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5星|馬伯庸《顯微鏡下的大明》:可靠史料中找出來的4+2個大明案例/故事

5星|馬伯庸《顯微鏡下的大明》:可靠史料中找出來的4+2個大明案例/故事

b2c 預算 徹底 成了 歷史 none 理想 ref 防禦

顯微鏡下的大明技術分享圖片

技術分享圖片

全書是6篇相對獨立的文章,4長2短,5個法律案件,1個檔案館史料。作者依據學者整理出的史料再整理,或者直接根據史料翻譯改寫。情節都是幾經反轉,內容比較吸引人。

內容確實如書名所說,能通過這些故事看到明代社會運行的具體細節。

比專業歷史資料好看,可信度顯然超過大部分通俗歷史讀物。文章後面都附了參考資料來源或資料提供者姓名。

6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1:歙縣絲絹案:隆慶三年,徽州府歙縣管錢糧的小吏帥嘉謨發現徽州府稅賦中有一筆“人丁絲絹”,每年要繳8780匹生絹,單獨由徽州府下轄的歙縣繳納,徽州府其他5縣不用管。仔細計算後他認為有問題,應該由6縣分攤這筆稅賦。帥嘉謨越級上訪,官司幾經轉折,最嚴重的時候徽州府幾乎人人不得安寧,休寧縣甚至鬧起了自治。最終徽州府官員商議了一個妥協方案:歙縣少交一些絲絹稅,少交的部分用兵備道的一個不合理稅收來沖抵;

2:婺源龍脈案:萬歷年間,婺源人認為他們近年科舉考取人數太少,是因為有農民在婺源龍脈上采石灰,因此要求政府劃出保護區,禁止破壞龍脈。結果只有頭腦清楚執行力極強的知縣可以真的保護龍脈,執行力稍差則很快有人因為利益驅使繼續到龍脈采石灰。雙方一直爭鬥到清末;
3:歙縣呈坎鎮羅氏祖墳的廟產爭奪案:羅氏先祖在唐末遷到本地,後人在本地聚居,並在祖墳旁建了寺廟供奉祖先,把一些宗族田產劃撥給寺廟。到嘉靖年間,寺廟的主持法椿竟然想把羅氏祖墳趕走,霸占田產。又是經過多次訴訟上訪,經過嘉靖皇帝的批示,最終羅氏沈冤昭雪,法椿交代了罪行;
4:大明戶籍檔案庫始末:明朝的戶口檔案庫叫黃冊庫,在南京玄武湖。朱元璋推行戶籍制度後就開始興建。朱元璋規定每10年全國清查一次戶口,清查後的戶口檔案存放到黃冊庫。結果執行到後期黃冊質量越來越差,還給人民帶來許多額外負擔,最後有一部分成了南明政府做軟甲的材料,大部分被清政府當廢紙賣掉,剩下的成為故宮八千麻袋檔案的一部分;
5:胥吏的盛宴:一個胥吏吃拿卡要的小案子;
6:正統年間的四條冤魂:一個誣告案,幾經反轉,4個涉案小人物喊冤被殺,一些高官受到牽連。

讀後有3個小疑問,書中沒交代,不知有沒有當代學者做過研究:
1:歙縣絲絹案,帥嘉謨認為是200年前有人做了手腳把絲絹稅改到歙縣頭上,吳琯給出反駁認為他的計算不對,他們倆誰的計算是對的?
2:歙縣人憑空多出一筆賦稅,納稅人都沒覺察?居然是小吏從文書中發現疑點?
3:呈坎廟產爭端,寺廟田產是從唐朝延續過來的,改朝換代的時候有沒有做產權的認定?

6篇文章以前都免費放到了網絡上,跟書中內容對照,書做了一些微調,刪掉了一些彩圖。

書皮印刷質量欠佳,看之前是綠色的,看完後已經被磨出不少白點。

技術分享圖片

總體評價5星,非常好。

以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

1:帥嘉謨翻出了歷代戶部給徽州的勘合——類似於收據,上面寫得很明白:“坐取徽州人丁絲絹。”也就是說,南京承運庫要徽州征發的科目,是“人丁絲絹”,而且沒有指明由哪個縣單獨繳納,一般默認是六縣均攤。而帥嘉謨再去查徽州府發給六縣的催繳文書,卻發現“人丁絲絹”這個科目沒了。只有歙縣的交稅科目裏,多了一個“夏稅生絲”。P20

2:獲得了戶部的支持,帥嘉謨這趟進京之旅,可謂圓滿結束。接下來,他只要趕回徽州,等著配合上峰調查就夠了。帥嘉謨高高興興地離開南京城,踏上了返鄉之旅。他不知道,此時一道死亡威脅的陰影,已經悄然籠罩在他的頭頂。P24

3:在接下來的半年裏,整個江南官場可真是熱鬧非凡。有歙縣的老百姓去找兵備道告狀,有婺源縣的不平士人去應天巡撫那兒告狀,有績溪縣士民跑到應天巡按那裏訴苦。只要和徽州事務沾邊的衙門,幾乎被他們騷擾了一個遍。兩院,兵備道的衙署門庭若市,告狀的比送禮的人還多,幾乎演變成了全民大訴訟的熱鬧局面。P37

