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料結構圖文解析之:佇列詳解與C++模板實現

資料結構圖文解析之:佇列詳解與C++模板實現

正文

回到頂部

0. 資料結構圖文解析系列

回到頂部

1. 佇列簡介

回到頂部

1.1 佇列的特點

佇列(Queue)與棧一樣,是一種線性儲存結構,它具有如下特點:

  1. 佇列中的資料元素遵循“先進先出”(First In First Out)的原則,簡稱FIFO結構。
  2. 在隊尾新增元素,在隊頭新增元素。
回到頂部

1.2 佇列的相關概念

佇列的相關概念:

  1. 隊頭與隊尾: 允許元素插入的一端稱為隊尾,允許元素刪除的一端稱為隊頭。
  2. 入隊:佇列的插入操作。
  3. 出隊:佇列的刪除操作。

例如我們有一個儲存整型元素的佇列,我們依次入隊:{1,2,3}

新增元素時,元素只能從隊尾一端進入佇列,也即是2只能跟在1後面,3只能跟在2後面。
如果佇列中的元素要出隊:

元素只能從隊首出佇列,出佇列的順序為:1、2、3,與入隊時的順序一致,這就是所謂的“先進先出”。

1.3 佇列的操作

佇列通常提供的操作:

  1. 入隊: 通常命名為push()
  2. 出隊: 通常命名為pop()
  3. 求佇列中元素個數
  4. 判斷佇列是否為空
  5. 獲取隊首元素

1.4 佇列的儲存結構

佇列與棧一樣是一種線性結構,因此以常見的線性表如陣列、連結串列作為底層的資料結構。
本文中,我們以陣列、連結串列為底層資料結構構建佇列。

回到頂部

2.基於陣列的迴圈佇列實現

以陣列作為底層資料結構時,一般講佇列實現為迴圈佇列。這是因為佇列在順序儲存上的不足:每次從陣列頭部刪除元素(出隊)後,需要將頭部以後的所有元素往前移動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時間複雜度為O(n)的操作:

可能有人說,把隊首標誌往後移動不就不用移動元素了嗎?的確,但那樣會造成陣列空間的“流失”。
我們希望佇列的插入與刪除操作都是O(1)的時間複雜度,同時不會造成陣列空間的浪費,我們應該使用迴圈佇列。
所謂的迴圈佇列,可以把陣列看出一個首尾相連的圓環,刪除元素時將隊首標誌往後移動,新增元素時若陣列尾部已經沒有空間,則考慮陣列頭部的空間是否空閒,如果是,則在陣列頭部進行插入。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佇列是空佇列還是已滿呢?

  1. 棧空: 隊首標誌=隊尾標誌時,表示棧空,即紅綠兩個標誌在圖中重疊時為棧空。
  2. 棧滿 : 隊尾+1 = 隊首時,表示棧空。圖三最下面的佇列即為一個滿佇列。儘管還有一個空位,我們不儲存元素。

2.1 迴圈佇列的抽象資料型別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LoopQueue
{
public:
    LoopQueue(int c = 10);
    ~LoopQueue();
public:
    bool isEmpty();        //佇列的判空
    int size();            //佇列的大小
    bool push(T t);        //入佇列
    bool pop();            //出佇列
    T front();            //隊首元素
 
private:
    int capacity;
    int begin;
    int end;
    T*  queue;
};
  1. begin:隊首標誌
  2. end:隊尾標誌
  3. capacity:陣列容量
  4. queue:陣列

