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MP之專案質量管理

PMP之專案質量管理

專案質量管理三大過程:規劃質量管理→管理質量→控制質量

管理質量:質量是規劃出來的,質量包括產品質量和過程,人人有責,管理層承擔85%責任,滿意度最重要,質量靠預防和評估

控制質量:質量是管理出來的。質量是產品質量,質量部門負責,基層人員承擔主要責任,質量越高越好,質量靠檢查和返工

現代質量管理理論

戴明環:1983年,PDCA(P計劃,D實施,C檢查、確認,A措施)

朱蘭:質量螺旋曲線和適用性原則

克勞士比:零缺陷

六西格瑪:零缺陷

石川的魚骨圖

田口巨集一的質量在設計階段

菲根堡姆, 1983 年, 全面質量管理

JIT :零庫存,表現為按需即時供應 。

規劃質量管理

規劃質量管理的過程:①挑選標準;②明確質量管理工作;③細化測量工作;④反覆規劃;⑤編制專案質量管理

規劃質量管理的工具和技術:成本效益分析、標杆法/基準對照、實驗設計(面向x設計)、質量成本法、六西格瑪(零缺陷)、質量功能展開、軟體能力成熟度、頭腦風暴、親和圖、力場分析(力場分析是用來展示出幫助你達到期想狀態的量和阻礙縮短現狀(“實際”)與目標期望態之間差距的力量)、名義小組技術、矩陣圖、優先矩陣。

規劃質量管理的工具和技術:成本效益分析、標杆法/基準對照、實驗設計(面向x設計)、質量成本法、六西格瑪(零缺陷)、質量功能展開、軟體能力成熟度、頭腦風暴、親和圖、力場分析(力場分析是用來展示出幫助你達到期想狀態的量和阻礙縮短現狀(“實際”)與目標期望態之間差距的力量)、名義小組技術、矩陣圖、優先矩陣。
輸出:質量管理計劃、質量測量指標、質量核對單、過程改進計劃

管理質量(質量保證)

管理質量:是指通過執行規劃的系統質量活動, 確保 所有必需的 滿足要求過程 在專案中得以應用 。
管理質量過程:質量審計和過程分析。
質量審計:指進行系統的獨立查 質量審計指進行系統的獨立查 質量審計指進行系統的獨立查 質量審計指進行系統的獨立查 ,確定專案活動是否符合 組織和專案政策 、過程和序 。目標在於質量審計的目標在於識別專案中使用的那些低效率和力的政策 、過程和序 。
過程分析:指按照改進計劃中列明的步驟,從組織和 過程分析係指按照改進計劃中列明的步驟,從組織和 技術角度 識別 所需的 所需的 改進 。也包括對遇到的問題、約束條件和無價值活動進行檢查。 也包括對遇到的問題、約束條件和無價值活動進行檢查。

慣例質量有助於:

通過執行有關產品特定方面的設計準則,設計出最優的成熟產品;
建立信心,相信通過質量保證工具和技術(如質量審計和故障分析)可以使未來輸出在完工時滿足特定的需求和期望;
確保使用質量過程並確保其使用能夠滿足專案的質量目標;
提高過程和活動的效率與效果,以獲得更好的成果和績效並提高相關方的滿意程度。

質量報告的資訊可以包含團隊上報的質量管理問題,針對過程、專案和產品的改善建議,糾正措施建議(包括返工、缺陷/漏洞補救、100% 檢查等),以及在控制質量過程中發現的情況的概述。

控制質量

實施質量控制是監測並記錄執行活動的結果 ,從而評估績效 評估績效 並建議必要變更的過程。
控制質量主要過程:檢查和識別。

檢查是指檢驗工作產品,以確定是否符合書面標準。

績效審查:績效審查針對實際結果,測量、比較和分析規劃質量管理過程中定義的質量測量指標。
控制質量七圖:因果圖、流程圖、直方圖、帕累託圖、核查表、散點圖、控制圖
趨勢圖可反映 一個過程在定時間段的趨勢 ,一定時間段的偏差情況 以及 過程的改進或惡化 。
統計抽樣指從感興趣的群體中選取一部分進行檢查。適當的抽樣往可以降低質量控制成本。屬性抽樣和變數抽樣。

控制質量過程的一個目的就是確定可交付成果的正確性。開展控制質量過程的結果是核實的可交付成果,後者又是確認範圍過程的一項輸入(見 5.5 節),以便正式驗收。

總結

“ 預防”(保證過程中不出現錯誤)與“檢查”(保證錯誤不落到客戶手中);
“ 屬性抽樣”(結果為合格或不合格)與“變數抽樣”(在連續的量表上標明結果所處的位置,表明合格的程度);
“ 公差”(結果的可接受範圍)與“控制界限”(在統計意義上穩定的過程或過程績效的普通偏差的邊界)。

