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如何讀書閱讀--每天一本書計劃

如何讀書閱讀--每天一本書計劃

1、利用零散時間來讀書
原文:工作之後,讀書時間越來越支離破碎,我在辦公室出了名,因為我上樓梯會一面走路一面讀,在街上走路、過馬路等紅燈、搭公交車,我也拿著書。時間零零碎碎,不湊起來就一點都不值錢。有一天我從凱悅飯店開完一個會出來等車子,坐在路邊就把書拿出來看,被一家週刊拍下來,還寫了一點半嘲諷的報導,類似"這樣子公司還會有人在經營嗎?"等等。我的時間的實情就是如此。如果不用這些時間,就達不到年輕時候那么自在就可以讀的量。現在是兵馬倥傯,所以我學曾國藩讀書的方法。
注:我現在也差不多,為了完成每天一本書的計劃,隨身攜帶K 3,只要有機會就會拿出來看看

2、非常喜歡這句話:
看書對我來說像是酗酒一樣,無可救藥的陷溺,東看一點西看一點,心理上就感到開心。

3、多利用早上讀書.
作者十二點睡,四點起來,堅持了二十年。早上的時候效率很高。

4、讀書地點:
原文:如果有條件的話,家裡有一個固定的讀書地點效果會更好一點。候機樓跟飛機上有很多時間來閱讀。
注:作者以前經常為隨身帶多少書而頭疼,現在我用K3,不用隨身帶書。同時我在候機樓跟飛機上的效果也很高,沒有手機、網路和他人的打擾,能集中精力去閱讀。另一點除在家裡閱讀,我還喜歡去圖書館的閱覽室,或者找一個環境好點的咖啡廳待上半天或一天。

5、閱讀習慣(1)有計劃的閱讀:
原文:一是某一段時間,可能三年、五年,對幾個題目充滿好奇,我會比較有計劃地找相關書籍來讀,尋找淵源、建立自己的理解脈絡。其它部分,就是放縱自己看吸引我的題目,不管它有什么意義、用途。比較有計劃的部分,大概都同時維持三到四個題目。
注:這段話前期時間跟大家分享過,我現在也是這樣做,每隔一段時間,針對不同方向或問題,集中做幾次主題閱讀。最終建立一個知識框架。

6、閱讀習慣(2)無目的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體系:
原文:這個題目就是有點不期而遇。我不知道我在找什么東西,就多看幾本,每一本都指向過去影響它的書,這些書在歷史上有個暗流,往上會溯到上游,往下會到下游,所以不知不覺就把這系統給讀起來。
注:有時閱讀就是無目的讀,隨便看到一本書,翻幾本覺得不錯,就會去讀下去。對我來說隨機的選書,會有種期待的快感,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書是好是壞,會從書中遇到什麼樣的故事和體驗

7、透過閱讀來加強自己的能力
原文:我習慣用讀書來解決工作裡某一技能的困難。不會的東西就找書,這其實是在學校裡面的訓練,一個題目,怎么通過書的尋找把它包圍起來。在出版業的生涯裡,我原來是一個編輯。但是在"遠流"的時候,我下定決心從編輯跳到marketing的角色。於是我把臺灣所有跟marketing有關的教科書,跟談marketing的商業書找來,四、五十本都讀了,所有理論在內心反芻,試著在工作上驗證。這個習慣到今天還是一樣,每當遇到困難,或者新做一件事,比方說電子出版,要了解跟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相關的東西,就是找書來讀。當然現在工具更多,不一定是書,可能透過internet就能搜尋到很多文章。
很多人書讀得很好,但是並不真正相信書,沒有跟書反覆交談。我認為書很少說錯,也不會讓人無所依從,我們不應該只按照表面來理解,而是必須反芻,扣問作者的鬼魂。這幾十年中,因為我的工作範圍一直在變動,讀書這個技能幫了我很大的忙,不然我每個月都要上課,三十年的東西可能要用六十年來學。我很幸運的在讀書的時候,有得到讀書的基本技能,整個學校教育,就是應該教會大家讀書的技能。
注:我一直是通過閱讀來學習,但跟這位老先生比起來還差得遠。

