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容不迫——《稀缺》的讀書筆記範文3700字

從容不迫——《稀缺》的讀書筆記範文3700字

從容不迫——《稀缺》的讀書筆記範文3700字:
我們似乎經常處於這種狀態:看起來忙忙碌碌,卻還是焦頭爛額、丟三落四;看起來足夠努力,起早貪黑辛辛苦苦,日子還是緊緊巴巴捉襟見肘。我們不是不想改變,可就是不知為何,生活總把我們置入這樣的陷阱裡,越努力越困惑,越奔波越貧窮。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數不盡的勵志書籍、心裡雞湯為我們診斷病症,但是卻眾說紛紜。有的說我們缺乏夢想,有的說我們習慣糟糕,還有人讓我們自我反思,是不是心態不好、格局不夠、眼界太窄、缺乏規劃......是的,確實有這些問題。但真正的病源是什麼?有本書給了我們答案:“稀缺”。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作者是美國的賽德希爾·穆來納森和埃爾德·沙菲爾。前者是行為經濟學家,後者是認知心理學家。
稀缺?英文:Scarcity。簡言之,就是資源不足的狀態。狹小是空間的稀缺,忙碌是時間的稀缺,貧窮是金錢的稀缺,孤獨是社交的稀缺……稀缺無處不在。事實上,經濟學管理學都是研究稀缺的學問,即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以實現最大的效益。