質量管理 8理念

1.專案經理應就執行組織的標準、政策和程式推薦改進措施;此舉深受管理層歡迎。
2. 對“制約三要素”的任何變更都考慮質量。
3. 在活動或工作包完成時應檢查質量。
4. 專案經理應付出時間提升質量。
5. 專案經理應在開始前確定衡量質的測指標。
6. 專案經理必須準備好持續改進過程的計劃。
7. 專案經理應確保審定的方式和程式得到遵循。
8. 某些質量活動可能由保證或控制部門完成。

1.如何區分質量規劃管理,管理質量和控制質量
規劃質量管理:識別專案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質量要求和標準。並書面形式描述專案將如何證明符合質量要求和標準的過程。他為管理和核實質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管理質量:把組織質量用於專案,並將質量管理計劃轉化為可執行的質量活動的過程。提高實現質量目標的可能性,以及識別無效過程和導致質量低劣的原因。
控制質量:為了評估績效,確保專案輸出完整,正確且滿足客戶期望,而監督和記錄質量管理活動執行結果的過程。核實專案可交付成果和工作已經達到主要相關方的質量要求,可供最終驗收。

規劃質量強調的是標準,管理質量強調的是全員參與過程改進和信心保證,控制質量強調的是具體的可交付成果。

2.質量政策和質量管理計劃的區別。
質量政策:特定的組織標準。
質量管理計劃:是專案管理計劃的組成部分,描述如何實施適用的政策,程式和指南以實現專案目標。

3.如何區別控制上下線和規格上下線?
控制上下限:由專案經理和相關方設定,反應了必須採取糾正措施的位置。由PM或專案團隊決定。防止超出界限,控制界限一般設定在正負3西格瑪之間。當一個點越線或者連續7個點落在均值一側時,過程失控。
規格上下限:反應了可允許的最大值最小值,由允差合同決定的。

4.如何判斷過程失控和受控?
控制圖用於確認過程是否穩定,或是否有可預測的績效。常用來跟蹤批量生產中的重複性活動,但也可以用來檢測成本與進度偏差,產量範圍變更頻率或其他管理工作成果,以便幫助確定專案是否受控。

5.質量問題的責任是如何劃分的?
管理質量被認為是所有人的共同職責,包括專案經理,專案團隊,專案發起人,執行組織的管理層,甚至是客戶。所有人在管理專案中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儘管這些角色的人數和工作量不相同。

6.審計與檢查有什麼區別?
質量審計:結構化且獨立的過程,以確定專案活動是否遵循了組織和專案的政策,過程與程式。質量審計可實現安排,也可隨機,可內部也可外部。
檢查:檢驗工作產品,以確定是否符合書面標準。檢查的結果通常包括相關的測量資料,也可在任何層面上進行。可以檢查單個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檢測專案的最終產品。
檢查也可稱為審查、同行審查、審計或巡檢等,而在某些應用領域,這些術語的含義比較狹窄和具體。檢查也可用於確認缺陷補救。
質量審計的目標:
*識別全部正在實施的良好及最佳實踐。
*識別所有違法做法,差距及不足
*分享所在組織以及行業中類似專案的良好實踐。
*積極主動的提出協助,以改進過程的執行,從而幫助團隊提高生產效率。

*強調每次審計都因對組織經驗教訓知識庫的積累作出貢獻。

7.因果圖、流程圖、散點圖、直方圖、控制圖的作用是什麼?
為了說明質量,需要資料表現質量。
因果圖:又稱魚骨圖,石川圖,將問題陳述的原因分解為離散的分支,有助於識別問題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流程圖:顯示一個或多個輸入轉化成一個或多個輸出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步驟順序和可能分支。流程圖有助於瞭解和估算一個過程的質量成本。
散點圖:在管理質量中使用。展示兩個變數之間關係的圖形,它能夠展示兩個軸的關係,一支軸表示過程,環境或活動的任何要素,另一支軸表示質量缺陷。
直方圖:展示數字資料的條形圖。
控制圖:確定一個過程是否穩定,是否有可預測的績效。常用來跟蹤批量生產中的重複性活動,也可用來檢測成本與進度偏差,產量,範圍變更頻率或其他管理工作成果。

8.控制質量和確認範圍的區別是什麼?
控制質量:目的是在使用者驗收和最終交付之前測量產品或服務的完整性,合規性和適用性。它需要用可靠的資料來證明專案已經達到發起人或客戶的驗收標準。
確認範圍:是正式驗收已完成的專案可交付成果的過程。通過確認每個可交付的成果,來提高最終產品服務或成果獲得驗收的可能性。

控制質量的輸出“核實的可交付成果”用於確認範圍的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