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經濟學》七、美國的生命線正是我們中國
阿新 • • 發佈:2018-11-10
前面我們說,隨著小島上的人越來越多,面臨了新的問題,無論是偷魚賊的橫行,外來強盜的入侵還是島上的內部糾紛,都讓島民們深惡痛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為所有人服務的政府,每個島民呢都讓渡出一些自身的權利,讓政府出面,來保障所有人的自由、權利和財產。轉過來又為了要約束政府的權利,大家就設立了憲法和一系列制度安排,把政府關在了一個精心設計的籠子裡。於是,美索尼亞島國成立了。
後來,為了獲得民眾最大程度的支援,政府開始想辦法讓大家相信,我給予你們的,能夠比向你們索取的要多。為了兌現這個承諾,政府開始發行魚邦儲備卷,禁止島民捕魚,並且使用官魚。隨著魚卷的連年超發,官魚的價值不斷的縮水。這便引發了通魚膨脹,而不斷超發魚卷能實現政府所有承諾的魔力,就像毒品一樣,吸了一口就根本停不下來。官魚不斷的縮小,直到銀行裡只剩下魚骨頭的時候,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格林芬知道,這個彌天大謊已經撒不下去了。趕緊跑到參議院召開了緊急會議。
在會場上,格林芬說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但是這個彌天大謊又不能告訴民眾。就在大家都一籌莫展的時候,參議院的大門突然被推開了,進來了幾個長相奇特的人。
這幾個人是遠在東海的一個叫做“中島帝國”的大使。在遙遠的中島帝國,所有的居民都還在徒手捕魚,經濟缺乏自由,發展的相當緩慢。在那裡人人都抓魚,所有的魚都要交給國家,由國家再來決定誰應該得到多少。
中島帝國的情況和美索尼亞島國出現第一份資本前的情況很像,那時候沒有儲蓄,沒有銀行,沒有信貸更沒有企業。在美索尼亞人看來,中島帝國的經濟還處於黑暗時代。
而值得讚揚的是,中島帝國的國王很明智,他明白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得知美索尼亞國的經濟發展經過之後,國王對他們先進的銀行、信貸和貿易系統以及人們的奢侈生活方式印象深刻,他決定,也要讓自己的島嶼像他們一樣的繁榮起來!
中島帝國經過研究推測說,擁有魚邦儲備卷是打開發展之門的鑰匙。因為這種魚卷可以在整個海域流通,可以買到小鼓島上的小鼓,也可以買到狂舞島上的防晒油。所以首先要擁有魚邦儲備卷,才可以融入到島際貿易當中。
於是,在參議院的會場上,中島帝國的大師提出用真魚來交換魚邦儲備卷。美索尼亞政府聽了之後高興的要死啊,爽快的簽訂了協議。
從此,美索尼亞島國的經濟翻開了新的一頁。每天都有裝滿魚的船從中島帝國駛來,然後拿走一堆嶄新的魚卷。
中島帝國拿到了魚卷怎麼使用呢?首先就是需要漁網來提升自己的捕魚效率,於是艾伯漁網公司接到了一大筆訂單。該買的東西買了之後,還剩下一些魚卷,因為國內沒有銀行,只有把這些魚卷又存回到魚邦儲備銀行。
這對美索尼亞來說真是天大的好事,一方面,來自中島帝國的需求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他們存入銀行的魚使得可用貸款增加。儘管美蘇尼亞人消費比儲蓄要多,但是因為中島帝國又把魚卷存了回來,銀行可以提供足夠的低利率貸款。最重要的是,因為有了大量的真魚,官魚上的肉也多了起來,通魚膨脹的問題基本消失,物價停止了上漲,又是一片幸福繁榮的景象。
中島帝國也日新月異,購買了漁網之後,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凡是使用漁網的人都可以把多抓到的魚留歸自己。這樣大家的工作積極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中島帝國的島民都非常明智,不斷的用積蓄購買了資本,擴大生產。現在已經可以製造一些勺子、飯碗之類的東西。但是他們的企業家們還是要按照國家的要求,儘量生產那些可以兌換成魚邦儲備卷的產品,就是集中生產那些美索尼亞人需要的東西,賺取更多的魚卷,儘管這些東西他們自己也很需要。
我們從故事中看到。美索尼亞島國就是美國,中島帝國就是指我們中國。這麼多年來,很多人都覺得中美關係是一種互惠雙贏的雙邊貿易關係。美國得到廉價的商品和貸款,而中國獲得了製造能力和就業機會。但是,這真的是一種雙贏的安排嗎?