8、讀書的方法
原文:現在的教育系統,好象是在為大家找答案,而不是給找答案的勇氣跟能力。所以,從小學開始讀書識字之後,應該培養的技能是"我要怎么自己去找要讀的東西",怎么把找到的東西用不同的方法混合起來,然後可以以自己敘述的能力表達出來,這樣才能佔有它。如果一本二十萬字的書,可以用一千字說出來,那就表示讀懂了。這是一種技能,到了高中應該有完整獨立讀書的能力。
注:就是欠缺這一點,才進行"每天一本書"。試著通過一個思維導圖,讀書筆記把一本書的內容給總結出來,我現在通過微通用幾百字來總結一本書,但這方面做的不好,還應該大力加強。目標把讀過比較不錯的書,,都用筆記或思維導圖給記錄下來。

9、很多人書讀得很好,但是並不真正相信書。
原文:很多人看書是因為覺得應該看書,而不是真的喜歡看書、想跟書做交流。我常說,真正的閱讀,是要和作者come to the terms,跟作者討價還價,這樣才能真正得到東西。如果只是聽作者單方面地說,那只是鸚鵡一般的知識,不是真正的知識。現在教育給學生太少自我執行跟自我表達的機會,也很少有機會讓他們選擇自己要看的書。而讀書的時候,很多人又太容易就按照字面的意思讀,並沒有真的讓作者說出話來。你既然沒有扣問到作者的靈魂,當然是談不上相不相信他的。
我是一個相信書、會跟著書工作的人。我相信"Books never failed us",因為我會跟書反覆交談。舉個例子,當初《PC Home》雜誌要上市的時候,大家都知道marketing有四個P,因此要考慮Product做什么,Pricing要做什么。結果在開會討論的時候,發現同事對Pricing這個概念很天真,要研究雜誌定價政策的時候,他們的方式就是看同類型雜誌的定價。結論是,如果要走高階路線,定價就是兩百到兩百二,如果要走大眾路線,那就一百二到一百五。他們把世界上已經發生的狀況當成一個範圍。
但是,如果把定價落在世界上已經存在的價格範圍裡,那就不叫Pricing,反而是不要動到Pricing了。如果真的要用Pricing作工具,就要脫離世界上對價格已經熟悉的定義,要不就做比原有價格貴很多,要不就是低到變成破壞。每一個東西,原理都一樣,本來這四個P是策略工具,結果卻被理解成一種檢查專案。檢查是檢查過了,可是卻沒有想過真正要做什么。
注:這點做不到,有N多的書都是按字面來理解,而不是根據作者意圖來了解。好書要反覆讀才行,把作者意圖搞懂。

10、閱讀對於你的life style、飲食這些方面的作用。
原文:是書裡頭講的故事,讓人嚮往的行動、概念跟某些生活的情節,不知不覺地會引誘你。有天如果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借用了或重複了所看到的東西,有些可能不適合,但有些就很契合,一點一滴就變成自己的life style。
我透過閱讀,學會做許多沒有去過的地方的菜。也許有一天真正到那個地方的時候,會發現我做的根本不是那地方的菜。
注:正在向這方面的努力,但限於自己的條件,還在慢慢前行。我喜歡美食,到各地出差,如果有條件,一定會品嚐一下當地的特色,特別是小吃。別人是買東西,我吃完後,買些特色的食物或調料,帶給老婆和兒子一起分享。兒子每回出差的時候都會打電話問我,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嗎。

