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什麼
這本書我一定要推薦給程式設計師讀,它可以讓你具有判斷力,能讓你更好的看清自己所做的產品是否有前景,所在的公司是否有前景。
曾經,我一直以為自己理解“網際網路思維”,直到2014年底離職和朋友創業,才發現自己懵懵懂懂,連一知半解都談不上。到現在,也不是真的理解,而是,以為自己有所瞭解了……
我不願意身處網際網路的浪潮中既不知他也不自知,所以,就找來了《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什麼:移動浪潮下的新商業邏輯》,一看才發現,自己的理解其實是個P啊,算什麼東西……
雷軍曾經把他的經營心得總結為“專注、極致、口碑、快”這七個字,號稱雷軍的網際網路7字訣。你理解嗎?我看了《參與感》也不太理解,如果結合《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什麼》,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我對書中的幾張圖印象深刻,就結合它們來聊聊。
1. 產品需求與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是薩提亞提出來的,解釋人的心理需求。我們看到的,只是人表現出來的行為,冰山一角,決定這些行為的,是掩藏在水面之下的那些更深層次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即“人的內在”。這個理論主要用於指導心理治療(薩提亞本人也開創了薩提亞家庭療法,非常棒),可以透過人的表面行為去探索其內在冰山,從而尋求解決之道。
對企業而言,可以簡單理解為發現人們的內在需求。
現在社會已經告別了物質匱乏,進入到豐裕甚至過剩時代,人的每一種需求都可以被若干種產品滿足,這個時候選擇哪種產品,就不單單是功能性需求,還有更深層次的內在情感訴求。比如你想送花給女友,11 支,寓意一生一世,到普通花店,也就百八十塊錢,可你要到 Roseonly ,1314 塊。然而,為什麼有很多選擇 Roseonly ?因為它代表一種感情承諾,一種情懷,因為它說“roseonly,一生只送一人
當時我們做彩票App時,看看500,看看樂彩,看看愛彩,看看163彩票,然後呢,我們做出來的,其實和他們差不多,大家都能投注,都有合買,都有追號,都有說說,都有私信,都有資訊,都有專家薦號……我的App在方便買彩票上和其他公司沒有任何差別,在買彩票這個點之下,還有哪些需求可能是使用者的痛點?哪個點能一針頂破天讓我們脫穎而出?
當時我們都沒找到!我一週幾次去線下投注站買雙色球和快樂十分,在店裡投注,盯著開獎螢幕,就是有一種期待、焦慮,結果出來你沒中獎,就是想再買,再搏一把,你中獎了就是會想自己運氣好要再試試。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感覺,怎麼在App上營造出這種感覺?當時沒有哪家有!
《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什麼》的第四章——“是體驗,不只是產品”,講到了兩動:打動和互動。這也是網際網路思維的一個很大特色。只有打動使用者,使用者才能和你互動,才能傳播,才有口碑。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產品需要專注。
這一章是這麼說專注的,很有見地。如果我們當時對專注有到位的理解,做產品的過程就會發生很大變化。
(1)定位
你的業務一句話概括是什麼?
這句話說出去,別人想到的第一產品或品牌是什麼?
能不能加個定語?產品、客戶。好吧,都加不上,那總要找出不一樣的吧?團隊,營銷?
(2)做減法
你這個產品有多少個功能模組?
哪個功能模組最有特色?最能打動使用者?
如果產品只有這個功能模組,能不能推向市場?
能不能用這個功能作為產品最大的特色?
你專注的這個點有多少企業在做?這些企業是隻做這個產品還是多個產品?
你的產品不同在什麼地方?如果只做不同的這個點行不行?