作者說,美國人可是佔了天大的便宜。
對美國人而言,他們不用生產就可以得到商品,不用儲蓄就可以得到貸款。而對中國人來說,他們辛勤工作卻不能消費自己所生產的東西,他們努力儲蓄卻得不到貸款。
美國的低利率正是由國外的高儲蓄造成的,我們不要忘記想要借貸,首先一定要有儲蓄。所幸的是對於美國來說,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使得借與存的關係可以不受到國境的限制。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之前所說的,每一個貸款買房的美國老太太背後一定站著一個儲蓄買房的中國老太太。
到目前為止,美國手中的王牌一直是美元的地位。它作為世界的官方儲備貨幣,是一切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美國的貿易伙伴,所有人交易時都需要使用美元。那麼,即便沒有人購買美國的產品,人們也需要美元。而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這樣的運氣。
外國人持有的美元很多都存在美國的銀行裡,因而又可以借貸給美國人。這麼一來,美國人才能在不儲蓄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得貸款。
目前中美關係總是在不斷髮生著微妙的變化,作者警告說,在美國政府決定與中國劃清界限之前,需要好好認清這條生命線。當然,既然這種關係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結束得越早痛苦就越小,對美國人來說尤其如此。白食吃得越久,當有朝一日沒得吃的時候,那時候就越是不容易自食其力。
我們再看看後面的故事,現在美索尼亞島國上魚邦儲備銀行的主席已經換成了伯南柯。
作者就是在暗喻美聯儲前任主席本.伯南克。他在2006年至2014年這八年時間內連任美聯儲主席一職。故事中的伯南柯主席認為,現在的美索尼亞島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像是捕魚和製造這種髒活累活我們就沒有必要自己幹了,就外包給中島帝國之類的窮國吧。而我們的島民就可以去做做廚師啊,做做藝術家或者是演說家這樣的服務性的、更加高階的工作。 按照伯南柯的意思,小島上的服務業蓬勃的發展了起來,以前遍佈小島的製造工廠現在已經大部分都變成了銷售進口貨物的零售公司。像是之前查理創立的老字號查理衝浪公司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之前都是在製造衝浪板,現在查理的後人建立起了衝浪學校。並且跟中島帝國簽訂了代生產衝浪板的協議,向他們支付魚卷,但是高附加值的產品設計和衝浪技巧培訓還是留在國內。 與此同時在大海的另一邊,中島帝國因為有了漁網技術,捕魚量大大提升。攢夠了錢又學著建設了大型捕魚器。他們實行24小時工作制,三班輪崗,不斷的抓魚,大部分魚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亞島國。魚邦儲備卷也就如潮水般的湧向中島帝國。 在正常的貿易關係當中,比如說之前講的小鼓島和狂舞島之間,他們的產品相互進行交換,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出口給你小鼓的目的是我需要你們的防晒油。但是中島帝國和美索尼亞之間,中島帝國積攢鈔票的意願導致了兩者間完全不同的貿易關係,變成了一個島主要負責生產,而另一個島主要負責消費。 當然,中島帝國相信他們這樣的付出最終一定可以得到回報,到時候他們就可以不用捕魚,靠儲蓄就可以安穩度日了,但是中島帝國的人卻沒有意識到,美索尼亞連自己的百姓都沒有能力養活,怎麼可能兌換魚卷給他們呢? 在美索尼亞的一次會議上,魚邦儲備銀行主席伯南柯說,我們和中島帝國的關係,堪稱是最新最有效經濟分工的典範,為什麼呢? 因為美索尼亞國在消費方面有優勢,這對整個海域都是有利的。