11、如何對待各種不同書籍的閱讀目的
原文:真實的人生是在書之外,所以,最終的對照一定還是要到生活上來。但人生苦短,不是有那么多機緣來接觸那么多東西,書就變成一個替代性的經驗,可能有點皮毛、有點空虛,但它給我機會讓一輩子可以過二十個輩子的經驗。
我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書,而是對於一個更大的世界的嚮往。我希望有機會能跟真實世介面對面。書是個替代也是個媒介。也許真正面對面的經驗是書不能替代的,但是因為它,我才會有那么大的勇氣說哪天要去某個地方。
現在有更多更好的書,可是書不是憑藉的全部,有更多可替代的東西,所以書反而沒有過去那么有力量。
注:很小的時候,有各種的夢想,總想著有一天要走遍世界,對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當畢業之後,有了工作、家庭,生活慢慢的平淡起來,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預期的,已經失去了當年的童真。閱讀就代表著我的夢想,每讀一本書會有新的體驗,能經歷不同的人生,享受不同的體驗,通過一本書來學到很多人幾年幾十年的經驗和看法。雖然現在獲取經驗的方式越來越多,電影、電視、網路,但閱讀總是我的第一選擇。

12、如何看待網路閱讀和電子書?
原文:電子書可以說是印刷形式上不同的書,但internet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跟電子書比起來,那是一個更大的存在,像是一本非常大而豐富的書,有一萬頁但是沒有編頁碼又散落一地,網路是比我們過去熟悉的印刷的世界更大的知識跟資訊的來源,但處理能力比書麻煩得多。如果沒有好的訓練,網路的幫助其實很小,只會讓人迷失。
書是經過處理的東西,作者、編輯可能提供了架構。Internet則沒有。網路真正的價值是它可以用迅速的方式搜尋、取得已經存在的訊息。這是傳統書籍沒辦法比擬的。但網路是困難的東西,因為這些訊息彼此之間的關係是被使用者決定,如果不是使用者自己體系井然,力量發揮不大。網路需要高階訓練才能產生力量。不然,就只能在其中東竄西竄。
注:要學會利用網路,而不是在網路中迷失

13、網路上的文章,經常會出現結論抓不住重點、難以聚集的情況,原因是什麼?
原文:可能來自大部分人太快問自己一個題目,又太快找到答案,並沒有去想這個問題如果有答案,我們會得到什么。所以如果結論有困難,可能是題目有問題。寫文章或論文,終究是要用探問的方式去逼出一個結論,如果我們沒有花力氣去處理題目,其實很難有力氣處理答案,結論就會遊離或者模糊。
我有一段短暫的教書時間,能感覺到學生普遍有的問題。他們從來只注意尋找答案,而不覺得問題是要處理的。對於一個問題,既然要花很多時間去找答案,就值得先花時間搞清楚這題目要幹嘛,能幹嘛。也許光是這樣的問法,我們就會知道這是否是可以幫我們逼出答案的問題。

14、"假問題"最大的特質是什么?
原文:如果仔細想,就是非常模糊的問題。看起來是個冠冕堂皇的問題,但其實是個含混的問題,因此也不會有清楚的答案,而是各式各樣嘟噥不清的東西。
注:要警惕假問題,少參與,不要浪費時間

15、如何看待經濟學?
原文:讀了經濟覺得有趣,因為它在解釋人的行為,特別是核心事物(經濟、選擇跟支配的行為)中,很多分析跟平常用未受訓練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很不一樣,覺得有些震驚。像市場這個概念,光是談市場支配,所有人自私的行為竟然可以帶來理想國式的效果,這對一個懷抱理想的年輕人來說當然是很震撼的,他原本以為理想是要靠犧牲來完成。當你明白市場可以做這么多事情的時候,你就會比較謙虛,不會再那么莽撞。
我對市場遊戲規則有一定的尊重。如果我想取得銀行貸款,那我要明白銀行貸款的市場是什么,取得資金的原則是什么,那些要把錢給別人的人邏輯是什么,他們要什么。
學經濟,使得一個人想用理性力量解決問題,不想用社會上既定的強勢、弱勢分類來定義。
注:不管你做什麼事,第一事就是要去了解規則,然後盡我們所能,把這一部分的條件作足。