2.2 佇列的具體實現

佇列的操作非常簡單,這裡不再多說

template<typename T>
LoopQueue<T>::LoopQueue(int c = 10)
: capacity(c), begin(0), end(0), queue(nullptr)
{
    queue = new T[capacity];
};
 
template<typename T>
LoopQueue<T>::~LoopQueue()
{
    delete[]queue;
}
 
template <typename T>
bool LoopQueue<T>::isEmpty()
{
    if (begin == end)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template<typename T>
int LoopQueue<T>::size()
{
    return (end-begin+capacity)%capacity; //計算佇列長度
};
 
template<typename T>
bool LoopQueue<T>::push(T t)
{
    if (end + 1 % capacity == begin) //判斷佇列是否已滿
    {
        return false;
    }
    queue[end] = t;
    end = (end + 1) % capacity;
    return true;
};
 
template <typename T>
bool LoopQueue<T>::pop()
{
    if (end == begin) //判斷佇列是否為空
    {
        return false;
    }
    begin = (begin + 1) % capacity;
    return true;
};
 
template <typename T>
T LoopQueue<T>::front()
{
    if (end == begin)
    {
        return false;
    }
    return queue[begin];
};

2.3 迴圈佇列程式碼測試

int main()
{
    LoopQueue<string> queue(6);
    queue.push("one");
    queue.push("two");
    queue.push("three");
    queue.push("four");
    queue.push("five");
    cout << "佇列長度" << queue.size() << endl;
    while (!queue.isEmpty())
    {
        cout << queue.front() << endl;
        queue.pop();
    }
    getchar();
    return 0;
 
}

測試結果:

佇列長度5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回到頂部

3. 鏈佇列

鏈佇列是基於連結串列實現的佇列,它不存在陣列的O(n)的元素移動問題或空間浪費問題。我們所要確定的就是連結串列哪頭做隊首,哪頭做隊尾。
顯然我們應該以連結串列頭部為隊首,連結串列尾部為隊尾。儲存一個指向隊尾的指標,方便從連結串列尾插入元素;使用帶頭節點的連結串列,方便從連結串列頭刪除元素。

3.1 連結串列節點

template<typename T>
struct Node
{
    Node(T t) :value(t), next(nullptr){}
    Node() = default;
 
    T value;
    Node<T> * next;
};
  1. vaule : 連結串列節點的值
  2. next : 指標,指向下一個節點

3.2 佇列的抽象資料型別

鏈佇列提供的介面與迴圈佇列一致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LinkQueue
{
public:
    LinkQueue();
    ~LinkQueue();
 
    bool isEmpty();
    int size();
    bool pop();
    void push(T t);
    T front();
 
private:
    Node<T>* phead;
    Node<T>* pend;
    int count;
};

3.3 佇列的具體實現

template<typename T>
LinkQueue<T>::LinkQueue()
    :phead(nullptr),pend(nullptr),count(0)
{
    phead = new Node<T>();
    pend = phead;
    count = 0;
};
 
template <typename T>
LinkQueue<T>::~LinkQueue()
{
    while (phead->next != nullptr)
    {
        Node<T> * pnode = phead;
        phead = phead->next;
    }
};
 
template <typename T>
bool LinkQueue<T>:: isEmpty()
{
    return count==0;
};
 
template <typename T>
int LinkQueue<T>::size()
{
    return count;
};
 
//在隊尾插入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LinkQueue<T>::push(T t)
{
    Node<T>* pnode = new Node<T>(t);
    pend->next = pnode;
    pend = pnode;
    count++;
};
 
//在隊首彈出
template <typename T>
bool LinkQueue<T>::pop()
{
    if (count == 0)
        return false;
    Node<T>* pnode = phead->next;
    phead->next = phead->next->next;
    delete pnode;
    count--;
    return true;
};
 
//獲取隊首元素
template<typename T>
T LinkQueue<T>::front()
{
    return phead->next->value;
};

3.4 佇列的程式碼測試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LinkQueue<string> lqueue;
    lqueue.push("one");
    lqueue.push("two");
    lqueue.push("three");
    lqueue.push("four");
    lqueue.push("five");
    cout << "佇列的大小" << lqueue.size() << endl;
    while (!lqueue.isEmpty())
    {
        cout << lqueue.front() << endl;
        lqueue.pop();
    }
    getchar();
    return 0;
}

執行結果:

佇列的大小5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回到頂部

4. 佇列的完整程式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