你看啊,其他的任何島嶼都沒有像我們這麼強大的購買力,我們的消費能力相當的可靠。我們擁有寬敞的道路、豪華的汽車和奢華的別墅,我們樂觀進取,即便是身無分文也還是敢花錢。所以啊,其他的島嶼可以更有效的把消費這個活計外包給我們嘛。 而且中島帝國也擅長儲蓄和製造,所以把製造業包給他們也是效率最高的嘛。 作者說,與大多術經濟學家的觀點一樣,伯南柯認為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最大的消費群體便是經濟增長的引擎。 盡情的購物比賣力的幹活更快樂更爽,這誰不知道?但是,最終是那些賣力工作的人把商品放到貨架上的,而不是那些盡情購物的人。貨架上沒有產品,那還談什麼消費呢? 回到現實當中的美國,作者說,在過去的十年裡,全球經濟失衡是各大經濟會議的重要議題。討論歸討論,但是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這裡所謂的全球經濟失衡說起來也容易理解,他就是指一個現象,就是一個國家擁有大量的貿易赤字,而與該國貿易赤字相對的貿易盈餘則集中在其他一些國家。這裡再解釋一下,主要就是說美國和以我們中國為代表的這些發展中國國家之間的長期收支不均衡的狀態,就叫全球經濟失衡。最明顯的證據那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其實在美國曆史上的多數時期,美國的出口都是大於進口的,是貿易順差的狀態。尤其是接近20世紀中期的時候,貿易順差額還相當巨大。美國利用這些盈餘在國內和國外都置辦了更多資產。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但是到20世紀60年代末,貿易平衡被打破了。自1976年以來,美國開始常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的貿易逆差為100億〜500億美元,雖然數額巨大,但仍在掌控之中。到了20世紀90年代,逆差衝破1000億美元關口。雖然數額大得驚人,然而與美國巨大的經濟總量比起來,這個缺口還算不上個大事。不過,一進入21世紀,情況就變得嚴重了。 21世紀的頭10年是中國作為出口型經濟大國崛起的10年。在這10年裡,美國的貿易逆差平均每年都達到6000億美元,2006年更是達到了令人咋舌的7630億美元。這就意味著,每個美國人,不論男女老少,都要分攤2500美元。 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貿易逆差的擴大。如果沒有全球經濟系統對美元的內在需求,任何國家都無法長期維持這種失衡狀態。各家公司和各國政府都會拒絕用商品去交換無法購買任何東西的貨幣。 幸好,2008年經濟衰退開始後,美國的貿易逆差有所減少。但是,正如我們親眼目睹的那趟,美國的政策很快終結了這種積極的趨勢。 正常來講,貿易逆差能夠自我調節。 如果一個國家處於貿易順差狀態,也就是說其出口量大於進口量,就會在國際上形成對其貨幣的需求,如果你想要該國的產品,你就需要該國的貨幣。所以,強勢的貿易地位會使一國貨幣堅挺。反過來,弱勢的貿易地位會導致該國貨幣疲軟。如果沒有人想購買你的產品,也就沒有人需要你的貨幣了。 但是,一旦一國的貨幣升值,該國的產品也會相應漲價。這就給處於弱勢貿易地位的國家提供了進入該國市場的機會。他們的商品銷售得越多,國際市場對其貨幣的需求就越大。這股貨幣平衡力量會使脫繮野馬般的貿易失衡得到控制。 這一段貌似有點繞,意思就是說,處於貿易順差的時候,你賣出去的東西多,就說明大家都想買你用你的錢買你的東西。那麼你的貨幣就會升值。但是升值了之後,你的東西就漲價,別國的東西就相對便宜,那麼大家又去拿別國的貨幣買別國的東西。這就反過來又抑制了大家對你的貨幣的需求。這就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 然而,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以及中國政府保持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決定破壞了這一機制。 