16、從書本中學習商人技能
原文:如果要在市場經濟活動裡面討生活,希望我做的事能夠完成,我當然要把這個自由市場說話的規律弄清楚。
每一個問題,當我意識到它存在的時候,我總有機會在書本里發現,有一些人比我更早知道這些,這就是書本的力量。有時候你以為你遭遇了世界獨特的問題,到書本里邊去尋找,你就會發現你不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碰到這個問題的人,有很多的思考者比你更早遇到這樣的問題,甚至都已經找到可以參考的答案了。

17、讀書(知識進步)的意義
原文:讀書的意義不就是要把我們的經驗從個人的侷限裡頭脫離出來么?你不需要經歷全世界所有的事情,因為有些事情很多人經歷過了,他們曾經把經驗書寫下來,他們在你前面思考過,你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可以很快明白這些問題的本質,明白你要思索的這個議題,你有機會往前進。如果你是一個學者,你的工作就是在這個理論基礎上,進一步思考這個理論;如果你是世界上的實踐者,當然這些理論應該有機會在你身上跟世界作一個對應,作一個實踐,用它來實踐來驗證這個理論,或者用它來修正這個理論。這是知識進步的意義。

18、一生的讀書計劃
原文:《一生的讀書計劃》(The Lifetime Reading Plan),這是一位著名的老編輯─克里夫頓‧費迪曼所編寫的一本書。他曾是大英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的主席,也是著名的"每月一書"(Book of the Month) 讀書俱樂部,選書委員會的委員之一,是位資深且受藝文界敬重的老編輯。
他在一九六○年寫了《一生的讀書計劃》一書,在書裡,他開了張經他精挑細選後,才產生的一百本書的書單,熱情的推薦給他的讀者,告訴我們,世界中有些書,一生起碼要閱讀一次,並且時時刻刻都要回歸到這些書當中,這就是所謂的書中"經典"。
目的在強調歷史上的重要精神遺產,從古至今都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迴歸到書裡,從中獲得想法、觀念。而這些,正是形成西方人之所以為西方人的內在潛質。
在不斷的動念中,會有一、兩個是每隔一陣子就會重新出現,一想再想,一輩子裡可能會反覆想的。這些反覆回到我們內心的幾個大題目,在不斷的反覆與迴歸中,就形成了思想。
延展下去,如果這個題目不只有一個人想,別人也想,下一代想,下下一代也想,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世世代代不斷迴歸思考相同的課題,就成為人們關心的基本題目。這一個課題,在社會裡不斷的被思考著,就構成了這個民族、社會的思想史。
每一個民族所思考的課題重心並不一樣。比如"聖人"的觀念,在西方思想史中是如聖徒般的,與中國思想中"希聖希賢"、求仁求義的人間聖人大不相同,這樣的差異,就形成了一個族群的思想上的特色,成了一個民族的思想史。
民族思想史的形成過程,是因幾個人的見解、幾部書而起的關鍵性的作用。這些書並非單獨產生作用,而是因為被許多人讀過,而引起的。書,本來的意思很簡單,但被讀了一千年之後,很多一流的智者對這些書都有解釋、闡述,累積到後代便成了大事。
注:我以前看過這本書,也嘗試了讀了幾本,有不少書讀的很痛苦,沒有堅持下去,我會找時間去繼續這件事。

19、經典這個觀念也是經常變的
原文:"經典"這個觀念,其實不是停滯,而是前進的。譬如,晚出的經典這件事,並不是兩千年前的書才是經典,它有可能就是今日的書,慢慢的就經典化了,讓世界反覆的得到啟發,慢慢的使所有人對它的閱讀,產生一定的力量,而形成這個文化裡新的經典。
所以"經典"是動態的,這是第一個概念;第二是,經典也一樣有起有落,並不是任何時候它的價值都是一定的,在新問題的思考下,才會意識到某些書的價值。
比如女權思想的興起;對女性自我的發展和成為弱勢性別發展的覺醒,因為這個概念的出現,某些過去歷史上沒有受注意的書,在今天就佔了不一樣的位置。

