慧。正話反著說,硬話軟著說,好話多說,壞話少說,讓自己的舌頭打個彎再說話,說話辦事才可遊刃有餘。

第四章 小技巧能救大局,小疏漏能壞大事

大事業都是從小處開始的,一磚一木壘起來的樓房才有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出一條成功的道路。

現實生活中,理想遠大的人比比皆是,許多人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他們往往空有大志,卻不肯低頭彎腰去認真做好身邊的小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如果真的想成功,就一定要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毛病,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鬼谷子明確指出:“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意思是,萬事萬物在開始時都像秋毫之末一樣微小,一旦發展起來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樣巨集大。這提示我們:要學會防微杜漸。

生活中充滿了隱患,有一些看起來非常偶然的小事會幫助或傷害我們,所以認清小事的本質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見微知著,往往容易釀成大禍。小事就好比是精密儀器上的一個零部件,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卻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旦這個“零部件”出錯,那就意味著全盤皆輸。一個不注重小事,忽略小處的人,是不可能有冷靜的頭腦及精闢的分析的。

在工作中,許多人之所以失敗,往往就在於他們的粗心大意、莽撞輕率,沒有把小事放在心上,也不嚴格要求自己。這種懶散、馬虎的做事風格很容易轉化為習慣,而人一旦染上了這種壞習慣,勢必會對工作結果造成極大的影響。可以說,做工作就是做小事,任何細微之處都可能成為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不論是對待客戶,或做其他的工作,都需要細心。只有把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做好,工作才會更加出色。

任何事物都會出現裂縫,小的裂縫會釀成大的裂縫,在裂縫的萌芽狀態時就要抵住。一定要及時查漏補缺、彌補縫隙,不要讓裂痕越來越大,以致無法挽救。

如果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惡語相侵,針鋒相對,甚至是大打出手,結果只能是激化矛盾、兩敗俱傷。其實有摩擦有矛盾,只要不是惡意***,不是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就應該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主動承擔責任,說一聲“對不起”,這樣,劍拔弩張、急風暴雨就會化作微笑握手,和風細雨。

從實際情況看,要做到不計前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人們一旦結仇,彼此之間就會心懷怨恨,並不是輕易就能化解的。這需要當事人有足夠的勇氣,較高的思想修養,還要善於自己說服自己,才能奏效。

我們與他人在不同的場合中交往接觸,總免不了有意見相左、磕磕碰碰的時候,但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各自都應主動退讓、多擔待一點、少計較得失。這有利於減少矛盾、保持人際間的融洽,於人於己都是有益的。

為人處世,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都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小人。職場中的“小人”隨處可見,他們的造謠生事、挑撥離間、興風作浪很讓人討厭。與小人打交道時務必考慮周全,最好不要與其發生正面衝突。因為小人會不擇手段地算計人,即使你再聰明也會防不勝防。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謂是為人處世中與小人打交道的至理名言。小人特別善於琢磨別人,敢於為極小的恩怨不惜付出大代價。衝突起來,你縱使贏了小人,也會付出代價,惹得一身腥。所以,對於那些既不要臉又不要命的小人,還是避一避為好。

明智者心中時刻牢記“警惕”兩字,力戒給他人留下把柄,同時以“不得罪”為上法。明智的做法是:別和小人們過度親近,但也不要嫉惡如仇地和他們劃清界線。因此,與奸詐狡猾的人來往,最好“虛與委蛇”,似是親密,實是時時戒備;似是尊敬,實是求其疏遠。只有如此,才能使其無機可乘。

如果你遇到這麼一位上司,你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多點頭,少搖頭,唯唯諾諾是最佳選擇。但你要多一個心眼,萬一他要你做的事是一個圈套,你也不必當面翻臉,只需找藉口推諉不幹即可。碰到這樣的同事,最好的應付方式是敬而遠之,能避就避,能躲就躲。辦公室裡他要親近你,找一個理由立即離開,做事不要和他搭伴兒。