4:隨之而來的,還有帥嘉謨的一份報告。在報告裏,帥嘉謨說,洪武十四年造的黃冊,缺損甚多,尤其是最關鍵的“乙巳改科”以及當年四月一日改科的記錄,完全丟失。P45

5:在先後數次大舉動上,議事局展現出了很強的協調能力,短時間內造起了極大的聲勢。程任卿一看民心可用,趕緊發動他們征集捐款,每一石糧米征銀六分,用以維持運營。老百姓看到好幾個當官的都被迫妥協了,覺得這個議事局確實能幹大事,紛紛慷慨解囊。大筆大筆的錢財,就這麽流進紫陽書院。P55

6:徽州府一直在交納“協濟金衢道兵餉銀”,這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既然沒人通知取消,那麽就繼續交下去好了,也沒人追究它是怎麽產生的。那筆絲絹稅也是同樣的道理,歙縣不也默默地交了兩百年嗎? P65

7:這個方案,可以說是集妥協、折衷之大成,把負擔壓力分散到歙縣、徽州府、兵道、金衢道等諸多方面。這樣一來,歙縣少交了兩千多銀子,心滿意足;五縣一點負擔不用加,也心滿意足;徽州府和兵道略吃了點虧,但消弭了一場大亂,杜絕隱患,也合算。P66

8:徐公申是蘇州長洲人,他利用提調之權,故意把老家蘇州、松江、常州三府的卷子和江北的廬州、鳳陽、淮安、揚州四府混在一起,先送進考官房裏;等到閱卷過半,他再把應天、鎮江、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六府的卷子送進去。P78

9:可是在風水理論裏,龍脈以山石為骨,以土為肉,以水為脈,以草木為皮毛。如今這些灰戶在船槽嶺天天鑿石挖土,伐木焚林,等於是在龍身上一塊塊地剜肉下來。本縣龍脈天天被灰戶淩遲,這婺源士子在科場上不吃癟才怪呢。P82

10:一個典故,便大佬們的心態表達明白了。大佬們的訴求簡單明了,要求官府“立石嚴禁,以杜鑿伐。”徹底禁絕燒灰行為。譚昌言是縣官,自然知道婺源有燒灰的營生,更知道這產業的利潤有多大。光是清華鎮的稅卡,每年就能從石灰貿易裏收得上千兩白銀。P84

11:而官贖的做法是:由婺源縣衙出面,以官方身份贖買山民們的地契,把船槽嶺附近散碎的私地變成一整塊官地,這樣官府實行禁灰政策,便名正言順了。而灰戶們賣地換得銀錢,去買田也罷,去跑商幫也罷,有了活路,自然也就不鬧了。P87

12:船槽嶺燒灰雖然自嘉靖四十三年始,但灰稅卻恰好是從萬歷二十四年開始收的。收上來的稅款,被公公們直接送進萬歷皇帝的小金庫,根本不經過婺源縣、徽州府以及南京承運庫這條國庫線。他們收了多少銀子,地方政府無從監管。於是事情尷尬了。婺源縣可以下禁灰之令,卻無免稅之權。誰那麽大膽子,敢替皇上省錢?P92

13:兩個月前,也就是萬歷三十三年十二月。萬歷皇帝頂不住朝野對礦稅的抗議浪潮,不得不下旨宣布停礦分稅,將此前開采的礦場悉數關停,榷稅也不讓太監們收了,統統轉交當地有關部門。萬歷皇帝的礦稅之策,就此告終。P95

14:原來真正掌握這個產業的,不是“灰戶”,而是那些“囤戶”。這些人多是當地豪強出身,他們雇傭窮人進山挖礦,然後再集中販賣去清華鎮。這個模式,其實也算不得什麽秘密。當年譚昌言解決“灰稅”問題的關鍵,不是要找船槽嶺的包稅人協商麽?他找到的,正是這些聚灰的囤戶。P98

15:經過這麽一番眼花繚亂的神操作,婺源的龍脈禁令形於虛設,反成了囤戶排除競爭對手、擴大生產的保護傘。金汝諧搞清楚這些門道之後,瞠目驚舌,深深被婺源的民間智慧所震撼。P100

16:趙昌期親很好奇,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原來自從有了燒灰業之後,十七都和十八都、二十三都、四十三的當地居民經常越界,去別人山裏鑿巖,運回自家灰窯裏燒。四都之間,沒少因為這種糾紛發生爭鬥,幾十年下來,幾乎成了仇人。P105