20、隨機開立的人生書單
原文:因為閱讀的動態性、世代思想主流的更替,要開一張固定不變的書單是困難的。錢穆先生說他從來不給學生開書單,理由是人們讀書的法門、途徑太多了,每個人都不一樣,經驗是沒有辦法一致的,"從入之道,未可一致"。
讀書並不是從規律、計劃、程式裡產生的。我們從小到大,聽過很多對讀書次序的建議,上小學時會有人跟你說:數學、國語基礎要打好,以後再看別的書;到了國中,就建議先把考試準備好,別的書以後再看。那種先讀、那個後讀都規畫好了,但這些都不是我所看到那些喜歡讀書的人的經驗。
喜歡讀書的人一定跟書發生過美好的經驗,不是因為有很好的計劃,是因為有一個美好的經驗。
沒錯,西方有這些珍貴的典範,但是這典範每一刻在當時都挑戰著他的前代,每一刻典範的誕生,都意味著對過去的一種新的理解跟揚棄,這是世界擴大的意思。
我也要用這個例子來支撐錢穆先生的想法。經典、書單這個概念,一個眾人共享的這種概念,與時俱進,它也不會固著成一個樣態,所有的書單都是暫時、策略上的意思──現在讓我們給一個計劃來讀這些書,並不是這些書我們讀完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經典就已完成,你、我、人類、個人是不會停下來的

21、階段性的讀書計劃
在我們人生髮展的某個時期,書單有很多隨便你挑選,而且也可以修改。但是,如果我們對這階段有種看法,那可能包含了一點意義。有些時候,如果我們意識到要讀書的時間不同,則策略應該要有所差別。
中國曆代讀書人中,我覺得曾國藩的讀書策略最是特別。固然他一開始就已是翰林,他在考試上很順利,卻沒有認真讀過什么書。等意識到要認真讀書時,已經是大官了,有非常多的工作,非常忙碌,沒多久又是兵馬倥傯,每天在兵營裡運籌帷幄,忙進忙出,讀書的時間很少,所以讀書的起點很晚。因此,他留下很多談讀書的事。
他讀書的觀念,我覺得可以稱為"掘井論"。他說:"讀書譬若掘井",與其掘井多口而無水,不若專心掘井以得水。這是他的基本想法。
除此,在談讀書活動時,反覆提到相同的道理,比如說:要治經則要專治一經,要治史則要專治一史。他下定決心讀書的時間很晚,可在詩、文、學問都有所成,佔有一席之地,這與善用時間有關;剛日讀經、柔日讀史,利用所有零碎的時間來讀書,他不可能等到個完整的時間才來讀書,因為這樣的時間不會太多。
這例子讓我們對人生讀書的時期有一點理解:某些時期、某些事是可以做的,某些事則是不能的。

22、閱讀的第一階段:技能形成時期
讀書是要有技能的,握有閱讀的基本條件、技能;技能形成的時期──從不識一個大字到單獨完成一本書。
完成一本書是什么意思?因為對事的理解不是固定,而是一種架構性、結構性的理解。
在讀書的過程中,最後,其實是我們和提出訊息的作者間的關係。有些書讀起來總讓人不明白,這不完全是讀書的人的錯,是因為,作者用的詞句,與我們所理解的,不一定一樣,但從這當中,慢慢的得到對不一樣字眼的一致性,而達到與作者的和解(come to terms with the author),成就了名詞的統一,對作者所說的語言就能瞭解,共通了。這就是技能形成時期。
在這時期最重要的事,是在如何經歷一個美好的經驗,這是目前為止我對小孩子讀書的看法,千萬不要用我們覺得有趣的書,來做專斷式的經驗。小孩子剛開始讀書,最重要是讓他覺得有趣,雖然他選的書可能讓你緊張,如《蠟筆小新》、《七龍珠》之類,這是不要緊的。
以我對讀書活動的理解,除非他有過讀書的美好經驗,願意手不釋卷,才有可能使他成為可能讀書的人。
有一些人,因為他讀書的時候被限定,這個不能讀、那個不可讀,而可以讀的都沒興趣讀,結果使他一生都不再想讀書,我覺得這是很大的損失。
所以技能形成的階段,因技能有限,對書的欣賞、瞭解的能力與你不同,我們不能做個專斷的決定者,要讓經驗流動,讓美好的經驗發生,這是兒童讀書的發展過程中的第一要務──應該把樂趣,當作第一要務,讓他有看書的美好經驗!