鬼谷子認為,嘴巴是用來吃飯的,而不是用來亂講話的,因為言多必失。

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如果經常對身邊的人和事評頭論足,容易惹怒領導或同事,從而埋下災禍的導火線。做人如果常在眾人之中鼓脣弄舌,搬弄是非,隨意嘲笑他人,都不是一種好現象,這種現象如果不能及早糾正革除,總有一天,會自食苦果。

身在職場,要儘量少說話,不加註意就有可能自毀前程。職場上,我們每天和客戶、同事、領導之間難免有話要說。說什麼、怎麼說,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都應該有講究。很多時候,有些人吃虧就是因為沒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即使十句話說對九句,也未必有人稱讚你,可你如果說錯一句話就會立刻受到指責。所以一個有修養的人寧可保持沉默,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話不能隨便說。

所謂病言,就是由於氣力不足而說的話;所謂憂言,就是由於內心煩悶而說的話;所謂怒言,就是由於心懷不滿而說的話;所謂喜言,就是由於放鬆而說的沒有重點的話。以上五種言辭只有把握好才能使用,只有必需時才能使用。

少說,並不是讓我們不說,而是讓我們說該說的話,恰如其分地說話,絕不可胡說、亂說。

如果你不能夠確定自己要說的話對人、對事是否有益無害或者利多害少,那就不如不說。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多做少說,踏實做人。

在競爭過程中,應善於觀察分析事物矛盾和自身的利害關係。在敵人內部沒有矛盾的時候,或者矛盾不明顯的時候要善於製造矛盾,使之自相瓦解。利用或有意激化敵人之間的矛盾,從而化解自己和他人的矛盾。反之,對那些有利於敵不利於己的矛盾,則盡力使其緩和,直到清除矛盾。

一位公司管理者想要趕走被他視為眼中釘並對企業發展有滯礙的人,但這個人的根基深厚,如果一開始就直接把矛頭指向這個人,勢必會遭到反擊。

於是,不妨先不動聲色地對其他部門進行人事變動或裁員,使公司的職員漸漸習慣這種衝擊。然後,再把矛頭指向原定目標。這時候,經歷了數次的人事變動,人們對後來的衝擊已經麻木了,反抗的慾望弱了,事情就容易處理得多。

總之,隱蔽策動術是一種符合規律的高超謀略,我們應該根據情況的變化靈活運用。

第五章 沒有才幹無法立足,不講團結無處安身

派系有爭鬥,夾在中間的人就面臨著選擇的問題。要想長久立足,必須對形勢有正確的判斷,過於投機和選錯了人,都會影響日後的發展。一旦選準了人,就要毫不猶豫地跟從。立場鮮明、始終如一地對待他人,才能贏得長久的友誼與信任。

在單位或組織內部,往往存在著種種“派系鬥爭”。派系鬥爭不是以原則定是非,而是以人事定是非,在工作中黨同伐異。只要是自己一派的,無論何事都予以支援;不是自己一派的,無論何事均予以反對。

先冷靜而客觀地對比雙方的實力,關注形勢的動態發展,然後再對未來情況作出儘可能精確的判斷。這樣就可根據綜合情況,決定站在誰的隊伍。

站隊其實就是選擇那些有共同利益追求的人,而且確保合作過後,他很難對你構成致命傷害。這需要對對方有明確的判斷,瞭解他的人品、能力、行事風格等,同時,對周圍的形勢及人心向背等也要有清醒的認識。

與互相存有矛盾的上司們周旋時,你可以採取“等距離外交”策略。即你要與上司們保持同等距離,不親此疏彼,要一視同仁。這是一種最為明智的做法。從理論上說,在應對互相存有矛盾的上司時,採取中立的態度是可取的。也就是說,採取一種等距離的工作方式,跟誰都不過分密切。或者說,完全從一種純工作的角度著想,沒事儘量少與上司們打交道。特別要注意不讓其中一個上司認為你是另一個上司的人。