17:這簡直神了!這邊廂趙知縣的保龍方案才開始執行,那邊廂婺源就出了一個進士。這一定是龍脈感於真誠的愛護之心,終於顯靈啦。風水之驗,如響斯應。P106

18:婺源士紳們將所有相關的保龍文書都搜集起來,合訂成了一本書,叫做《保龍全書》。以期讓婺源後輩知道,曾經有那麽多人為了本縣文脈嘔心瀝血。不過在做這本書時,編簒者們有意無意地,只收錄了自家和官府的各類文書,對於灰戶、囤戶的狀書、抗辯、呈文等一概不取。P124

19:法椿的主張很簡單:流水保簿是最具權威性的官方證明,足見官府承認楊幹院的產權在寺僧手中,並無與羅氏有關的字樣。禪院內的建築該如何處置,只有寺僧有權決定。P138

20:羅家足足湊出差不多四千兩銀子,按當時的物價,可以買八千石大米。打個官司而已,用得著這麽多錢麽?還真說不定。P140

21:這次與羅氏對決,法椿故技重施,讓佛圓、能霓兩位勞模再“死”一次,借此誣陷羅氏。羅顯認為這是一條絕好的證據,憑它一定可以扳倒法椿!他抖擻起精神,打算繼續上告,可寫完狀書卻發現,無路可走了。P163

22:無論如何,折騰了一大圈,局勢回到了嘉靖六年的原點。楊幹院的僧人們,照舊在寺內誦經禮佛;羅氏一族,照舊每年來墳前祭拜。孤墳與古寺終究沒有分開,一如從前。P170

23:換言之,黃冊最重要的功能,不止於戶籍登記,就在於強化徭役管理。從此以後,官府可以拿著百眼圖做參考,去調動百姓去服各種徭役,誰也跑不了。也正因為如此,黃冊在大明朝廷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賦役黃冊。P216

24:賦役黃冊、魚鱗圖冊和裏甲制所構成的體系,對民眾的管束和禁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密,是不折不扣的“張密網以羅民”。明清兩代被稱為中央集權的巔峰,其根源,就在洪武始建的這套底層設計裏。朱元璋的理想,至此得到了完全實現。P223

25:這種分類,是為了方便地方查詢。後湖庫存的黃冊大部分是裏冊,屬於最權威的原始資料,一旦地方上有什麽糾紛,就會來這裏調閱舊卷,平息訴訟。這是後湖黃冊庫最重要的職能之一。P232

26:你沒想錯,每一裏的黃冊,由本裏一百一十戶自己掏錢攢造,朝廷沒這筆費用。一直到州一級,才有專門的政府預算來造冊。P241

27:很快有聰明人發現了其中的漏洞:監生在二次駁查的時候,只會復查駁語相關的條目,其他內容不會再看。於是他們就發明了一招極巧妙的“聲東擊西”。P262

28:這個破綻,很快也被地方給利用起來了。比如說哪位胥吏想要作弊篡改,就先攢造一冊黃冊,數據完全真實,絕無作弊,但在裝訂時,會在石黃粉末和漿糊裏摻入蔗汁、蜜水等物。這樣一來,封面和書脊會變得頗有甜味。而紙張的天敵衣食蟲——古稱蠹魚——最喜歡吃糖類及澱粉等碳水化合物。看到這盤大餐端上來,焉有不分而食之的道理。P265

29:其實地方官衙早就不把黃冊當回事了,他們自己搞了一套戶籍,叫做實征文冊,也叫白冊,裏面記錄了當地人口、土地的真實——相對真實——情況,以方便管理,但是從不上報。P298

30:中國古代有造紙甲之法,把軟紙一層層相疊捶實,剪裁成甲,防禦效果不錯。黃冊都是上好綿紙所制,正是做紙甲的好材料。另外明軍裝備了大量火器、火箭,將棉紙搓成細條蘸上火藥,即是上好的藥撚和引火折。P295

31:在一個衙門裏,幾個“官”在金字塔尖負責決策,幾十個“吏”在金字塔中間負責調度規劃,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役”在金字塔底吭哧吭哧幹活。P306

32:等到了這樁案子審結之時,一共有十八個人被判刑。除了陶、陳、劉、王四名主犯之外,還有那四個未完解糧的解戶,那三個自願替杜山贖買的百姓,彭縣主簿手下的幾個小吏,成都府先後派去彭縣提人的幾個防夫、快手、水夫,包括陪劉景高睡覺的趙氏八兒、受賄栽贓的鄢乾、被劉景高連累的歇家張萬益,連苦主杜山與王廷美,都被關起來了P323

33:整個朝廷,都被薛瑄的遭遇震動了。馬、王二人的作為,這實在已過了官場的底線。原本觀望的官員們,紛紛設法營救。在臨近行刑之時,王振家的老仆人,做著做著飯忽然哭了,王振問他為啥,老仆人說:“聞今日薛夫子將刑也。” P332

全文完


2018左其盛好書榜,沒見過更好的榜單

2018左其盛差評榜,罕見的差書榜

2018讀過評過的400多本書

本號810篇書評的索引與書單

想跟小編討論請移步知識星球

技術分享圖片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我的公眾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

5星|馬伯庸《顯微鏡下的大明》:可靠史料中找出來的4+2個大明案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