23、教育的特徵
教育的特徵就是斷裂、跳躍、提升、會變化的,因為人會思考。這就是為什么,所有做強制性控制的集權主義社會,最後都會面臨挑戰。
對於集權主義統治者而言,基本上都是嚴格控制教育思想的,但最後卻還是遭遇到抗爭或反對聲浪。

24、閱讀的第二階段:興趣形成時期
技能形成之後,正是興趣形成之時,正是他往哪去,你完全不知道的時候。此時,要給予他最多的可看性,要有更多經驗的涉略,不要讓他太早就說:"我的數理不行,我文史比較好。"或"我只對文史有興趣其他都不行!"年輕人有讀書的慾望,該鼓勵他多去涉獵不同的科目,多嘗試各種不同的書,說不定在哪本書裡,就發現了他的樂趣。
這個時期不要選擇,東看西看、漫無目標,才是最好的選擇,就像漂流在大海,沒有任何方向,什么都無法累積,也不完備,什么都懂一點點,卻也都不完全。

25、閱讀的第三階段:集中完成時期
這時就可看出他閱讀的方向。不需要揠苗助長、事先幫忙,方向本身會來敲門,到了一定的時間會看出來的。這正是要累積,慢慢地將興趣往幾個方向靠攏的時候,在這時就要把讀書分成幾個可能的方向,不再像過去的廣泛無依,會有兩、三個企圖有較多的累積態度與過程的目標。
因此新的讀書階段,是用減法而不是用加法。要去除可能性,不再相信興趣,而要相信完成,因為你知道哪些書非常重要,你有你最想讀的書,只有在較小的範圍裡做選擇,才可能讀的更充實完整。我們明白沒有任何人可以讀盡天下書,可以瞭解所有天下事,只能瞭解某些事,而這已經是難得的幸運。
瞭解一點事,讀到一點點書,結識某些領域的朋友,已是人生的一大收穫了。這一個理解就是集中完成時期。要放棄廣泛閱讀的想法,要設法拒絕新書的誘惑,對讀書人是有一點困難,但很重要,因為這就是如前所述,曾國藩的階段。他一直的告訴我們,讀書譬若掘井,一次挖一口井,千萬不要什么井都挖;治經專治一經,治史專治一史,讀書的態度一如此。

26、一生的讀書計劃總結
一生的讀書計劃,不是指這一生要到達的目的,而是指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一種讀書生活,每一個階段都跟書有關係,讓這個關係顯得自然、顯得無憂無慮,讓我們和讀書的關係,不帶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使我們透過書而經歷不只一種的生活。

27、如何博覽書籍
第一.增"快"的方法:
讀書"快",相同的時間也就讀得多。讀書快,和速讀不同;速讀是眼睛快,而不是思考快。
閱讀者要懂得"檢查閱讀"的方法,檢查閱讀又稱"略讀"或"預讀",它的目標是儘快的掌握一本書的類別、作者企圖、書的結構,以及基本論點。
略讀者應該大致看一下一本書的"導言",這裡可能隱藏了作者所欲解答的問題。然後看一下"目錄",明白作者推演的過程(目錄其實就是作者相像中解答問題的步驟)。然後,大概翻一翻這本書,說出它的大概來。
這個訓練幫助你維持敏銳度,淘汰不值得閱讀的書,並增加你涉讀的數量。