面對派系鬥爭,需要靈活巧妙地應對。從理論上說,在與互相存有矛盾的人相處時,採取中立的態度是可取的。但“中立”不是“騎牆”。現實生活中,那些兩面倒的人被稱為“騎牆派”。騎牆派就是牆頭草,沒有自己的主意,誰勢大就倒向誰。騎牆派向來因它的無立場而遭人反感,今天站在這一邊,明天又走向了那一邊,這時雙方都會視你為敵人,而當他們發現你並非敵人時也不會原諒你而會選擇鄙視你。

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這一方的利益。凡是計謀不可能同時忠於兩個對立的君主,必然要違背某一方的意願。身在職場,無法保持中立時就要作出明確的選擇,妄想兩邊討好的人很可能左右都落空。

“騎牆群”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時,老想著討好、遷就身邊人,這樣會活得沒有自我,活得太累。既想討好每一個人,又想不得罪每一個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討好每一個人,容易吃力不討好。

慣於“騎牆”的人,目的是誰也不得罪;但誰也不得罪,到最後很有可能就是得罪了每一個人。這樣的人或許可以討好一時,但不可能愚弄長久,末了終會為人唾棄。人們大都不喜歡“兩面派”,不喜歡模稜兩可的語言。人間自有公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在站隊問題上,一定要有明確而清醒的認識與選擇。

要想長久立足,必須對形勢有正確的判斷,並有自己的一定之規,過於投機和反覆改變,都會遭人唾棄,影響最後的成功。對一個人來說,方向和抉擇至關重要。選擇的對錯,決定日後的生存狀況。選準人,立場鮮明、始終如一地對待,才能贏得長久的友誼與信任。

職場上選準老闆非常重要。這需要權衡利弊、明智取捨,絕不可憑一時感覺,盲目決斷。在選擇老闆的過程中要正確判斷,這會使你避免因“看錯人,跟錯人”造成的遺憾及損失。

一旦選準了靠山,就要忠誠地跟從,但跟從不是依附,而是藉助。不管跟從於誰,都要給自己留後路。因為強弱形勢瞬息萬變,今天的強者,或許就是明天的弱者,甚至會是慘不忍睹的失敗者。你依附過深,不留後路,到時難免跟著一起毀滅。

能有一個硬靠山雖然很好,但它不會總靠得住,甚至還有倒的時候。只有一個靠山,就等於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一張牌上,一旦這人身敗名裂,自己不但失去了依靠,說不準還會連累自己。

其他政治勢力的態度可以不聞不問。殊不知,在政治舞臺上,沒有永遠不倒的靠山,將一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一個人身上,有朝一日,他轟然倒下,你該怎麼辦呢?

要想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有時候需要“狡兔三窟”。

單位越大,人際關係越複雜,複雜的利害關係容易產生“派系”問題。因此身在職場的人必須多聽、多看、多瞭解單位內的人際關係,儘可能冷眼旁觀,以糊塗的表象應對各方的爭鬥。千萬不要有輕易跟哪個部門領導結成同盟的想法,公司的事情和祕密永遠比你想象得要複雜和深奧得多,不明瞭此點,就很容易成為某次鬥爭的犧牲品。

總之,處世的藝術,其實是一個平衡的藝術,既要左顧右盼,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顧後,考慮到事情的前因後果。要想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多長几個心眼,這是靈活處世的最優選擇。

距離法則指的是,人際交往應找準合適的距離,交往距離過近不如遠一些。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遠,關係會顯得生疏;但也不能距離太近,太近了關係太過親密,勢必會出現摩擦、厭煩,同樣也不能更好地施加影響。

戴高樂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深思。如果沒有距離,領導決策就會過分依賴於祕書或者某幾個人,進而使他們假借領導名義謀一己之私,後果將會非常嚴重。所以,與下屬相處還是保持一定距離為好。