我們當時的網際網路彩票產品,用上面的問題問一問,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沒什麼特色……後來我們又考察了類似“在行”的產品,做了設計,然而,解決是一樣的……
怎麼樣思維很重要,換一種思維,你覺得必做的產品,可能根本就不用考慮——它可能從根兒上就不符合網際網路產品的邏輯和玩兒法。
使用者幫你跨越鴻溝
高科技營銷魔法之父傑弗裡·摩爾,他的第一本書《跨越鴻溝》的核心就是上圖所示的“鴻溝理論”,這是網際網路創業最困難的地方。
摩爾將創新產品的發展分為 5 個階段,企業在每個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困難和挑戰。這 5 個發展階段中的每個階段都對應著不同的使用者群(已標註在圖上)。
網際網路產品要關注的是嚐鮮者、遠見者、實用者、保守者這 4 類使用者群,落後者不用鳥它。在遠見者和實用者之間有一道坎兒,這就是鴻溝。
做一個產品,早期的嚐鮮者和遠見者,決定了你的產品是否要繼續下去,如果繼續,是否能夠跨越鴻溝。
我們當時在做彩票產品時,覺得做出來就有人用,可以地推、可以SEO、可以App市場做排名、可以各種論壇推廣、可以線下投注站合作,然並卵。有多少人願意相信你這個平臺?有多人願意像小米的100個夢想贊助商那樣陪你玩兒直到你長大?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都沒有解決!更別說跨越從初期種子使用者到實用者之間的鴻溝了。
你有一千種方法,也不一定能跨越鴻溝,有時跨越似乎在不經意之間發生,然而這其中必然是它突然擊中了某個使用者群的內在,打動了它們,引起了瘋傳。
足記2014年6月上線,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5年2月7日“大片模式”上線,才突然火爆起來,用了10天時間就衝到App Store免費榜首。“
大片模式”毫不費力地擊中了文藝青年盪漾著情懷的內心,引起了朋友圈的病毒式傳播。讓它跨越了鴻溝。然而跨越鴻溝之後怎麼辦?依然是個問題。足記的大片模式很快就被複制,Camera 360、美圖秀秀、織圖、食色、Nice、微博相機等知名圖片分享類應用先後加入了這個功能。
這個時候雷軍七字訣裡的“快”就要發揮作用了。一旦你用某個點引爆了使用者,接下來怎麼做?怎麼更快的發現另一個點,留住蜂擁而來的使用者並持續吸引新使用者?只有你足夠快,才能不斷提供刺激和打動要素,才能提高使用者留存,應對競品複製。
我們在創業做產品時,起碼要想到嚐鮮者、遠見者怎麼來,怎麼跨越鴻溝,否則結果必然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至於怎麼做,《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什麼》第5章——“是使用者,不是客戶”——可供參考。
3. 網際網路不是簡單的營銷渠道
第6章——“是傳播,不是營銷”——的開始,作者引用了艾裡克·雷蒙德《大教堂與雜貨鋪》裡的話:
網際網路的特點是,你無法通過單線路強迫別人,因此權力不起作用了,唯一起作用的就是純粹的技藝和在同行中的聲望。
網際網路的這種特點,就決定了傳統營銷的“廣而告之”模式不管用了,網際網路以人為中心的傳播才能在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產品的成功。為什麼羅振宇、Papi醬、雪梨都能成為網紅,影響幾百萬上千萬的人使用或購買某個產品?看看下面這兩幅圖就明白了。
一個是沙裡淘金的漏斗,一個是多級訊號放大器,效果不可同日而語。
而你要想讓使用者通過網際網路連線和社交渠道傳播你的產品,產品就要極致,就要能喚起使用者功能需求之外的情感訴求,帶給使用者期待之外的體驗。
好的產品自己會傳播。極致的產品就像一位好娘,她在天山北,你在南山南,遠隔千山萬水也不能阻擋你對他的愛——只要你見過她一次,就會念茲在茲,不由自主地和你身邊的人談論她。
有一次我們一家和朋友一家去挖薺菜,我拿媳婦的iPhone6s給孩子拍照,發現拍出來的照片會跳動,哇哦,居然會跳動好幾下啊,從來沒想到!靜態的照片居然可以live,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一下子就被打動了——你從來沒想到的東西,蘋果給你了,而且你會喜歡!要知道,照片能動幾下,就能神奇的還原當時的情景!
在行剛剛推出的分答,你可以花少量的錢用文字提問,答主可以用60秒語音回家你的問題,你的問題被人偷聽一次還能賺0.5元,有幾個提問者,已經靠提問賺到了幾千塊。這樣的產品讓知識和經驗快速流動,非常有價值,同時,也具有很好的傳播特性,刷爆了朋友圈。我還要推薦,點選閱讀原文就可以跳轉到我的頁面。
還有我加入了樊登讀書會,每天就可以先在家用樊登讀書會App快取幾本書,然後開車上下班路上就可以聽樊登講書,再也不用聽FM裡主持人瞎逼逼了。這太棒了,不但如此,會員還可以看到對書的解讀,你要是擔心聽過了會忘,就可以看解讀或者反覆播。我聽了樊登讀書,就發現自己低到了塵埃裡,只能無限仰望我的校友。
像這樣的產品只瞄準讀書這一件事,非常專注,做到了極致,能有效填充你的時隙碎片,讓無聊變有趣,讓你時刻和你喜歡的一切在一起,讓你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已經向不少朋友安利了樊登讀書會,沒人讓我這麼做,樊登沒有,王永軍也沒有,我自己樂意的。我這種行為,就是主動傳播。
只要你的產品超出了使用者的期望,擊中了它隱藏在冰山下的某種情感,他就可能主動幫你傳播。否則,就算你發紅包,他也不會搭理你。
4. 其他的
這本書還講了“不一樣的盈利模式”,在第7章開始,它引用了一句話:
如果商家為你提供免費服務,那你就不是他們的客戶,而是他們的產品。
這點可以看看《免費》這本書,裡面講得更透徹。
第8章的題目是“是管理,更是協同”,我看了有些小感慨,但也覺得這部分講得不深,建議看《聯盟》來進一步學習和了解。
這本書在講營銷和傳播時,還提到了社群及社群商業,建議閱讀《社交紅利》和《即時引爆》。當然,還有《增長黑客》。
這篇文章來自我的微信訂閱號“程式視界”(programmer_sight)的每週一書欄目,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