第二.增"多"的方法:
讀書時間"多",讀的總量也就多。你每天能花更多的時間,就能讀更多書。
你覺得太忙沒有時間看書嗎?檢查一下自己一天中五分鐘、十分鐘的零碎時間,可能為數可觀,你要訓練自己"隨時進入,隨時中止"之讀書態度。一開始可能不習慣,一個月就行了;從此,你每天就比別人多出幾個鐘頭的時間讀書(雖然那是幾十個五分鐘拼湊起來的)。

第三.增"久"的方法:
有時候,到三十歲你讀的書還不輸給同年紀的人;但是到了五十歲,你並沒有比自己三十歲讀得更多,為什麼?因為你覺得你"讀完了",你覺得大學畢業就讀完了,三十歲就過了讀書的年紀了。事實上,在一場長跑裡,前頭跑得快並不是獲勝的保證,相反的,它是持久戰、耐力戰。
"博覽書籍"本質上就是一場長跑,它比"圈數",不比"速度"。如果你準備讀到七十歲,你會愈老愈有知識,愈老愈有創意。
一個博覽的技術,實際上是由上述三種方法組合而成的。一方面,你讀而得法,可以快;一方面,你充分運用時間,可以多;另一方面,你讀而持久,可以累積–這就是讀很多書的訣竅。"

28、閱讀的美好經驗——找回智慧的心
"讀書是為求最簡單的快樂,從平凡的書開始,有了第一個美好的經驗,就會追求第二本好看的書,由淺入深,有能力讀更深奧的書,就能享受到更復雜的樂趣。"
讀書的樂趣,在於跟書本交往的美好經驗;書中世界又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與累積:當你寂寞無友或年老孤苦無依時,書可以是你最好的朋友。他提出三階段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分享架構閱讀、群書閱讀及主題閱讀,三種讀書境界的樂趣。

29、談的是"讀書"
1.讀書要有方法。一如潛水很好玩,但一定要先學會技巧,才能瀏覽海底美妙的世界。
2.就像我們的知識,很難說來自哪一本書,我們的知識,可能是幾十本書的集合,每一本書都對我們現在的知識有影響,但是每一本書也都不是,造成目前我們知識的唯一來源。
3.國學大師錢穆,是在讀水滸傳當中,開始閱讀的興趣。詹巨集志說,偉大的人物,都是從平凡的書開始的。
4.他說一本書的作用,會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讓人讀來有樂趣、有夢想。
5.其實小孩是可以接受複雜的事物,小孩子的語言簡單,但是智慧不簡單。
6."讀書防老",他說養兒不一定能夠防老,但是讀書卻可以防老,因為其他的休閒活動,像爬山這需要體力,年紀大了可能做不了,其他休閒例如打麻將,需要找到其他三個人,當年紀越大,牌友陸續往生,也無法打麻將。唯有讀書,越老越吃香,因為年紀越大,智慧越深厚,讀起來會更有樂趣。
7.改良自己

現在世界變化得很快,發現我們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沒有人有辦法可以料理。學習含有改良自己的動機,不僅是上進而已,就像選擇配偶,會找條件比自己好的物件,這也是改良自己。學習雖然不需要像尋找配偶一樣複雜,也不需要等下一代、兩代,個人能立刻通過學習改良自己,讓自我感覺良好一些。

30、閱讀的喜樂 盡在書中
(1)通過作者和彎彎的經歷,在閱讀中感受快樂和悲傷
(2)在閱讀中發現世界。
讀書不但帶著人去看世界,也能從中學會面對世界的方式。我不一定會知道我在找什么或我要什么,但每當某個主題吸引了我,我就會不知不覺追溯這個主題一路讀下來,直到理解了一個面貌。有些閱讀是有目標性、計畫性的,但有些就算沒有明顯的動機,它對人而言,還是一定有個隱藏的意義。閱讀經過反芻與消化,會內化成為內在的成分,讓你成為不同的人。跟與人接觸比起來,我更喜歡從書裡面找答案,每當我碰上什么不懂的問題,總覺得這世上一定會有相關的書籍來解決我的困難。
 

豆瓣網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192370/