在上下級之間,領導者有尊嚴才有神祕感,才能影響人。一旦上下級之間過於親密,就會失去這種神祕,領導者的吸引力也就會蕩然無存。因為“親近滋長輕視”,任何人在他的貼身侍從眼裡都成不了什麼英雄。因此,上下級之間不可以過親,否則會造成彼此的傷害。

在人際交往中,必須同他人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離,在經濟上保持相對獨立,在行動上不形影相隨。

假如你只親近個別領導,對正直的領導者來說,他可能會這樣想:此人拉關係

倒挺在行的,工作恐怕是做不好的;對不夠正直的領導者來說,他也許會這樣考慮:此人大概沒有多少能耐,一來就得依附我,以後可以當工具使。這樣一來,你必定會在今後的交際中處於被動。

鬼谷子的定位是:互相利用,利則趨,害則離。

職場中離不開借力,你借我力,我借你力,互惠互利。但是切記:不會有永遠的朋友,可以做盟友,卻不要做死黨,和誰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第六章 表面風光是虛文,控制局面是目的

借刀殺人之計屬陰謀而非陽謀。平常之時,不可不防;非常之時,不可不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可謂把“借”字文章做得老練精妙。

借刀殺人的計謀主要體現在善於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善於利用或者製造敵人內部的矛盾,達到取勝的目的

“借刀”為聰明人的謀勝之術。“借刀”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借人力、借財物、借條件、借謀略、借媒介、借勢力幾種。如果一個人能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並能夠把握彼此之間進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時候借力發揮,利用一下各方面的力量,自然會更利於事情的進展。

欲擒故縱中的“擒”和“縱”,是一對矛盾。其中,“擒”是目的、結果,是實質;“縱”是方法、手段,是表象。

先放他一馬,目的在於使對方的鬥志逐漸懈怠,逐漸消耗對方的體力、物力,然後再尋找機會,全殲敵軍,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

一般來說,人們普遍都有種逆反心理,你越屈就,他越是端架子,想辦的事兒就很難談成了。如果你心平氣和,若即若離,擺出一副可有可無的姿態來,對方看見了,無形中就會產生這樣一個印象:他實力雄厚,但自己的時間有限,要辦什麼事,趕緊趁早吧!

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心裡有什麼想法,不要輕易地表露出來。

沉不住氣的人在冷靜的人面前最容易失敗。如果你說的比實際需要的少,必定會令你看起來更有威望。如果你能小心翼翼地控制要吐露的思想,他人就無法洞察你的真實意圖,從而會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在你的面前。

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掌控他人,心裡有什麼想法,不要輕易地表露出來。清代重臣曾國藩深諳控制情緒之道,他不僅自己常常檢點自己的言行是否表現欲太強,而且對其下屬有這一傾向的人也及時教誨。不敢再胡言亂語了。

要懂得控制情緒,別輕易表現喜怒哀樂。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災禍,必須嚴守“深藏不露”的原則,也就是說,不亂髮議論,不顯露你的企圖,不結黨結派,不讓別人窺出自己的底細和實力,這樣對手就難以鑽空子了。

收斂一下你率真的性格吧,在你走向社會之後,就不要再隨意流露情緒。在人際交往中,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到喜怒不形於色,不讓自己的哀樂成為別人利用的物件。如果你不想被別人控制,就得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必要時偽裝自己,深藏不露。

先謀而後動是一種策略,是一種智慧,是人生的指南針,我們都應該先謀而後動,為自己謀一個光燦的未來!