作者說啊,在近些年來,為了給自己國家的出口企業提供一種理論上的優勢,很多國家的政府都在抑制本國的貨幣升值。這就引發了人們所說的“全球貨幣戰爭”。可是這完全就是一個讓人摸不到頭腦的對抗,因為最終的目的不是要除掉對手,而是要幹掉自己。 這裡我需要說明一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國家都不希望本國的貨幣升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會影響出口貿易,很簡單,剛才說的,因為你的貨幣值錢了,就意味著你的東西在國外的價格上漲,少了價格的優勢,出口減少。而相對的進口呢?我們的貨幣升值了,那買別國家的東西就便宜了,這就導致進口增多,最終使得國際收支平衡趨向負值,這是我們聽的最多的一個影響。對吧? 一個國家如果抑制本國的貨幣升值,那麼商品在對外銷售的過程中就是在主動放棄利潤,而且,廉價的貨幣也是在提高自己的進口成本。有意的弱化本國貨幣,這就意味著讓自己人民的生活水平會下降。 有的同學不一定聽的明白,我展開來說說,當初在解讀《經濟學通識》的時候說過這件事情,首先要搞清楚貨幣相對升值和貶值,就是要搞清楚匯率。 其是啊匯率是由一個國家A和另一個國家B之間互相的資源需求所決定的。如果兩國之間都沒有需求,那麼自然就不存在匯率。如果A國對B國的需求增加,那麼A國的貨幣就相對於B國的貨幣貶值,說到底匯率是由需求決定的。我們國家的貨幣是應該貶值還是升值,是由對方對我們國家產品的需求決定的。 以前美元強大,對其他貨幣表現出升值趨勢,就是由於全球對於美國製造的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原因。同樣道理,現在人民幣升值,是中國製造崛起,是全世界對中國製造商品的需求急劇增長的結果。因為中國生產的商品受歡迎,所以全世界都揮舞著鈔票,爭著要兌換人民幣購買中國的商品和服務,所以我們才感受到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那麼現在,我們選擇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要用8塊錢人民幣才能換人家1美元的東西,現在人家覺得我們中國東西好,所以給他6塊錢,人家就願意給我們1美元,這就是人民幣升值。但是我們堅決不幹,我們說:不行不行,給你6塊錢不行,我一定要給你8塊錢。那麼這個時候就等於說你現在白送了2塊錢,既然多買多送,那麼美元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入中國,因為划算啊!有便宜誰不佔呢?對吧?中國的外匯儲備直線上升,2015年我國外匯儲備3.3萬億美元,部分原因就是這樣造成的。那人民幣全換成美元了,你就要加印人民幣啊,不然怎麼夠流通呢?所以這樣的結果就是穩住了匯率,也引入了通貨膨脹。但是這樣的通脹還不能說是壞事,因為這樣的通脹不是政府連年濫發鈔票造成的,而是“穩住匯率”的自然反應。既然中國經濟相對別國經濟變強了,那麼這種強勢不在匯率上反映出來,就得在物價上反映出來。 那麼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
- 1、外國的廣大消費者佔便宜,每買一美元的東西就可以白佔2塊錢人民幣的便宜。
- 2、過多的外匯流入中國。外匯其實就是一張欠條,是我們中國人替外國人幹了很多的活,外國人打給我的欠條,我們拿欠條可以換回外國的產品和服務。
- 3、中國國內通貨膨脹勢頭加劇,大家都想占人民幣的便宜,紛紛用他們自己的鈔票換人民幣,兌換多少人民幣,我們就要加印多少人民幣進行流通。
- 4、如果美國的本國貨幣發生通貨膨脹。那麼我們手上的欠條,就是我們外匯儲備的購買力就將下降,意味著我們過去的一部分都白乾了。
- 5、惡性迴圈,中國貨過分便宜了,導致我們以後還要白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