從容不迫——《稀缺》的讀書筆記範文3700字

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僅把稀缺看成的資源的客觀束縛,也當成一種主觀心態。作者認為稀缺是一種心態,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
稀缺有稀缺的好處,它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專注當下,在應對急迫要求時做得更好、更有效率。但長遠來看,對我們的生活損害更大。
具體來說,有這樣幾個不利影響:
一、減少頻寬。什麼是頻寬?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當你的電腦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時,電腦的反應速度會變慢。或者同一時間,多個人聯網一個WIFI時,會出現掉線或網頁重新整理緩慢的情況。這就是頻寬不足的典型表現。人的心智與此類似。槍炮病菌與鋼鐵讀後感(http://m.simayi.net/duhougan/5158.html)穆來納森用頻寬一詞形容心智的容量,它包括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稀缺會俘獲我們的大腦,佔據我們的神經處理系統,降低這些頻寬的容量,使我們在應對生活的變化時,缺乏洞察力、反應遲鈍或者經常“掉線”。
舉個栗子,如果一個人很飢餓,飢餓就會俘獲他的大腦,對食物的需求會一直縈繞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這時給他安排任何事情,他都既無興趣也無精力更好地處理。事實上,科學家通過實驗已經證明,當一個人被稀缺俘獲時,他的情商、智商和意志力都是下降的。對於一個被貧窮或忙碌困擾的人,會更容易憤怒和情緒低落,更自閉,也更缺乏自控力。
二、管窺思維。管窺(tunneling),指我們專注於某一事物就會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視野”。當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緊急的事情上,並將其他事物排除在外。這種專注會讓人們從稀缺中獲益,讓人們獲得“專注紅利”。由於“目標抑制”的作用,人們在專注於某項重要事物的同時,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專注也會導致管窺,讓人們的視野變窄,從而付出沉重代價。眼前的稀缺問題總是會被放大,而與此無關的事物則會被忽略。稀缺會迫使我們專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窺則是消極的:稀缺導致我們有了管窺之見,讓我們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舉個栗子,一個被事務纏身的人,可能對新出現的情況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一個為生計發愁的人,也更難看到生活的多種可能和改變命運的機會。
三、短視。稀缺迫使我們產生了權衡式思維。所有那些沒有被滿足的需要俘獲了我們的大腦,成了我們時時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不僅如此,稀缺還會令我們犯下更為嚴重的失誤。需求的壓力始終存在於窮人心中,揮之不去,從而造就了他們自身的內化尺度,所有這些不同行為都有著同樣的明顯特徵:短視。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俘獲我們的稀缺,就存在於當下,它所產生的管窺負擔,令我們帶著短視的眼光做人做事。經常會有這樣一種情況,我們想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忙碌,疲於應付生活的各種稀缺,以至於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停下來思考和規劃未來。因為沒有規劃,所以所有的東西都是匆忙應對,臨時起意。貧窮也是一樣。一個人越貧窮,就在那些錢該花那些不該花上糾結,在省吃儉用上絞盡腦汁,以至於忘了怎樣著眼未來,做好規劃開拓資源。貧窮的更貧窮,富足者更富足。稀缺導致更嚴重的稀缺,這是個怪圈。
四、雜耍。從表現來看,稀缺的人更容易發生“借用”的行為。這其實很好理解,貧窮的人面對金錢,忙碌的人面對時間,都非常緊迫。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稀缺的人常常不擇手段的借貸和透支未來。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擁有的就會比實際應擁有的更少。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後一步,一直在償還上一個任務的支出,不管時間還是金錢。就像雜耍藝人,稀缺的人拆東牆補西牆,每天像救火隊長一樣,小心翼翼維持著艱難的生計。任何一點小小的不穩定都會威脅到生存於稀缺陷阱邊緣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餘閒去吸收這些不穩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響自己的生活。這種生活總是需要我們緊趕慢趕,在每個球就要落下的剎那開始應對,結果就在匆忙間織出了一張亂七八糟的補丁圖。
稀缺陷阱尤其會令人感到辛酸的就是,它會讓人產生一種感覺:只要再多一點資源,就能擺脫欠下的所有債務,就能逃脫這個惡性迴圈。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它的根源在於揮霍和對資源的錯誤利用,從而出現了實際的短缺。就像月光族一樣,稀缺的種子早在資源充裕時就已經種下。在資源充裕階段,我們會浪費時間與金錢。我們太過鬆懈了。以扶貧為例,有些貧困地區的人生活十分艱難,甚至還掙扎在貧困線以下。為了改善他們的生活,政府會給予他們物質和金錢上的補助。按照一般理解,有了補助,他們的生活應該會好些,可以從被動輸血到自主造血,逐漸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真實情況是,貧民拿到錢後,的確會稍解燃眉之急。然而短暫的狂歡過後,生活還是會重歸原樣。
稀缺會加劇稀缺,像電腦在執行太多的任務一樣,如果一個人頭腦中一直縈繞著眼前的稀缺,疲於應對生活事件源源不斷地侵襲,就無暇思考和規劃未來。所以貧窮之人會一直貧困僚倒,忙碌之人會永遠日理萬機,而孤獨之人會終日形單影隻,節食者只會越來越胖。
那麼,怎樣解決稀缺問題呢?
作者認為,稀缺心態是環境造就的結果,更有可能通過一些措施來加以改變。稀缺並非個人特質,而是自身創造的環境條件所引發的結果,而這些條件是可以進行管理的。我們越是深入瞭解稀缺在大腦中的發展歷程,就越有可能找到辦法去避免稀缺陷阱,或至少去減輕稀缺陷阱的影響程度。
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視野,我們可以用便籤等工具,像超市把巧克力擺在收銀臺一樣,把重要的事項放在案頭,提醒我們隨時關注,並且一有可能,就要將警醒型行為轉變成一次性行動。
讓“疏忽”等同於“默許”,意即把需要主動付出的任務變成悄悄奉獻的部分。當忽略問題存在時,改變行為的結果往往比直接與其對抗更有效。很多商家就深諳其道。比如視訊網站和物業中心,他們不會每個月打電話給你,或者通知你及時續費,而是先與你簽訂合約,在你的默許下每月扣款,在不知不覺中攫取你的財富。這一做法也可用於儲存。如果你不是一個儲存習慣良好的人,設定定期轉賬10%的錢到專有儲蓄賬戶就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如果你總忘記信用卡還款,設定自動還款就是個好主意。
節約利用頻寬。利用頻寬,就是要去分配我們有限的資訊處理能力。任何形式的技能習得,無論是去學習社交技巧還是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都需要頻寬。如果窮人缺乏頻寬,那麼他們就無法很好地掌握這些實用技能。關係時,都會用到。頻寬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做出的選擇。在充滿稀缺的世界中,漫長的截止日期就是釀造麻煩的問題所在。所以,將漫長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為漸進式的階段性截止日期,有助於問題的改善。如果農民們不是一次性收款,而是更為頻繁地收到報酬,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要在富足和頻寬充裕時開始行動。更重要的是,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餘閒。沿著稀缺的線索向上追溯,我們就能看到充裕:蕭條,是由我們在繁榮階段的行為所導致的;最後一刻的拼湊,是由我們之前幾周的不作為所造成的。一定要有這樣一種心態來懸浮注意,它的存在,能夠保證專注於當下工作目標,又不會向未來的專案借用資源,並因此耗盡餘閒,將自身拉入未來的頻寬陷阱。
亨利·戴維·梭曾說,真正有效率的勞動者,不會整天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閒庭信步般輕鬆愉悅地處理事務。各種型別的稀缺都有著相同的元素:管窺、借用、餘閒缺乏、頻寬負擔。通過外力將人們所處的環境進行小小的改變,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視野,就能緩解稀缺帶來的不良後果。當頻寬有限時,讓“疏忽”等同於“默許”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稀缺會產生頻寬負擔,因此節約利用頻寬是對稀缺進行管理的重要內容。應對稀缺,要在富足和頻寬充裕時開始行動。更重要的是,不要給自己的人生排的太滿,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餘閒。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拖延症者永遠沒有時間?針對這一現象,社會學家成為馬太效應,經濟學家稱為稀缺現象,但從心理學上分析,則是稀缺影響了我們的心智,格局、視野、洞察力和自控力。太陽底下無新事,《稀缺》一書用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視角,幫我們重新認識了稀缺,但解決方案並非前所未見。重要的是我們要自覺驚醒,改變觀念,相信物隨心轉境由心生。羅振宇說,我們的肉身剛剛步入富足時代,但精神還滯留在稀缺的恐懼之中。窮人思維根植在人類的基因裡。率先用理性擊碎它的人,也將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