做事情要以用智為上,那些只憑蠻力鬥狠之人,在人生的競技場上只能是個失敗者。如果你一味使蠻力,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如果你能隱藏起自己的目的,採取奇策去做事,這樣就可以避開眼前的危機而化險為夷。

自古以來,成功人士的計謀總是不同凡響的。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打破常規的做法可以從中演繹出變化無窮的奇招妙策。

棋壇上有句話,叫“一招錯,滿盤皆輸”。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會到“招法”對成功的重要性。從普遍的意義上看,招法越是奇特,勝算的把握性越大。

第七章 明路是選出來的,麻煩是躲出來的

亨利·比徹爾說:“一個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應該得到什麼,而是自己是什麼。”我們一定要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才,該從事什麼職業,適合做什麼工作。認識你自己,開發屬於你的領域,這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鬼谷子認為,“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意思是,要想掌握情況,要先從自己開始,只有瞭解了自己,然後才能瞭解別人。你要分析自己的各個方面,把自我的獨特價值或能力找出來,然後採取措施進一步提高、改進,這樣不管做什麼事,才有勝算。

人的智慧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某種領域智慧的優勢和弱勢,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慧的最佳點,使自身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最重要的是你應該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短項是什麼,之後要做的就是敢於放棄短項,將你的生活、工作和事業發展都建立在你的優勢上,這樣你才會更容易成功。

每個人在生活中經常面臨著種種抉擇,在抉擇之前難免要反覆權衡利弊,再三仔細斟酌,甚至猶豫不決。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機會稍縱即逝,如果猶豫不決,就會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思維決定一個人的路途。無論是解決新問題,還是對舊問題尋求新的解決方案,善於改變自己的思路,不按照常理去想問題,就會取得非同一般的成效。

人總會遇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但你的思路絕不能被鉗制住,只要思路是活的,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第八章 看清周圍情勢,不扯逆風之帆

競爭謀略的根本不在於力氣,而在於看清周圍情勢。利用形勢所產生的力量去做事,就能夠以弱勝強。社會複雜多變,環境有利時,就積極進攻,環境不利時,就隱藏自己,等待時機。只有把握好進退的分寸,根據情勢靈活應對,才能順利達成目的、贏得成功。

“貴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能力出眾的人,無論在經驗、專長、知識、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勝一籌。有貴人相助,的確對事業有助益。一個聰明的人知道,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有時候單憑個人的努力很難達成目的,這就需要尋找能夠幫助自己的人。

也許你正一窮二白,還沒有足夠的資本開創自己的事業,那麼你不妨試著尋找生命中的貴人。使自己成為一流人物的途徑之一,就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裡,要積極設法與站在優勢地位的人交往,並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和精華,這對你的生活和工作必將大有助益。有心者要常去結交那些極具影響力的人物。當你變成他的圈子裡的人後,在他的影響和幫助下,你自己本身也會自發產生一種向上的動力。

人只有認清形勢,並抓住相應的機會,才能使自己消災免禍,有所收穫。

當時局已經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有智慧的人在此情況下是不會迎著風頭上的,他們懂得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靜觀事態變化,尋找合適的時機。

在順境中,會面對很多機遇和有利條件,一定要堅決果斷地把握機會,大踏步前進;在逆境中,有很多挑戰和阻礙前進的不利因素,你一定要懂得進和退的選擇

退是為了更好的進,今天的退是為了明天的進,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甚至更多步。所以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捭闔有度,適時進退。這種靈活的選擇是一種隨機應變的智慧,往往會影響甚至改變人生。

在說話過程中,委婉在於含蓄地表達,不僅讓人接受,還可深得人心。學會含蓄,懂得委婉,可增強說服效果。所以,我們應當掌握好這一有利於人際交流的語言表達方式。

“剛柔術”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武器。“剛”是指一個人剛直不阿、堅持原則,但一味的剛,就容易折斷。古往今來,有太多人由於“剛”而招來災難,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柔,就是要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在細枝末節上適時、適度地讓步、彎曲,以達到雙方滿意的雙贏狀態,但一味的柔,則難免會變得軟弱,易受人欺。為人處世,只有剛柔並濟、外圓內方,才能順利地達成目標。

處世應剛柔相濟。剛,是指一個人有自己的原則和價值標準,不被人所左右。儘管每個人處世的方法不同,但都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持有單純的想法。在現實世界裡,過度的單純不是一種可愛,而是一種幼稚。做人單純本身不是錯,而關鍵是社會環境複雜,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要懂得適度偽裝自己,以防被人欺詐被人騙。這是處世和生存的基本條件。

“裝瘋賣傻”是一種臨危之時收斂鋒芒、韜晦待機的應變戰術。它既能有效地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又能出人意料地獲得成功。運用這種戰術的分寸在於“裝假”必須“成真”,必須做到天衣無縫,才能真正起到欺瞞對方,保護自己的作用。

第一章 言辭講究分寸,行動不能放肆

古人云:“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如果說一個人總是喜歡顯露自己的才幹,表現自己的優秀,那麼他必然會遭受很多的挫折,這是做人不諳世事的表現。在現實生活中,人應當適當隱藏自己的鋒芒,以避開一些明槍暗箭。

所以,我們要學會隱藏自己,“才華須隱”不僅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競爭的方式。在名譽、利益面前,儘量不要表現得過於熱衷,以免成為眾人嫉妒、排擠的物件。即使有所追求,也應該在表面上含而不露,應該有技巧地去贏得他人的認同。

自己懂了一點東西,就自高自大驕傲於人,這就好像盲人手執燈燭,照亮了別人,自己卻看不到光明。因此,我們要善於看輕自己,這其實是一種高明的人生策略,它需要豁達的胸懷和冷靜的思考。

人在順境時最易忘乎所以、失去警惕,一忘形種種惡念和惡行就會趁隙而入,這樣往往會栽跟頭。所以,做人貴在以超然之心看待自己的得與失,要做到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失態。

每個人都會有短處、隱私,這也許是生理上的,也許是隱藏在內心的不堪回首的經歷。交往中,切不可拿對方的缺陷來開玩笑,因為對任何人來說,擊中痛處,都會引起別人的不快,甚至使他們做出過激行為。不揭人短、不暴露人隱私,這不僅是一種公德,也是一種修養。

承認錯誤雖然是一件好事,但願意承認錯誤的人終究很少。心理學家高伯特說:“人們只在不關痛癢的事情上才象徵性地認錯。

能駕馭自己的感情,才能真正駕馭自己。人是有理性的,人的行動不僅受到情感的支配,而且要受理性的控制,學會自律,明智取捨,不但有利於事業

的發展,更有利於生活的愉悅。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建立起“可”、“否”的觀念。明確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事先在腦海中有一個判斷是非好壞的標準。以這個標準為參考,才能認識到自己行為是否正確,才能學會控制自我。

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自律便會成為一種習慣。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你的人格和智慧也會因此變得更完美。

第二章 保持自知之明,棄非分之想

人往往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左右、異化,不知不覺地變得世故起來,但如果身處期間,卻能出汙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這可謂真功夫。

世故是一種“病”態,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勢力,而成熟則是長期修煉的結果,是一種人生獨特的美。

一個成熟的人懂得換位思考,樂於退讓,遇到一切不順心的事、討厭的人,都能從容應對不傷和氣又不失立場。成熟的人,不怨天尤人,不媚俗媚上,不人云亦云;做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處世不卑不亢,淡定自若。成熟者遇事頭腦冷靜,堅持原則,有主見,自己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成熟者對事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作敢當,往往小事糊塗,大事清楚。

如果一味追求世故圓滑,逢場作戲,勢必會鑽進自己的圈套,後悔往往來不及。生活歷練中,我們應讓自己有一雙會分辨真善美的眼睛,並堅持自己應該堅持的東西,不媚俗、不盲從。


更多資訊請關注下方微信公眾號:

qrcode_for_gh_7159fb337d37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